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7,18(2):18-20,23
选用氯乙烯醇作为包埋载体,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硝化污泥,处理以(NH4)2SO4和葡萄糖为主的合成废水,考察了影响固定化工艺及硝化作用的各种因素。对固定化硝化菌的呼吸活性,细菌活性回收率等生物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氨氮的去除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包埋法固定经常温富集培养的含耐冷菌的硝化污泥,用于处理常温和低温生活污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硝化菌群在常温下经过一个月的活性恢复和增殖后,转入低温环境,在短期内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作用6 h后对NH4-N的去除率为80%左右。在常温下,该固定化菌更表现出高效的氨氮去除能力,作用3 h后,去除率达90%以上。可见,固定化硝化混合菌群经过常温活性增强和数量扩增后转入低温,对氨氮的去除是有利的,而且混合菌群中的低温菌仍能保持优势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固定消化菌处理氨氮废水和研究,着重从凝胶颗粒的机械强度、缩水性能、化学稳定性微生物活性等4个方面来选择包埋剂。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卡拉胶、聚惭烯醇和丙烯酰胺是较理想的微生物载体。在选用丙烯酰胺凝胶颗粒固定硝化菌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中,用正交试验与实验方法列出了影响氨氮去除率诸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PH值,颗普重量、丙烯酰胺量、菌体量。交得出丙烯酰胺含量12.5%,包埋菌体含量5%、颗粒重量4gPH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乙烯醇(PVA)包埋硝化效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制备固定化颗粒,针对不同初始氨氮浓度的模拟废水,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小试实验,探讨了包埋颗粒的传质效能与氮去除过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体积投加率为10%,实验水温为26~30℃,pH值为7.5~8.5,反应器DO浓度为4~5mg/L的条件下,各初始氨氮浓度(50~400mg/L)稳定期包埋颗粒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61.8~242.3mgN/(L-particles·h).包埋颗粒对氨氮的去除较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最大氨氧化速率(μmax)为271.40mgN/(L-particles·h),半饱和常数Ks为66.69mg/L,包埋颗粒内氨和氧的有效扩散系数(De)分别为0.467×10-9m2/s、0.279×10-9m2/s.SEM观察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与新鲜颗粒相比,稳定期颗粒内部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增加.包埋颗粒,活性污泥,包埋颗粒与活性污泥混合3种体系对比实验表明,各初始氨氮浓度条件下混合体系可显著强化生物硝化与脱氮过程,并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所筛选的高效脱色菌群,采用聚集-交联法固定在活性污泥上,形民絮状立体网状微观结构。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酶活力较未经固定的活性污泥提高70%左右。经厌氧条件下处理针织厂印染废水,色度平均去降率为77.3%,CODCr平均去除率为65.1%。  相似文献   

6.
利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处理氨氮浓度高达700 mg/L的模拟废水.通过试验对温度,DO浓度,pH和水力停留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优选出SBR反应器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SBR反应器中通过45个周期的培养驯化,使接种污泥和投加的优势菌株具有了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性能.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即温度23...  相似文献   

7.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与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化学沉淀剂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并得到有用复合肥MgNH4PO4。探讨了诸反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固定化微藻颗粒为原料,通过搭建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微藻对氨氮(NH4+-N)的去除,设计了藻种、污水上升流速、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四组单一变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藻去除NH4+-N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以固定化斜生栅藻为原料、污水上升流速为6.8m/h、光周期为8:16h和光照强度为4800Lux时,NH4+-N去除效果最优(96.7%).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探究了COD为200mg/L时微藻去除NH4+-N的潜力,结果表明,当NH4+-N初始浓度不高于50mg/L时,NH4+-N去除率高于95%.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微藻流化床实验方法,该方法显著减弱了微藻在生物同化过程中对有机碳源的依赖性,为低COD条件下微藻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普通好氧活性污泥驯化培养启动亚硝化反应器,探索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亚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T)为35℃,pH值为7.5左右,初始污泥浓度0.7g/L时,控制较高的初始进水氨氨浓度和较低的DO浓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的启动:驯化后,反应器内氨氮处理效果良好,即使进水氨氮浓度高达2400mg/L时,氨氮去除率也能达到95%以上;在实验中,亚硝化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29~35℃.pH值:7.0~8.0。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溶解氧浓度越高,亚硝化反应速率越快:C/N比过高会严重抑制亚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DO下的硝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使用包埋固定化硝化菌进行高氨氮废水的降解实验,在不同DO下考察和比较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反应速率大小,以及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认为DO=4.0mg/L时,亚硝酸氮的生成速率和积累率最大,平均速率为26.3mg/L.h。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含盐废水SBR工艺的快速启动,研究采用逐步提高盐度负荷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结果表明,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7.5和10 g/L时,经过280 d的驯化,活性污泥可以有效地降解含盐废水,COD去除率均高于82.92%,氨氮去除率高于90%,形成了以耐盐细菌为优势菌种的微生物群体,实现了SBR工艺处理含盐废水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藻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固定在活性炭上用于去除人工配制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藻类对氮、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41.9%和98.2%,氮、磷和浊度相应达到较好去除效果的时间分别为12、60、60h。  相似文献   

13.
铁屑过滤-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铁屑过滤-SBR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当进水COD为1000-1600mg/L,色度为200-800倍,BOD5在200-400mg/L时,COD去除率可达85%,BOD5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尤其适合中小型印染厂的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4.
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对高浓度青霉素废水进行小试研究 .当进水CODCr为 375 5mg/L时 ,经过最终絮凝处理后 ,出水CODCr在 30 0mg/L以下 ,总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试验确定了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 12h .建立了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降解动力学模型 ,并求出了动力学参数Umax和KS,为放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与其它生物脱氮技术相比,除无污泥膨胀、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外,还可以提高硝化反硝化速度、增强硝化反硝化菌的抗毒性及节省碳源消耗等。  相似文献   

16.
SBR法处理餐饮废水的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处理餐饮废水,实验考察了污泥浓度、污泥负荷与处理效果的关系以及该工艺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COD_(Cr)负荷小于0.81kg/kg(SS)·d、油负荷小于0.112kg/kg(SS)·d的条件下,能使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SBR工艺对于间歇排放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餐饮废水是一种理想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17.
ASBR+S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SBR+SBR工艺,进行处理小流量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先通过ASBR反应器对污水起到平衡、均化作用,再通过SBR反应器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试验出水CODCr浓度为21~43mg·L-1,去除率达到85~93%;出水NH3-N浓度为3 3~9 5mg·L-1,去除率达到65~81%;出水TP浓度为0 32~0 63mg·L-1,去除率达到87~95%。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聚乙烯醇(PVA)为载体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低浓度氨氮絮凝余水,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成功实现了氨氮的去除,在HRT为3h之内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标准以外达到了I类水标准,同时该菌对CODCr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系统的研究了HRT、颗粒填充率对絮凝余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