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提升预测精度,提高作战装备保障部队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军事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将变精度粗糙集和相容粗糙集相结合,研究实际保证任务的特点,以飞机装备为例,深入分析航空兵部队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战损等条件下执行任务所消耗的作战装备数量,减少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数据噪声。结果当在高原、沙漠地区执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时,该项作战装备消耗量大;在沿海地区执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时,该项作战装备消耗量小;在平原地区执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时,该项装备消耗量小甚至无消耗;在平原地区执行战时装备保障任务时,该项装备为高消耗。结论此方法有利于加强对战时装备预测的精准度,大大节省了装备的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2.
高原高寒物资保障环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象、社会环境,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形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高原高寒地区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并结合现代作战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原高寒地区保障方法及其效率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破解高寒地区雷达装备保障问题的对策。方法采取查阅文献、实地查看、实装操作等方法分析研究高寒地区环境对雷达装备保障的影响。结果从打牢基础、精心保障;未雨绸缪、超前保障;紧贴实战、专项保障;机关指导,高效保障四方面,提出了破解高寒地区雷达装备保障问题的对策。结论高寒地区环境因素影响降低了雷达装备环境适应性,降低了其原有的作战效能。研究分析结果将对预防高寒地区雷达装备故障、延长装备服役年限,提高装备保障水平和作战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宇明  耿斌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91-94,124
目的研究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方法从装备保障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复杂战场环境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入手,依照五分法把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推导出风险评估模型,提出实施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战术策略。结果战场环境下,为确保整个作战进程中装备保障活动安全、有效、稳定地进行,装备保障信息系统防护必须遵循统一协调、综合利用的积极防护原则,采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应对。结论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装备保障信息安全与防护理论,找准战场环境信息防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装备保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加强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最终提高我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军用物资航空运输振动冲击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军用物资航空运输的特点和分类,分析了军用物资在飞机起飞、降落、跑道滑行、飞行中,因气流变化以及空投时物资着陆和装卸而产生的振动冲击等,并给出了一定的振动冲击值。同时,结合振动冲击等环境条件对物资的影响,提出了安全防护的几点措施,为军用物资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管能力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十一五"以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面对未来日趋严峻的环保形势,"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需求尤为突出。本文从"十二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阶段特点和需求出发,明确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调推进、强调集成效应原则的基本思路,研究提出环境监管各领域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原环境的保障装备适应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和发现现役保障装备在高原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装备的高原工作性能,全面提升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能力。方法依据高原环境特点,全面、准确定量掌握现役保障保障装备在高原环境下的实际性能,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原环境保障装备适应性技术研究。结果从技术措施、调试工艺、各分系统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技术。结论通过适应性技术高原型保障装备可达到功能完备、性能可靠、适应高原环境现役主战装备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8.
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机械环境条件及防护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集装箱运输军用物资的机械环境,通过测试给出了集装箱装卸冲击特性、运输振动冲击特性等环境量值,并结合机械环境对军用物资的影响.提出安全防护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9.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性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作为武器装备和系统环境的临近空间大气特性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条件.结合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需求,对临近空间的特点、大气环境监测和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为开展临近空间环境信息保障和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背景、技术特点、作战试验需求,提出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模式、试验体系构建、试验保障体系建设需求。针对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深化鉴定问题,阐述了作战试验定义与内涵、作战试验战场环境构建、环境适应性试验和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水声装备由性能试验向战术技术性能与作战使用性能考核并重转变。针对水声装备作战试验理论体系构建问题,从试验组织体系、试验标准体系、试验理论体系和测量通信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模式。最后提出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展望、靶场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对军用越野汽车性能的影响,提出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的技术措施。方法简要介绍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特点,通过高原实地试验分析高原环境条件对军用越野汽车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起动性能、热平衡和制动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结果针对军用越野汽车的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驾驶室人-机环境等,提出了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可调高增压、低气压低温起动、热平衡控制、四轮转向、悬架增强、辅助制动、轮胎中央充放气以及驾驶室高原人-机工程等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的技术对策和建议。结论为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高原格尔木地区对箱式装备集装箱内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及风速等数据进行了测试,利用模糊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预测出该地区集装箱内部最恶劣的温度范围,为危险军用物资集装箱安全储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中重型车辆装备在高原高寒环境下的低温起动性能。方法研制一种适应高原高寒地域低温低气压环境的冷却液加热器,加热器将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对发动机机体进行预热。结果在低温试验室内-41℃常压环境下,使用冷却液加热器预热25 min后起动发动机,一次起动成功。在高原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预热时间在25 min内,发动机一次起动成功。结论发动机预热可有效提高-30^-41℃温度地域的发动机低温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海上舰船装备维修保障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信息化海战的条件下,对舰船装备的破坏性、毁灭性打击的力度不断增大,对海军舰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了海上舰船装备维修保障使命任务的基础上,明确了加强海上舰船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大大增强了我海军舰艇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提高了舰艇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高海拔地域中重型越野车辆的起动困难问题。方法从进气温度对车辆起动的影响因素入手,系统地研究几种典型进气预热型式的优缺点。针对中型和重型两台越野车的具体情况,设计选型集中加热的电阻型格栅式进气预热器。经设计计算和反复测试,确定两型加热器的尺寸和功率等主要参数和控制策略,计算分析与车载蓄电池的匹配关系。结果对两型进气预热器进行实车安装后,分别经过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现场验证,在-30℃实验室常压环境和-27℃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两型车辆均能在3 min内顺利起动。结论在高原高寒地域,格栅式电阻进气预热器可有效解决-30℃以上温度范围的起动困难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高,便于中重型车辆加装使用,为该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保证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的使用和长期存放要求,满足军用光电器材高原环境适应性,提高光电侦察装备在高原条件下的应用效能,保障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方法基于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试验需求,分析高原环境的特点以及对参试人员、测试保障装备和光电侦察装备的影响,提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试验的保障思路,设计高原试验的评估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和高原实地试验验证。结果 5 km以下海拔高度,每上升1 km,气压下降约100 kPa;5000~20 0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变化速度变缓,光电装备内部高压的绝缘强度有随之下降的趋势。结论光电侦察装备高原环境试验通过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可以提前暴露高原实地应用存在的问题,高原环境模拟试验结合高原实地实际条件试验,可以高效解决光电侦察装备的高原环境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军工材料环境试验对提高装备环境适应性的重要作用。从不同的技术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军工材料环境试验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差距。从规划的制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以及信息共享方面,提出设想。提出了目前需要研发新的环境试验、评价、管理方法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