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淡赤潮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赤潮的成因赤潮又名潮靛,通常是指生活在海水的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生物有多种颜色,但大多呈红色,发生时使海水变红,故称赤潮。1.1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属种较多,目前已知的赤潮生物约50多属、150多种。据调查,目前我国沿海海域赤潮生...  相似文献   

2.
3种赤潮微藻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及其耐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对pH的耐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在pH值昼夜变化为9.0~10.3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的最高pH值为10.4;(2)中肋骨条藻在pH值8.9~9.6时仍能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7;(3)赤潮异弯藻在pH8.7~9.4可进行指数生长,其培养液达到的最高pH值为9.5。在培养过程中3种赤潮微藻培养液的pH值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种赤潮微藻,尤其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对pH具有极高的耐受力,这可能是它们容易形成赤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赤潮     
1.赤潮的研究状况 1.1 已往的赤潮研究从前所谓赤潮,是指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们与水库等淡水里发生的“水花”现象有所区别。但是,最近淡水水域的“水花”现象也称为淡水赤潮。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除去夜光藻(Noctiluca mitiaris)和红海赤毛藻(Trichodesmium)等外,蓝把其它微生物分别呈现的黄色、褐色、黑绿色等各种颜色也称为赤潮。因此,“赤潮”一词便缺乏科学性了。但是现在这种叫法不仅  相似文献   

4.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水文气象条件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诱发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广西海域赤潮虽然还没有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但已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人的关注.根据广西海域赤潮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探讨了赤潮生物污染海水使扇贝大量死亡的结果。用硫酸亚铁处理赤潮生物污染的海水可使海水净化,使人工养殖扇贝育苗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厦门西港赤潮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86年6月18日厦门西港暴发了大规模的裸甲藻赤潮。通过对赤潮初发时的气候和海水理化指标的调查,表明COD和营养盐并不是诱发赤潮的环境因素。本文对赤潮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赤潮数据库2006~2010年资料,依据年平均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将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多次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成三类——高发性赤潮生物、频发性赤潮生物和易发性赤潮生物。按各种赤潮生物的细胞大小,分析研究了每种赤潮生物引发赤潮的基准密度,探讨了根据赤潮生物密度、叶绿素a浓度赋值建立的赤潮风险指数,以及应用赤潮风险指数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级预警赤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赤潮是海水中浮游生物异常地急剧繁殖,从而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不同的浮游生物所引起的“赤潮”颜色并不相同,其中有红色、粉红色、红褐色。绿色等,通称为“赤潮”。1980年5月中、下旬湛江港内水域发生的赤潮,是由细柱藻这种浮游生物急剐繁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赤潮也是由此得名;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10.
赤潮的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这次发生粤,港两地的赤潮灾害引起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赤潮的起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赤潮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1.赤潮与其灾害 1.1赤潮的发生 所说的赤潮,一般是由于某种浮游生物迅速的繁殖,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然由于海面和湖泊的浮游生物的繁殖而引起水的颜色变化也不例外。 本文主要讲的是沿岸,内湾的赤潮,虽然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赤潮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应用遥感技术对赤潮成功监测的实例。然而,关于对赤湖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外学术文献中仍十分稀少。本文总结了赤潮监测的常见方法及引起赤潮发生的可能因素,对MODIS应用于赤潮探测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综合海水水色、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多种因素的赤潮影响因子分析方法。对赤潮成因的分析将有利于实现赤潮的预测,从而尽可能减少赤潮暴发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赤潮的预测与控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赤潮越来越频繁,对水域环境,海水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赤潮的研究现状,在分析赤潮的危害和发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赤潮的预测方法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9 年 7 月 23 日至 7 月 29 日,河北秦皇岛海域暴发了一次小规模的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最高浓度达 2.22×106 cell/L)。本文对该次赤潮进行了监测,同时选取当期海域浮标在线监测数据(表层海水温度、降雨量、盐度、浊度、pH、溶解氧、叶绿素 a 和营养盐等)进行了海洋卡盾藻赤潮与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 月 23 日的强降雨是此次海洋卡盾藻赤潮的关键诱因,降雨带来的陆源营养盐使海水中营养盐的浓度与组成比例发生变化,表现在 NO3-N、NO2-N 和DIP 含量增高,NO3-N 在 DIN 中占比提高,为海洋卡盾藻赤潮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基础。海洋卡盾藻的密度变化与溶解氧和 pH 两项浮标数据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85 和 0.77,0.01相似文献   

15.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 B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合成早在圣经时代就有了关于赤潮的记载。赤潮是由于海洋局部富营养化后大量藻类繁殖形成的生态破坏现象,可使赤潮区域海水呈红色、棕色或绿色。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是一些藻类产生的,它和其他一些毒素被认为是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发生在2006年8月11~15日胶州湾赤潮从鼎盛到结束过程中现场定点取样海水中所含有的六种生化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赤潮从鼎盛到结束,海水中总脂含量平均降低了74.25%,是赤潮鼎盛时期的25.75%;而氨基多糖含量平均降低到赤潮鼎盛时期的54.3%;胡萝卜素含量平均降低到53.6%;氨基酸含量平均降低到46%;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降低到72.3%;COD平均降低到46.4%;酚含量平均降低到55.2%,减少了近一半。相关数据为进一步了解、评价赤潮危害、赤潮过后海域"荒漠化"、环境营养的被掠夺性摄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度"的研究提供了一次现场实证。  相似文献   

17.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 ,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 ,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 ,赤潮也是由此得名 ;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 ,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 ,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现已知的赤潮生物种类达六十余种 ,其分布极为广泛 ,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藻类植物甲藻门有二十多个种类能引起赤潮 ,其中夜光藻、短裸甲藻、原甲藻以及多边膝沟藻等最为常见 ,而夜光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北起渤海,南至海南岛以东海面,赤潮频频发生,并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从未发生过灾害性赤潮的广西沿海是否可以高枕无忧?这已成为人们甚为关注的话题。赤潮的成因及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海区海水中的营养盐类、生物激素的比例改变(增强),促使某种生物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大量繁殖,成为该海区的优势物种,这种生物在海水中的浓度大增,海水的颜色便随该生物(及其尸体)的颜色而改变。由于多数硅藻和浮游生物的尸体是红褐色的,夜光虫等是桃红色的,因而海水也变成红褐色或批红色,并随潮水的涨落而流动,故称“赤潮”。而某些鞭…  相似文献   

19.
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赤潮特征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与赤潮关系密切的特征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角鲨烯(SQU)、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雪松醇(CED)、2,6-二特丁基对甲苯酚(BHT)、3-特丁基羟基苯甲醚(:BHA)、2,6-二特丁基对苯醌(PBQ)等。通过测定海水中特征有机物含量的变化,为赤潮机理的研究。赤潮的监测、预报、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人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