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扩展和农村发展的前沿,也是统筹城乡关系的重点地区.选择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以调查统计、变更调查和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为北京市城乡交错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以城市发展为主、国家建设占用和点轴面的外延扩展方式的特点,从而导致交错带的生态屏障功能日益受到蚕食,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和用地效益受到影响.建议采取加强城乡一体化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等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是治理太湖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太湖湖体水环境质量。本文对一级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等减小生态压力的途径,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镇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提标改造、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安全处置、完善城镇及乡村垃圾收运系统、治理内源污染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为全面治理太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宜城市为例,对宜城市未来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发展政策导向下的不同情景进行预测,设计基于目前发展趋势预案、城镇规划预案和生态环境保护预案的三种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ArcGIS软件的Model Builder建模评价三种预案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预案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别:城镇规划预案的各适宜区面积比例结构较均衡,其他两种预案的各适宜区比例结构不均衡;三种不同预案的高适宜区分布较集中,而中适宜区、低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分布特征在不同预案下的区别明显;将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与各预案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城镇规划预案与新增建设用地布局最贴近,而生态环境保护预案的结果相差最大。由此可见,只有明确评价所基于的情景假设,才能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旅游用地是土地利用分类中的特殊用地部分,旅游用地有原生性、利用复合性和功能延伸性等特点,城市旅游用地比名胜旅游用地更具复合性,当前土地的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城市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角度出发,通过对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屯溪区的旅游用地现状分析,探讨了屯溪区旅游用地的空间结构和分区的功能优化,以促进其城市旅游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研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引入距离指数、分散度等定量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用地数量、布局等方面对宣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其研究结果不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开展、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选择投入产出要素对辽宁省2006-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对全省及各市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做出评价.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小幅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为1.1%,纯技术效率呈波动性增减,表明各城市尚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为0.996<1,未向最优规模靠近,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增长贡献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农村工业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以浙江永康市为例,对当前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永康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用地扩张趋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用地结构布局不甚合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以及环境影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滇中城市群用地的空间绩效,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运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关系方法研究了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变化关系: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城市土地结构变化,城市土地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差距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由非同步变化逐渐进入同步变化轨迹;短期内,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优化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又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但滇中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未出现同步变化规律,说明滇中产业结构和土地的因果关系结构要在长期发展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坡地建设现象在我国大量存在,但相关研究基础仍显薄弱。从阈值坡度视角出发,提出了坡地率概念,并构建了建设用地坡地率(PSC)和地面坡地率(PSL)两个用于定量分析坡地建设现象的指标。以2020年全国69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30m分辨率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解析了全国城市PSC的数量构成与空间分布,进而探究了PSC与PSL间的统计关联和空间关联。结果表明:①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整体趋向平缓土地布局,城市数量随PSC上升迅速减少,全国半数以上城市的PSC低于0.12,近80%城市的PSC低于0.3。②全国城市PSC总体呈“南高北低,广域过渡”分布格局,全局莫兰指数为0.38,南方山地丘陵区为高值集聚区。③PSC与PSL之间存在7种主要空间关联模式,每种模式均体现出了各自明确的地理环境特征依赖,且PSC的南北空间分异明显大于PSL。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对1990—2018年江苏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转化趋势和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持续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不断增加。②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减少的林地和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新增的水域主要来源于耕地与草地。③后一个8年期变化更加活跃,且全省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和集中性。④政策和经济因素是造成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乡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以合理划分城乡用地为目标,对城乡用地综合分区的相关方法进行梳理,提出基于决策树的城乡用地综合分区理论体系,构建在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对限定性因子和非限定性因子分别进行评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凤台县为例,采用决策树法对煤矿资源城市进行综合分区,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该方法可为未来资源型城市用地综合分区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各地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进入土地市场隐形流转已相当普遍。实践发展迫切要求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配套制度。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高效、符合河南省实际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措施,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选择以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河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向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工作内容,按照“批、供、用、补、查”的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监管要求,研究了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技术理论框架,通过整合监管主体、监管环节和内容、监管技术手段和监管系统平台,提出了空地协同的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技术模式,纵向上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横向上实现建设用地全程动态管理,最终为建设用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监测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和评价西宁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测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经济潜力.结果表明,西宁市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水平,建设用地经济潜力为356.67hm2,提出了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用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态用地的提出时间较晚,但与生态用地相关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其内涵、外延、分类体系、效益和质量评价、数量和空间布局规划及保护等。对生态用地研究中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用地内涵、外延的统一界定和最优生态用地数量及空间格局的确定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南岸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Arc GIS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和扩展指数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在时空上的扩展特征;建立DEA模型,利用Mat LAB计算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DEA预测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4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空间上扩展的大小关系是:西南>东北>正西>西北>正东>正南>正北>东南方向,期间面积增加1938.29hm2;2000年和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无效,预测出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研究结果为南岸区和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展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城市生态用地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组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介绍城市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2大类、4个亚类,并简单介绍了城市生态用地的服务功能,最后以山东聊城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生态用地的开发与利用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志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50-1453
针对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多源异构特性,难以实现语义级数据集成共享的技术问题,开展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技术研究,提出由地理概念类、地理属性、地理关系、地理实例、地理公理构成的五元组地理本体模型,面向地理信息领域特点和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内容构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本体体系,提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方法,利用该模型和方法实现土地利用地类地理本体的构建,为实现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基于数据语义级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