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关键,生产型企业在初始环境评审时可以工程分析为重点,结合对正常和异常情况的分析,对生产过程和各部门涉及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环境因素。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时,可先根据企业对外环境排放的接口情况、环境影响情况,结合商业方面的考虑制定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再利用评价准则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结合矿区灾害的特点设计了矿区灾害防治系统(MDPS)。利用GIS特有的分析功能,对矿区灾害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形成了三个子系统,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本系统的实施可以对矿区灾害的防治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香 《福建环境》1998,15(4):14-15
该文根据近十年《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和1995年统计出版社出版的《1949-1994年中国灾情报告》的有关资料,分析了近十年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群发性显著,灾害链明显,灾情不断加强等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地是区域灾害风险管理热点地区,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多样性决定其暴露在多种致灾因子下的承灾体多样性,使其灾害风险管理极具综合性。从国家公园管理职责、管理规划实践与科学研究热点出发,总结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的总体理念、共性与差异,将其置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框架内,提出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灾害风险管理的三个启示:(1)灾害风险管理是实现国家公园多重管理目标的必然需求;(2)灾害风险管理要重视维持国家公园社会—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3)灾害风险管理需要采用“整体”思想,在“愿景—目标—目的”的“层级式”管理目标下协调各部门,以适应性管理方式开展。  相似文献   

6.
王祥  淮建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460-1471
农业气象灾害多风险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制定风险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2015年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年度统计资料和2015—2018年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分层模型(BHM)等多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灾害间相互作用以及生计资本对于不同作物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陕西省洪涝的灾害率和灾害强度显著下降,斜率分别为0.17%、0.7%,冷冻的灾害率显著上升,斜率为0.25%,干旱和风雹灾害无明显变化;(2)干旱和洪涝显著影响其他灾害,各种灾害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等生计资本指标,可以显著降低脆弱性。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为预防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地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相关知识,研究了地铁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问题。从地铁灾害应急能力的特点出发,构建了准确、全面、有效的地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如何利用粗糙集进行权重确定。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1概述 GB/T24001-1996和GB/T28001-2001标准4.4.7条都是关于"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要求,这一条款是针对组织识别出来的未来时态紧急状态下的重要环境因素或不可承受的风险提出的控制要求,目的是为了一旦紧急情况出现后,启动应急预案,以预防和减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或引发的疾病和伤害.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灾害教育实施的最佳场所,学生的防灾素养可以向家庭与社会延展传播,从而带动全民防灾素养的提升。通过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与访谈,旨在了解中学灾害教育实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通过这一调查提高管理人员开展灾害教育的意识。根据调查可知,学校管理人员已对灾害教育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学校灾害教育实施却不尽如人意,研究者提出通过领导干部培训、素养检测以及灾害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来促进其开展,以提高全民防灾素养,培育安全文化,构建安全安心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暴雨规律及其引发的灾害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暴雨是重庆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直接或间接诱发出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暴雨规律对山地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重庆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灾害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等手段分析出重庆市暴雨的年内,年际等时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城乡,迁移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暴雨灾害特点,类型及灾害链,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适应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部门之一。农户层面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增强养殖户灾害适应能力,确保养殖户生计安全、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海岛水产养殖户调查数据对养殖户灾害全过程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并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较多地采用无悔反应和低悔战术,很少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使得大多数养殖户适应行为的成效不太显著。(2)同一因素对养殖户选择的多种适应策略有正负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不同适应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和替代效应。(3)年龄、家庭劳动力、5年遭灾次数是养殖户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投入、健康状况、灾害感知强度、收入、教育程度、社会资本都对养殖户采取的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4)海岛地区养殖户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具有特殊性。研究识别了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和薄弱环节,结论可为政府和养殖户灾害适应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程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太湖蓝藻水华灾害分析,借鉴赤潮灾害评价指标,采取蓝藻水华面积和Chla浓度作为灾害程度分级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太湖蓝藻水华灾度分级评价方法,定量描述蓝藻水华灾害程度.结合2008年太湖蓝藻水华灾害事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太湖蓝藻水华灾害规模主要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无重大和特大蓝藻水华灾害发生;其中小型蓝藻水华灾害在各月都有分布,中型和大型蓝藻水华灾害主要分布在5月和7~9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藻华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对滨海旅游经济及景观资源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的影响,无法从市场中得到直接评估。在对这部分非使用价值的评估中,条件评价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也称条件价值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通过社会调查,以问卷方式收集被访者的信息,通过社会经济学的计算方法对目标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受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利用CVM中的二分式实证问卷,以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为目标,调查在浒苔绿潮发生期内游客对改善滨海景观的支付意愿(WTP)信息,通过二值选择模型(Logit回归模型)计算,将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出了该影响的大致范围,以直观的方式评价了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这一方法可以作为海洋藻华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为政府及相关组织对海洋藻华灾害的预防、治理以及更合理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提供灾害经济影响部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以来福建灾害史研究成果显著,在灾害史料整理和专题研究方面都相对系统和完善。随着福建灾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向更应受到关注与思考。通过回顾与总结福建灾害史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发现其仍具有进一步深化的探索空间,主要体现在拓展灾害研究的时空范围、扩充灾害史料的来源与数量、加强灾荒文本的考辨与解读、构建灾害历史数据库、突破固有的研究模式以及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等方面,而这些发展方向也是此后推进和深化福建灾害史研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通过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EMS),即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也能更好帮助企业实现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明确组织的环境因素是建立符合、有效的EMS的基础,也是组织进行环境规划活动的首要步骤.本文将以某外商独资企业为例,基于该类高附价值产品的制造企业特点,建立了环境因素识别的输入输出模型来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并分析了其对企业带来的相关环境影响.最后本文讨论了企业的节能减排案例,以及相关方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从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两种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入手讨论环境因素的识别,提出对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同时兼顾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的环境因素才能保证识别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对近代我国海潮灾害的时空特征、灾害等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代我国共发生海潮灾害147次,平均每年发生1.34次,以一般海潮灾害为主,在前期记载较多,后期较少;多在秋季爆发,且月份集中在6、7、8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普遍性、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特征;我国的东海是海潮灾害的频发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安徽省公路工程实例,探讨公路工程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阶段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众灾害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向公众的灾害教育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公众灾害教育相关研究梳理,明确其概况、实施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促进其开展,进而提高全民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还是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发生时,土地被迅速风蚀,沙质荒漠化。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进入沙尘暴相对活跃时期,并多次出现影响长江流域的大的沙尘暴(俗称黑风暴)。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席卷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银川平原。持续近5小时。毁坏房屋4412间;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12万头(只);许多地表被刮去10~30cm,沙漠边缘的沙丘向前移动1~8m,每平方公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