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述石油类污染及其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石油类污染事故,造成了经济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各国都制定法律法规来控制石油类的污染,石油类的监测和分析要求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文中列出了石油类监测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仪扬河仪征段水质污染现状,研究表明,仪扬河仪征段水质呈Ⅳ-劣Ⅴ类。根据污染源的调查分析,仪扬河仪征段除主要接纳扬州市古运河的污水外,还接纳沿途的地表径流、工农业污水以及仪征市区排放的污水。提出了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以及改善水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水北调输水明渠的京杭大运河,将成为受水区人民的生命河。因此,对北调的水质如何保证不受其污染,就要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污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江南京段夹江水质的研究,阐明了夹江水质目前的状况,长江干流水在夹江汊江口分流后,水质保持与长江干流的一致性。并研究了保护夹江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处理的几种方法、生物降解机制以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讨论了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老化石油污染土壤的清洗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华北油田老化长达1年以上的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选配的清洗剂对该污染土壤进行了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清洗后,污染土壤样品的含油率从26.34%~29.90%降到6.34%~7.84%,洗油率达80.06%~81.06%;经二次清洗处理后,污染土壤样品的含油率从26.34%~29.90%降到4.05%~4.85%,洗油率达88.06%~88.19%.在一次清洗和二次清洗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洗油污水回用的最佳回用率为80%,最佳加药质量浓度为0.4 g/L,该条件下污水的最终产生量也较少.按照该参数对华北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清洗实验,洗油率达79.20%~80.51%.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渍化和石油污染双重问题.为了修复胜利油田周围的污染土壤,采取了淡水压盐、土壤翻耕、添加菌剂和营养盐等措施,测定了在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盐、微生物、脱氢酶、石油含量等变化.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数目、脱氢酶和石油降解率具有相关性,修复初期,三者均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微生物数目减少,脱氢酶活性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水样石油类测定中空白用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石油类常用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要求石油醚透光率大于80%.实际使用时,不同批次的石油醚透光率自80%至95%不等,当使用透光率较低(超于80%)的石油醚进行较清洁地面水测定时,石油醚中少量消光杂质溶于水常使样品吸光度为负.而使用透光率较高的石油醚时,则使样品测定结果偏高,影响水质真实类别的判定.因此,必须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校正.《方法》中对空白用水未作明确规定,而常规的空白用水常使试验结果出现异常.本文对空白用  相似文献   

11.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简便高效、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正逐步成为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我国的石油污染概况及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重点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点、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2.
直流电场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技术是一种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有诸多优点。在该修复过程中,电解液的成分、电解液pH值控制对通过土壤的电流、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油率产生了影响。直流电场处理中通过土壤的电流与电解液成分、电解液pH值、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直流电场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明显,最低石油去除率达到73.6%。当电解液为0.1 mol/L 的Na2CO3时,通过调节pH值,可使通过土壤的电流达到1.6 A、土壤电导率达到0.9 S/m。处理后阴极、阳极和中间3个位置的土壤含油率分别从0.4672%降到0.0696%、0.0684%、0.0625%,石油去除率达到了85.1%。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纯化酶生产成本较高且土壤中漆酶活性较低的问题,通过20 d的室内对照实验,采用ABTS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性,研究Cu2+、pH、温度、碳氮比及含水率对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环境因素的最优值分别是40 mg·kg-1、5.2、30 ℃、40∶1和20%。环境因素与漆酶活性的高低有关,其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pH、温度、含水率、碳氮比和铜离子浓度。其中,pH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56。在最优条件下,培养30 d后石油烃降解率从自然条件下的8.54%提高到18.79%,最高漆酶活性达到13.97 U·g-1。  相似文献   

14.
以JH-101油分浓度计为测定仪器,采用非分光红外吸收法,对船舶废水中石油类测定中遇到的标准油的选择和干扰的排除进行了分析试验。  相似文献   

15.
陕北石油污染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宝琴  李茜  杨燕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11):6155-6162
球囊霉素(Glomalin)是丛枝菌根真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总球囊霉素代表土壤长期积累的糖蛋白总浓度,易提取球囊霉素则反应近期分泌的浓度值。本研究以陕北川口采油厂油井土壤和安塞原油泄漏土壤为研究样地,采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测定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土壤总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分析球囊霉素与各类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陕北土壤石油污染为点污染,10个样点中有5个点土壤石油烃含量超过500 mg·kg-1达到污染。由泄漏事故造成的原油污染最高达到16 980.0 mg·kg-1,远远超过日常生产带来的危害。川口油井旁样点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为0.48~4.8个·g-1干土,安塞样点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为2.5~10.1个·g-1干土,川口和安塞都是荒地对照点6点的孢子密度显著较高。川口油井旁样点0~20 cm土层总球囊霉素的含量在1.02~2.73 mg·g-1,0~20 cm土层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在0.31~0.85 mg·g-1;安塞样点中0~20 cm土层总球囊霉素的含量在1.05~2.77 mg·g-1,0~20 cm土层中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在0.14~0.88 mg·g-1,都是显著低于当地无污染对照土样。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均与AM真菌孢子密度极显著正相关,并与土壤速效氮、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石油烃浓度负相关,说明近期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活性和次生代谢受到石油污染的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增溶作用。通过批实验,对比研究了CM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2种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探究了CMC浓度、pH、盐度及回用次数对土壤中石油烃增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MC浓度为0.5%,增溶时间为24 h时,对TPHs浓度为17 695 mg·kg-1的污染土样,TPHs洗脱率高达60%以上。碱性环境有利于石油烃的洗脱,酸性体系会抑制石油烃的洗脱;增溶作用随盐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利用CMC对污染土壤进行增溶洗脱时,对于TPHs高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1次或者2次;对于TPHs较低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于较高浓度的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孤东油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原油、柴油馏分(180~360℃)、蜡油馏分(360 ~ 500℃)为研究对象,采用BC-Ⅰ和BC-E 2种菌剂,对其进行微生物降解.研究表明,BC-Ⅰ和BC-E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明显,BC-E菌剂对孤东油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达35.7%.2种菌剂对石油烃中轻馏分的降解效率均远远高于其对重馏分的降解效率.柴油馏分降解产物中鉴定出O1、O2、N1等多种分子类型,其中O2相对丰度远高于O1、N1类型,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是脂肪酸,油样中脂肪酸存在明显的C16、C18优势,降解后低碳数脂肪酸相对丰度略有增加.蜡油(VGO)降解后以m/z=293(C19双环环烷酸)为中心正态分布,烷基咔唑中C5-咔唑丰度最高,苯并咔唑相对丰度很低.O2类化合物丰度很低,表明脂肪酸含量很低,DBE为4或5的O2类化合物明显占优势,对应3~4环环烷酸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利用从克拉玛依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以石油烃降解率、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毒性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加生物菌剂翻耕、加固定化菌剂不翻耕和加固定化菌剂翻耕6种不同实验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63 d的修复过程中,加固定化菌剂翻耕实验F组的石油去除率达到了78.7%,比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实验A组的石油去除率提高了49.5%。随着土壤毒性逐渐降低,玉米(Zea mays L.)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可以在F组土壤中良好的生长,达到了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H_2O_2/Fe(Ⅲ)/柠檬酸类Fenton体系和CaO_2/Fe(Ⅲ)/柠檬酸类Fenton体系修复土壤石油污染,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氧化剂投加量、 Fe(Ⅲ)浓度和柠檬酸浓度对柴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比较了CaO_2/Fe(Ⅲ)/柠檬酸和H_2O_2/Fe(Ⅲ)/柠檬酸2种修复方式对土壤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及豌豆植株生长所带来的生态毒性效应。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O_2类Fenton降解柴油效果优于H_2O_2类Fenton降解效果;柴油降解率随着氧化剂投加量、Fe(Ⅲ)和柠檬酸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CaO_2浓度为166.67 mmol·L~(-1)、Fe(Ⅲ)浓度为27.78 mmol·L~(-1)、柠檬酸浓度为27.78 mmol·L~(-1)时,反应24 h后,土壤中柴油降解率达到44.14%。生态毒性实验表明:CaO_2类Fenton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所提高,H_2O_2类Fenton处理后均有所降低,2种处理方式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构成;CaO_2及H_2O_2类Fenton处理均抑制了豌豆植株的生长,发芽率、植株干重、株高、叶绿素含量等测试指标均下降,其中H_2O_2类Fenton处理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可知,CaO_2类Fenton处理技术比H_2O_2类Fenton处理技术更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20.
高羊茅对微牛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外源微生物菌剂和高羊茅协调作用下的强化修复试验,对外源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去除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进行了没有植物、高羊茅草坪、高羊茅草种新育草坪3种不同情况下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去除率为36%-43%,而没有微生物菌剂和植被作用下的对照组的去除率仅为5.74%~6.0%;高羊茅草坪能够提高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的能力,在直接铺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可以达到51%~62%;在播种高羊茅草种,形成新嫩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为48%~54%。结果表明,在直接铺高羊茅草坪条件下,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作用可以提高41.6%-44.2%,在新嫩草坪作用下能够提高27.9%-30.6%,可以认为高羊茅草坪对于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过程中还对不同修复的土壤pH值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