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为解决地质勘探斜井掘进过程中的矿车跑车和人员安全提升问题,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和浙江省探矿机械厂合作研制成功了XRC-1型斜井人车。 XRC-1型斜井人车重量轻、体积小,抓捕可靠、制动平稳,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作为断绳安全设备串接矿车提碴。这种新型人车首次解快了地质勘探斜井的提升安全问题,满足了井下工人的安全条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种斜井人车的自重为800公斤;乘载人数为4人;牵引重量(30°坡时)为1500公斤;制动方式为断绳自动抱轨或手动抱轨;缓冲形式为钢绳弯曲摩擦式;适用 8或11公斤/米(更换备件)轨型;适用轨距为600毫…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以往的地质勘探斜井掘进工程中,因无实用、可靠的安全运输设备,斜井运输安全没有保障,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综合国内情况,根据地质勘探斜井掘进施工的特点,研制成功了适合小断面斜井使用的XRC—1型斜井安全人车。该车重量轻、体积小、安全可靠,既可单机使用,又可串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斜井人车的安全使用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了我矿插爪式斜井人车进行全速空载脱钩试验和全速重载脱钩试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人车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出试验过程应严格掌握的关键控制数据,以指导插爪式斜井人车试验工作.使用斜井人车,这对减轻井下工人的体力消耗有重要意义,深受矿工们欢迎,然而对斜井人车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安全.其中,对斜井人车定期试验是保证人车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斜井是矿山提升运输的咽喉,也是人员上下坑的通道之一。斜井提升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为保障安全,大厂矿务局长坡锡矿机械化试验室研制成功了斜井自动捞车器。该捞车器自1979年11月正式用于长坡锡矿106斜井以来,曾多次拦住了脱钩的矿车。这套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安装维护、工作稳定可靠。 主要结构 1.机械系统:在距井口15米和距井底10米处各设一道拦车网。拦车网以主绳为经,以链条为纬编织而成,链条悬吊在角钢横梁上。拦车网的结构如图1A-A剖面所示。5根直径为15.5毫米和1根直径为17.5毫米的钢绳是承受冲击…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利用和改善安全人性及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有必要开展宏观层面的安全人性方法论研究。首先,给出安全人性学方法论的定义及研究内容。基于人性学方法论和安全科学方法论等,构建包括时间维、数量维、专业文化维、环境维、技术维和理论维的安全人性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其次,从学科特性出发,描述了安全人性学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安全人性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人性学研究的范式体系。研究表明,安全人性学方法论是在安全人性学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所形成的系统化和程式化思想,对安全人性学的研究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设计、研制的 XRC—1型斜井人车,已于1986年8月26~28日,由地矿部劳人司主持监定通过。鉴定认为:该车体积小、重量轻,既可用来载人,又可在它后面牵挂矿车运载矿渣;抓捕机构安全可靠,制动平稳,解决了地矿系统斜井探矿坑道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安全运输问题。建议小批量生产,在地矿系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989年8月23日,我矿冷风峒工区斜井提矿作业发生一起跑车事故,死亡一人,停产三天。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多环节违章的责任事故。一、违章表现 (1)由600水平至620水平的2号肓斜井的自动捞车器,多年使用效果良好,但近来动作不正常。事故前8天坑口检查安全时,对捞车器动作不正常既没有采取处理措施,又没有向矿领导汇报,仅作出“要对矿车、连环钩加强检查,井底取挂钩工要等空车放到井底后才能出避车峒室作业”的决定。这实际上就是不要求使用斜井安全捞车装置。8月23日上午,副工区长开卷扬机提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并完善安全人性学,从学科建设角度对安全人性学及基础原理进行了探究。首先,基于安全科学与人性学理论提出了安全人性学的定义与特性,规范了安全人性学学科属性,确定了安全人性学研究层次及研究内容的两大模块,并构建了安全人性学研究的多维结构体系。然后,分别从历史视角、基本规律原理、应用科学及文化区域4个层面确立了安全人性学多层次框架及学科分支,并构建了基于六维结构的安全人性学学科体系。最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人性与利益对立统一、安全人性淡忘原理等7条安全人性基础原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人性学基础原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金川模式是站在世界的前沿,用文化战略的视野,研究建立的一套较为科学、卓越、梯进式的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化安全管理在安全管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员工塑培"五阶段"模块是金川模式五大专业化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模块之一,其创建过程是一个员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由非本质型安全人逐步向本质型安全人过渡的过程,也是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防止斜井跑车的安全措施很多,其中常见的有:兜车安全绳,井口安全挡车器,钢丝绳挡车器,手拉常闭式钢轨挡车器和自动防跑钢轨挡车器等。我们分析了上述挡车器的优缺点,试制出一种滑杆式自动落网安全捞车器,保证了斜井开拓工程的安全。 滑杆式自动落网安全捞车器主要由钢丝绳编制的捞车网、冲击杆、兜网滑杆、拉网钢丝绳和插销等部件组成(见图1、2)。 在销子架前一定距离处,安装牢固的捞车钢丝绳网,通过拉网钢丝绳和销子可以把网提起。在正常情况下,矿车往返运行,只能碰撞冲击杆作小角度摆动,无力将销子打开,保证矿车畅通无阻。在脱钩、断绳、…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索安全科学原理的内容,促进理论发展,在对人性与安全科学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基础上,构建安全人性学原理。主要提出安全人性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内容;提炼5条安全人性学的基础原理:追求安全生存优越、安全人性平衡、安全人性层次、安全人性双轨、安全人性回避,分别论述其内涵;然后,根据基础原理的相互关系,建立安全人性学原理系统的水车形体系;同时,介绍5条基础原理在安全人性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更新中的运用;最后,分析安全人性学原理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人性学是安全科学的新方向,它深化了对安全本质规律的认识,并革新了安全观,发展了传统安全原理。  相似文献   

12.
斜井提升是指用安装在地面的提升机,通过斜井对矿物、材料和人员进行的运输工作。斜井运输的容器主要是矿车和箕斗,乘坐人员时则称为人车。  相似文献   

13.
煤矿斜井串车提升跑车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止斜井串车提升跑车事故的发生,必须管理好提升系统和阻车器两个部分.因为这两部分设备、器材工作状况的好坏和作业人员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提升系统的安全.本文应用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斜井串车提升跑车事故的分析,提出了控制斜井跑车基本事件发生的途径,为斜井提升系统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对安全人因指标影响规律及致因过程,基于安全工程学原理与正交分析理论,借助高海拔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单因素及正交复合因素试验,分析安全人因指标与矿山环境参数定量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高海拔矿山恶劣环境条件下各安全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比对,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人因指标变化规律;氧分压、温度、湿度3项环境因素对安全人因指标存在交互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安全人性学科体系,基于安全科学、人性学和系统科学原理,归纳出安全人性学特性、功能等研究内涵;提出由6个维度考量的安全人性学的学科框架和纵向分支,并建立维度关系模型;从历史角度、基本原理与规律、工程应用、所属文化区域4个不同层面建立了相应的学科分支,并枚举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实例;阐述了安全人性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基础。研究表明:安全人性学丰富了安全科学学科体系,构筑了新的人性学研究视角,为具体行业安全人性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和斜井人车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相比,运用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进行插爪式斜井人车全速脱钩试验,提升绞车不参与人车脱钩试验运行;试验时人车的运行区段较短,试验人员能够观察到人车全速脱钩试验的全过程;试验时间缩短到一个小时左右.能够达到同样的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各种事故因素中人为失误占80%,为提高航空装备系统的服役安全性,需要在其使用管理中构建本质安全人.在对本质安全人进行定义并分析构建必要性后,提出了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人的构建方法,建立了人员安全行为控制模型,最后指出本质安全人可靠性增长与本质安全人的构建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对于航空装备系统服役安全性的提高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张大伦 《安全》2010,31(7):7-9
为了防止斜井提升矿车的跑车事故,采用的一种简单、可靠、成本又不高的防护装置,该装置由井深指示器和自动挡车两部分组成,该装置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很多矿山都是采用在斜井中架设一根专用信号线,人车司机用一根带接地线的信号棒与信号线接触,向卷扬机房发出信号。因绞车司机无法回信号询问,容易造成事故。为此,我们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原理改革成功了双向斜井人车信号(如附图)。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我厂各级领导时时刻刻在喊“安全第一”,但重大工伤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工作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总是难以改变。为此,我厂以转炉炼钢厂为试点,提出了“安全人”的模型,意欲以此管理方式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所谓“安全人”模型,就是把整个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