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影响山区民众台风灾害避灾行为的因素,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浙江南部山区丽水台风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群,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因素和避灾行为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山区民众台风灾害避灾行为模式的因素有信息接收、灾害知识和社会支持。影响因素与避灾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研究,得到了以影响因素自变量和避灾行为模式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说明通过干预和改善民众的信息接收、灾害知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利于引导民众采取适应性的避灾行为。  相似文献   

2.
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火灾探测技术、火灾中人员进灾的一般行为模式、火灾时最佳避灾路线的选择以及火灾时系统的控制决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火灾事故时人员避灾策略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火灾探测技术,火灾中人员避灾的一般行为模式,火灾时最佳避灾路的选择以及火灾时系统的控制决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火灾事故时人员灾策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地震使大批少数民族同胞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必须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期存在。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主要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以及青海、新疆天山南北麓,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2008  相似文献   

5.
静初 《防灾博览》2015,(2):78-85
温哥华不是个古老的城市,19世纪初欧洲移民开发了北半球的荒芜小镇,200年后温哥华地区由20多个城市构成,人口约210万,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是位居多伦多、蒙特利尔之后,成为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工业中心。同时温哥华也还是北美第三大海港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港之一。美国悦游杂志  相似文献   

6.
FY-4A闪电成像仪(LMI)为亚太地区首次研制发射的同类载荷,可以实现对闪电活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跟踪。利用2018—2021年6—9月LMI的闪电事件(Event)观测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闪电密度和辐亮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闪电密度和平均辐亮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闪电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中南部和西部;平均辐亮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中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黑龙江省东部和西部地区闪电密度和辐亮度呈反相关,西部闪电密度高但辐亮度较低,东部闪电密度低但辐亮度较高。闪电次数高发月份是6—7月,约占闪电事件总数的78.6%,闪电次数日变化呈现“双峰”,凌晨3时和傍晚16时为峰值时刻。闪电平均辐亮度随月份呈线性降低,且辐亮度月分布呈右偏态,日变化呈现“单峰”,峰值为中午12时左右。2018—2021年闪电事件辐亮度分布为偏态单峰型,0~20μJ/m2/ster范围是高频率区间。  相似文献   

7.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9,(Z1)
泥石流在我国西部地区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成灾方式多且危害严重,对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和模式不仅与公路工程特性有关,还与泥石流活动特征密切相关,而泥石流活动特征可采用危险性高低来衡量。结合公路泥石流活动特点和公路等级安全要求,提出基于危险性的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并在总结分析我国西部山区公路和铁路的泥石流防治经验基础上,探讨不同防治分类下公路泥石流防治模式,用以指导泥石流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维护。  相似文献   

9.
矿井火灾具有突发性、火势发展迅猛以及灭火和救护困难等特点。火灾燃烧时产生大的热量和有毒有害的气体,并形成火风压。火势的动力作用,容易造成风流状态的紊乱,甚至造成整个通风系统风流状态的混乱,由此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矿井火灾仿真研究对于制定火灾预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矿井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及其有限的出口通道,以及灾变对矿井系统的影响,人员的避灾路线常常被灾变及其生成物所阻断。正因为这种复杂性,在紧急状态下依靠人工手段来提供避灾路线是不可能的,在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开发一套适合现场应用的避灾路线选择系统既现实又重要。提出了基于流体网络的矿井火灾仿真数学模型和避灾路线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该模型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二矿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曲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Risk)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素。脆弱性(Vulnerability)衡量承灾体遭受损害的程度,是灾损估算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致灾因子与灾情联系的桥梁。在全面收集研究区气象、土壤、土地类型、田间管理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吉林西部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吉林西部2001年、2002年、2004年以及2006-2009年7个案例干旱年的干旱致灾强度作为输入,运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和计算出不同干旱致灾强度下不同生育期对最终产量起主要影响的关键指标的损失率,并且拟合出脆弱性曲线。结果表明,脆弱性对最终产量影响由高到低的生育期为抽雄-乳熟期、拔节-抽雄期、乳熟-成熟期、出苗-拔节期。研究结果可以为旱灾损失的快速评估、区域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提供依据,为区域防灾避灾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琪  米俊  曲国华  王迪 《灾害学》2023,(4):171-178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是建立新型应急治理形态的重要举措。基于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探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运作机理、联动效应和组合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因素不构成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2)三类适配性选择路径以“殊途同归”方式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效能,分别为“数据—环境型”“组织—环境型”和“综合型”;(3)在跨区域比较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有助于拓展政府应急管理效能复杂驱动因素的理性认知,提供智慧应急联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山洪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山洪灾害的危害与成因分析,指出暴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根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因素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提出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是:加强宣传,增强防灾避灾意识;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科学制订防灾预案;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因地制宜,分类防治;搞好水土保持,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浙江南部山区丽水市居民台风灾害避灾行为的问卷调查样本,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KMO指数、球形检验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分别对台风灾害的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灾前避灾行为与灾时行为的KMO指数分别为0.792和0.663,而且球形检验显著,通过因子分析,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变换,灾前避灾行为的α值大于0.7,灾时行为的α值在0.51~0.70.行为模式影响因素的KMO指数为0.682,接近0.7,并且球形检验显著,经因子分析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变换,α值的范围在0.54~0.72.台风灾害的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及信效度分析方法可用于其它地区台风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罗马尼亚地震危险性研究可追溯到约25年前,当时进行了初次统计地震活动性研究(主要是依据古登堡—里克特的频度—震级分布)(Constan-tinescu和Enescu,1963;EnescuJianu,1963;Karnik,1964),主要研究区为弗朗恰地震区(VSR),该区是欧洲最活动的壳下地震区和世界上最特殊的地震带之一,是罗马尼亚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乃至于邻国)。其后采用了极值统计,尤其是冈贝尔Ⅰ型分布(如Enescu等,1974;Radu和Apopei,1977),但也尝试了使用冈贝尔Ⅲ型分布(Yegulalp和Kuo,1974;Burton,1979;Pantea等,1983)。最近的研究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参数的估算(最大震级,活动率和b值)  相似文献   

15.
自2018年5月3日起,位于美国夏威夷大岛上的Kilauea火山(19.41°N,155.28°W)开始了为期数月的剧烈喷发活动。为了探讨此次火山灾害活动对局地大气所造成的影响,综合利用地面环境监测站数据、MODIS Level 1B数据、GDAS再分析资料以及CALIPSO数据对此次火山活动期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特征、火山灰气溶胶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光学特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赤道东风带的存在,近地面火山口以西地区受喷发活动影响较大。在火山活动期间,西部沿海细粒子和SO_2浓度较3~4月明显上升,逐三小时SO_2浓度的中位数环比上升一个量级,PM_(2.5)浓度中位数则均达到前两个月数值水平3倍以上;利用MODIS和CALIPSO遥感数据分析得到,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的高值区总体上自夏威夷大岛往西呈现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西部沿海的部分区域平均AOD甚至超过1.6;此次火山活动过程中陆地部分的低层气溶胶类型以烟尘型为主,平均色比(Color Ratio, CR)达到1.2~1.5;平均粒子退偏振比(Particulate Depolarization Ratio, PDR)在2 km高度以上多分布在0~0.06范围内,以球形颗粒物居多,而在2 km以下区域则由非球形颗粒物占主导。研究显示,此次火山灾害事件中,夏威夷大岛以西地区在东风带输送下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剧烈上升,生成的颗粒物多为粒径较大且不规则的烟尘气溶胶。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岷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比较强烈及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震区第三、第四活动期强震(M≥6 3/4)的时序演进和震场迁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活动期的强震之间存在着时序对应关系。并由此出发对华北地震区第八幕最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及地震活动区域作了推测。文章同时对甘肃、宁夏地震区的强震也作了时序对比,认为华北地震区在第八幕后将有较长时间的平静,强震活动将转移到西部的甘肃、宁夏地区。  相似文献   

18.
台风灾害是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沿海现有农房防灾能力分析,指出了造成部分农房避灾能力薄弱的原因,然后从农房防御强风能力建设、农房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农房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农村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农房救助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农房防灾避险体系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下扬子地区的地震分布分为陆地(Ⅰ区)和海域(Ⅱ区)两个部分,指出它们的地震活动自1800年以来可以分为三个活动时段,并具有相似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对比,对该区的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20.
湖南池塘鱼潭生态防灾体系的建立及其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池塘渔业灾害成因基础上,运用鱼类学、生态学、自然灾害学原理,提出在池塘一角建造一个面积占池塘总面积10%~15 %、深1.0~1.5 m的鱼潭,以扩大池塘空间和鱼类避灾活动空间,增强调水功能,从而有效防止旱灾、冻灾和一定的洪涝发生,使池塘养殖处于生态安全状态.同时方便渔业管理,利于产业发展.该方法的防灾减灾能力与实施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