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法去除苯和甲苯废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温等离子体法去除苯和甲苯废气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法去除苯和甲苯的机理是放电反应产生的高能电子与苯和甲苯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并将能量全部或部分传递给目标分子,使其裂解、激化。被裂解、激化的分子与臭氧、活性基团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果表明,苯和甲苯的去除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较高电场强度下,有钛酸钡填料的反应器比无填料的反应器对苯和甲苯的去除率高得多,苯最高去除率可达92 6%,甲苯可达到96 8%。相同条件下甲苯比苯更容易去除。  相似文献   

2.
堆肥生物过滤器净化苯、甲苯混合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木块和多孔塑料为填料,选择苯为VOCs代表,研究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的苯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 以木块和多孔塑料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苯净化效率呈现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过程,对高低浓度甲苯均呈现缓慢升高后降低的过程,高浓度苯的最大净化效率为90.5%和97.7%,甲苯的最大净化效率为71.34%和66.45%;(2) 以多孔塑料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浓度苯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抗负荷性,以木块为填料的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浓度甲苯有更好的净化效果;(3) 堆肥生物过滤器对高低浓度苯、甲苯的平均净化率为68%和56%以上,低浓度苯和甲苯的平均去除能力分别为0.122和0.012 g/(m3·h),最大去除能力为0.148和0.015 g/(m3·h),而高浓度苯和甲苯的平均去除能力为0.94和0.11 g/(m3·h),最大去除能力为1.32和0.135 g/(m3·h)。  相似文献   

3.
对低温等离子体法去除苯和甲苯废气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法去除苯和甲苯的机理是放电反应产生的高能电子与苯和甲苯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并将能量全部或部分传递给目标分子,使其裂解、激化。被裂解、激化的分子与臭氧、活性基团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果表明,苯和甲苯的去除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较高电场强度下,有钛酸钡填料的反应器比无填料的反应器对苯和甲苯的去除率高得多,苯最高去除率可达92.6%,甲苯可达到96.8%。相同条件下甲苯比苯更容易去除。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硫酸、废酸磷肥、土壤、农作物及兔肝等环境样品中残留的甲苯、硝基甲苯和二硝基甲苯,以二硫化磺萃取富集后,用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回收率在80%以上。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ppm,确墓甲苯为0.002ppm,二硝基甲苯为0.1ppm。  相似文献   

5.
在气体循环条件下以MnO_x-AgO_x/γ-Al_2O_3为吸附剂兼催化剂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吸附态的苯和甲苯,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和XRD表征。结果表明:气体循环条件下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技术同样适用于吸附态的双组分苯与甲苯的降解并且C0_x产率和C0_2选择性不比降解单组分苯或甲苯时的低。气体循环放电90 min后,与γ-Al_2O_3相比,引入Mn0_x-AgO_x/γ-A1_2O_3、COO_x-CeO_x/γ-Al_2O_3后,CO_x产率分别提高了9%、12%;C0_2选择性也得到了提高并都接近100%;臭氧浓度分别减少了51%、39%;N_20浓度相应也降低了26%和38%。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引入催化剂后反应机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热处理方法对泥炭进行活化改性,探讨了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甲苯在泥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粒径在0.6~1 mm之间的泥炭在160℃热处理5 h,在pH为7的条件下对甲苯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甲苯的吸附量为0.32 mg/g。泥炭对甲苯的吸附在2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可用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拟合。甲苯在泥炭上的吸附和解吸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用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泥炭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为0.939 mg/g。甲苯在泥炭上的平均解吸率为6.393%,并且出现了滞后现象,表明苯系物与泥炭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研究结果为应用泥炭作为PRB装填介质进行原位修复甲苯污染的地下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离子液体对甲苯的吸收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水溶性离子液体(十二烷基咪唑氯盐(DDMIM Cl)、十二烷基咪唑硝酸盐(DDMIM NO_3)、十二烷基咪唑双氰胺盐(DDMIM DCA))作为研究对象寸模拟曱苯废气进行吸收实验,研究了吸收液的吸收性能、甲苯浓度、吸收液浓度、进气气速以及盐度等因素对吸收效果的影响以及加热蒸馏法对吸收液的再生与甲苯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离子液体对甲苯的吸收率不同J)DMIM DCA的吸收效果最好在质量分数为5%时,初始吸收率达到98%,饱和吸收量为53.39 mg·L~(-1),而DDMIM CKDDMIM NO_3对甲苯的初始吸收率在92%左右,饱和吸收量分别为33.60,37.01 mg·L~(-1);甲苯饱和吸收量与吸收液浓度、甲苯进气浓度呈正相关,与进气气速、含盐度呈负相关;传质系数与甲苯进气浓度、进气气速以及含盐度呈正相关,与吸收液浓度呈负相关;采用加热蒸馏法进行甲苯回收及吸收液再利用时用苯的回收效率达到85%~90%且甲苯的饱和吸收量随着重复利用次数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利用离子液体溶液处理甲苯废气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添加对沥青铺路烟气中苯系物的影响,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区间(50~80、80~145、145~165、165~200、200℃恒温)及飞灰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3.0%、4.0%、5.0%)条件下,沥青烟气中苯系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苯系物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苯系物释放浓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0~80、80~145、145~165、165~200℃及200℃恒温5个温度区间内苯系物的平均浓度较上一区间分别增加了1.02、2.22、0.50、1.08倍。实验中飞灰的添加对沥青烟气中苯系物的释放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各单体影响不同。当飞灰添加量为3.0%时,苯、乙苯、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三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1,2,3-三甲苯)释放浓度增加了16.78%、20.65%、37.69%、9.72%,随着飞灰添加量的继续增加其浓度增幅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对江西省莲塘镇地区主要工业污水及地下水中六六六、DDT、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某些地点的地下水中,苯酚的含量大大高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这可能是导致用此地下水饲养的鳅鱼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简介本法采用稀土元素与偶氮胂Ⅲ和二苯胍生成三元络合物,经异戊醇萃取,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主要优点是灵敏度比稀土与偶氮胂Ⅲ生成的二元络合物提高一倍多。其摩尔吸光系数,镧为0.85×10~5,镨为0.94×10~5其它稀土元素均在1.1×10~5左右。稀土—偶氮胂Ⅲ—二苯胍三元体系显色反应的适宜pH值是4.5,最大吸收波长在650  相似文献   

11.
新装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装饰装修房屋室内的一类主要有机苯系污染物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吸附柱采集、GC/MS 和GC-FID测定,检测了321家居室内的苯系物.检出的苯系物有12种,苯平均浓度为0.068 mg/m^3,有86.9%的居室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的限量值,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分别为0.14 mg/m^3和0.41 mg/m^3,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限值的居室分别达85.4%和73.3%.苯系物约占室内空气中TVOC的62%,浓度由低到高分别是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其中二甲苯中的间二甲苯占二甲苯总量的55% .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苯萃取,HP-624 30 m×0.53 mm×3.00 μm大口径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2,4-二硝基氯苯,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较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介质阻挡放电-催化降解空气中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着重考察了催化剂分解O3对介质阻挡放电-催化降解甲苯效果的影响,对比不同催化剂在3种催化剂结合方式下对O3分解能力及甲苯降解效果.同时研究了影响O3,产生及分解的条件--放电电压、水汽和氧含量对甲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O3分解能力越强,对甲苯的降解效果越好,O3的催化分解在甲苯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放电电压为10 kv时,在余辉区和等离子体区加入催化剂,甲苯的去除率分别由无催化剂时候的33.8%提高到55.6%~66.2%和65.2%~74.2%.气流中的水汽对O3的产生和分解都产生不利影响,可降低甲苯的去除率.氧气含量高时,一方面增加O3的产生,另一方面降低催化剂对O3的分解,在O3含量为5%时,甲苯去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上海试剂一厂以苯酐、辛醇为原料进行催化酯反应,生产苯二甲酸二辛酯。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适量活性炭作为脱色剂。为回收活性炭废渣中的苯二甲酸二辛酯,用萃取剂将它萃取出来,再将萃取液经过蒸馏,使萃取剂与苯二甲酸二辛酯分离,剩余活性炭废渣作为燃料焚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电晕-介质阻挡协同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大流量甲苯废气,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甲苯降解的适宜条件,探究了各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甲苯降解的影响,并开展甲苯降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降解甲苯的最佳条件为工作电压13kV、放电频率6.5kHz、废气流量为1.0L/min,甲苯初始质量浓度924mg/m~3,在此条件下甲苯气体降解率为94.93%,能量效率为0.63g/(kW·h);甲苯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甲苯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与输入功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修正的E-L模型描述二元VOCs气体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VOCs气体二元吸附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甲苯-苯、甲苯-乙酸乙酯、甲苯-丙酮、丙酮-乙酸乙酯及苯-丙酮二元吸附体系,吸附过程存在置换现象,即随着高沸点组分在床层内吸附量的逐渐增加,相对挥发性大的低沸点组分更易脱附,出现高沸点组分置换低沸点组分的现象,表现为被置换组分的穿透曲线上出现峰值;但对于苯-乙酸乙...  相似文献   

17.
唐顺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11,5(8):1907-1911
为了更好地去除地下水中常见的共同存在且难降解的有机物苯与1,1-二氯乙烯(DCE),研究了从苯与DCE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的菌株DB-TS对苯与DCE的降解特性。当苯初始浓度相同时,随着DCE初始浓度的增加,苯的降解率不断减少;而DCE的去除率先增加后降低。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DCE的降解符合Monod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选择柠檬酸钠水溶液、Tween-20水溶液、檬酸钠-Tween-20混合水溶液、新型矿物油及新型矿物油-水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对比了几种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檬酸钠水体系对甲苯废气吸收能力有限,加入盐类可小幅增强其水体系对于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其中Tween-20水溶液吸收剂对甲苯废气吸收率较柠檬酸钠水体系高;新型矿物油对甲苯废气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吸收率最高可达97%,而新型矿物油-水混合吸收剂中单位体积新型矿物油对甲苯废气吸收率较新型矿物油吸收剂提高45%,且具有吸收效率高、分散性好、再生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气-固流化床光催化氧化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的流化床光催化反应装置中研究了中低浓度(28~140mg/m3)甲苯的气相光催化降解过程,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浓度、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等因素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紫外灯照射约1·5h,甲苯的转化率达最大值,甲苯初始浓度越低,维持此最大值的时间越久;在一定低浓度范围内(28~55mg/m3),甲苯的转化率不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浓度进一步增加,则甲苯的转化率下降;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3Umf和0·19gTiO2/gSiO2。  相似文献   

20.
在自制的流化床光催化反应装置中研究了中低浓度(28~140 mg/m^3)甲苯的气相光催化降解过程,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浓度、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等因素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紫外灯照射约1.5 h,甲苯的转化率达最大值,甲苯初始浓度越低,维持此最大值的时间越久;在一定低浓度范围内(28~55 mg/m^3),甲苯的转化率不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浓度进一步增加,则甲苯的转化率下降;表观气速和催化剂负载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3Umf和0.19 g TiO2/g Si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