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2015,(12)
<正>入冬以来,当全国多地遭受"霾"伏时,惠州的天空却一如既往地蓝,蓝得沁人心脾。日前,环境保护部公布10月份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惠州位列第6,成为珠三角地区唯一排名前十的城市,继续保有引以为傲的"惠州蓝"。不仅如此,2015年前十月,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7%。在环境保护部已公布的10次排名中,惠州8次跻身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惠州蓝"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郑秀亮  黄慧诚 《环境》2015,(1):28-31
<正>惠州,惠州,惠州!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全国74个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榜上,惠州屡次入选全国十佳,为惠州乃至广东挣足了"面子"。人们不禁惊叹,这座与深圳、香港毗邻,经济总量在广东地级市中排名第五(2013年全市GDP为2678.35亿元),以电子、石化为支柱产业的城市,缘何擦亮"好空气"品牌?是天时是地利是人和更是创新!在惠州环保人看来,这不仅源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真抓实干,更得益于一年来惠州环保工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动力。深改元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旗引领下,勇于担当,努力作为的惠州环保人蹄疾步稳行进在改革创新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3.
事件     
《环境》2019,(4)
<正>珠三角4市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十佳"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去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而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珠三角PM2.5浓度达标,为32微克/立方米,全国空气质量较好的20个重点城市中珠三角有4个,分别是深圳、惠州、珠海、中山。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6,(10)
正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五,珠三角9市排名第一;2014年全国第五,珠三角第三;2015年全国第三,珠三角第一。今年上半年,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8.9%;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6.1%,全国第二,珠三角第一。如此骄人的空气质量成绩,竟来自一座石化名城——惠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全市GDP为3140亿元,较2013年2670亿元增长了17.6%),全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5.
<正>惠州新的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明确指出,未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的地区,不仅专项资金会受到影响,而且相关官员还可能面临被约谈或者问责的风险。4月30日,2015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正式发布,惠州综合排名位列第二。在PM2.5浓度方面,惠州是一季度广东唯一PM2.5浓度100%天数均达标的城市。"惠州蓝"的品牌熠熠生辉。"惠州蓝"来自于惠州人对美好空气质量的孜孜以求,更来自于惠州人的精益求精。一季度空气质量状况发布不久,惠州就出台了《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相似文献   

6.
《环境》2023,(2):36-38
<正>“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退休后随女儿定居惠州的杨华元对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与杨华元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组散发着幸福味道的数字:2022年,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达Ⅱ类,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9个省考断面达标率100%(优良率94.7%),劣Ⅴ类比例为0;惠州市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0位、全省第6位,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均居于珠三角第1;全市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100%。  相似文献   

7.
《环境》2021,(2)
正绿城飞花,乡村叠翠、森林拥城,碧海蓝天。面朝大海、四季如春的惠州,不单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众多追梦者来这里拼搏,更以天蓝地绿的城市环境,让越来越多人爱上惠州。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广东6市入选空气质量前20,惠州排名第九!这是惠州继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珠三角前列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的又一次阶段性胜利。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过不了尾气检测,或许还能过年审,买保险;但今年起,尾气检测正式与车辆年审、上牌、过户等业务直接挂钩,尾气检测通不过,休想盖到年审章。"当许多城市为空气污染叫苦不迭之时,惠州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却一直遥遥领先,稳居广东乃至全国一流水平。有网友笑言:"如果要给游客送礼品,惠州人可以包一袋空气当礼品咯"。  相似文献   

9.
<正>广州日报讯(记者杜娟、于梦江)环境保护部昨日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中,珠三角有4个市入围,分别是惠州、中山、珠海和深圳。而上半年,开展酸雨监测的全国470个城市中,有164个城市出现过酸雨,全国酸雨污染总体有所改善。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以下简称74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1%~98.9%,平均为68.0%,  相似文献   

10.
<正>臭氧、PM_(2.5),这些空气污染的"元凶首恶",如今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防治力度也越来越大。与之相比,被人们逐渐忽视的PM_(10),在一些地方开始有抬头迹象,其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两个污染物。2013年以来,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稳定在全国前十、珠三角前三。然而,与之不太匹配的是,惠州PM_(10)年均浓度在珠三角排名有所下滑。为了抑制这种势头,惠州向智能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6,(12)
正"‘惠州绿’果然名不虚传。"11月25日,"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走进惠州,70多位记者、网红和大V们倾慕城市颜值,纷纷为惠州"点赞"。地处南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东岸,"惠州绿"的生态优势声名远播。这个拥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的城市刚刚斩获2016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这一项评选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让评审专家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惠州在过去10年经济总量增长4倍的前提下,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接近100%。  相似文献   

12.
正广东空气质量正处于改善与反弹反复拉锯的艰难时期,要取得和过去同样的一份成绩,需付出以前10倍的努力,想要突破十面"霾"伏,必须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瞄准目标,精工出细活。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161个城市中,仅有9个城市达标,广东省占4席:深圳、珠海、湛江、云浮。在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月、季度空气质量排名榜上,广东省内的珠海、惠州、深圳、湛江等地更是长期位居前十。成绩背后,是广东省的精细化治气探索。精细  相似文献   

13.
<正>从末端治污,转向源头和全过程防控;从地市各自治理,转向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向强调绿色发展、全民参与。一系列举措让广东从灰霾频发到蓝天成为常态、从污水流淌到绿水潺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连续3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生态环境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18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市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名。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8%、97.99%。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公布的环境质量状况显示,惠州上半年空气质量有较大幅度改善,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8.9%,较2018年同期提高2.2%,超标天数只有两天,比去年同期减少4天。"今年上半年超标两天,均为臭氧超标。"惠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提到,不仅是惠州,甚至在全省,臭氧都成为了大  相似文献   

15.
正5月4日,惠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惠州市政府《关于2017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惠州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排名珠三角第一和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4.8%。今年,惠州将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去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报告》显示,去年除了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外,惠  相似文献   

16.
绿色搜索     
《环境》2014,(4)
正部委74城市仅3个达标3月25日,环保部发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舟山、拉萨、福州、惠州、珠海、深圳、厦门、丽水和贵阳;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其中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各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7.
周文高 《环境》2020,(7):23-25
正2019年,惠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3%,珠三角最优,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2位;PM_(2.5)年均值25微克/立方米,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属"十三五"以来最优水平。今年1—5月,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7%,PM_(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在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5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提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0,(Z2)
环保产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誉为21世纪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朝阳产业。惠州地处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已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惠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惠州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惠州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惠州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阅尽 《环境》2015,(1):32
<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环保可谓困扰各地的"头疼大事"。面对公众舆论的强光聚焦。不少地方的环保成为众矢之的,在此语境下,环保工作能否拓开新局面,怎样拓开新局面?备受业界关注。惠州市以创新激发环保新动力的做法无疑为人们树起了标杆。惠州地处珠三角,又是以石化、电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然而在2014年全国74个城市的月度空气质量排名榜上,屡次入选"全国十佳"。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环保部门来说,这显然是件值得自豪  相似文献   

20.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揭示了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短板;对比分析了2015—2017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得分为64.98分,整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短板.②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ECC得分增加了3.64分,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指标.③2015—2017年“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相对较小,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变化、大气治理成效的滞后效应有关.研究显示,“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应优化国土生态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