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水库地震的震例,初步分析和讨论了水库地震在空间分布、强度、频度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波速比异常、b 值大小等方面的特点。水库地震与当地构造地震的某些活动表现是不同的,说明水库地震的形成不仅和库区内初始应力状态有关,而且库水应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泾阳及三原北部山区,近几年来小震活动频繁,相伴而生的地裂缝已对建筑物和农田等造成严重破坏,此种现象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1.震群的活动特征泾阳震群和地裂活动区处于渭河断陷盆地北缘的嵯峨山一带(图)。1983年4月至1985年6月共发生小震376次,震级为M_L—0.1—2.9,震群的震源很浅,为2—7公里,大多数集中在6公里左右。整个震群大体上在一个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震源介面上活动。  相似文献   

3.
运城震群是近年来山西和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震群活动。1986年11月7日,山西省运城市的王范、冯村、陶村三乡交掺地带出现了震群活动,11月16日至21日为震群序列的高潮阶段,22日以后开始衰减。截至1987年2月1日,其发度生地震801次(表1)。运城震群的最大地震为4.7(M_(L)),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b值和震源错动方式的分析结果,并将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进行F检验和对比。认为1977年3月发生的宝应地震序列属于正常的小震群类型,而1984年5月发生的大丰地震序列具有前兆的性质,应属于前兆性小震群类型。  相似文献   

5.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本文为了探讨庙岛群岛两次小震群的不同特征,并讨论它们和唐山7.8级地震的关系,对两次小震群及其前后的部分地震记录图进行了波谱分析工作。借助郑治真等使用的方法求出振幅谱的拐角频率f_0、低频谱幅度值Ω_((0))及卓越频率f_ρ,并计算应力降△σ、地震矩M_0、震源尺度R;借助朱传镇等(2)的方法求出了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这两次小震群的震源参数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是类型不同的两种小震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二日5时30分35.4秒,盱眙县渔沟公社(33°7.5′N,118~035′E)发生2.8级有感地震。此后五天内,在原地附近发生微小震8次。震后,对这次地震的地声作专门调查,调查范围包括盱眙全境23个公社及毗邻的洪泽、泗洪县5个镇。被调查人数为284人,调查对象的选定,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其中有99人听到地声,占34.9%,感到地晃动或门窗响的有150人,占52.8%。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9.
1986年11月7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开始了一次小规模的震群活动,引起群众一度恐慌,震中区许多房屋因开裂或变形成为危房,个别房屋局部倒塌,离震中12公里以外的地方有数孔窑洞坍塌,造成人畜伤亡,反映出当地居民在建房上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剑明  黎祖贤  章新平 《灾害学》2009,24(4):95-101
采用M-K突变、小波分析、空间变异系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等方法,对近48年来湘江流域40个测站干湿指数(Z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湘江流域1960年代前期和1980年代为干旱期,1990年代为湿润期。1980年代末有向湿润转变趋势,2003年后又开始向干旱转变。湘江流域干湿的年际变化较小,降水相对稳定,存在3年、6年和10年和21年4个特征时间尺度,且未来几年湘江流域将仍处于干旱期。湘江流域干湿变化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依据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南部、中部、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1970年以来江苏及邻区10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判断其前兆性。另外,对前兆震群与未来强震距离、间隔作了统计,并对其预报效能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教宣 《防灾博览》2002,(3):28-28
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网状交织的特点。 东西分区:以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十万大山界分三大区。西区是高原和山地,雹灾、泥石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严重;中部是高原、平原过度带,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和森林灾害为主;东区是平原,是海洋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其中某些地带也是强震易发地带。 南北分带:我国自北向南有天山—阴山、  相似文献   

14.
关于灾害系统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灾害系统的某些基本概念,提出了灾害学系统划分的基本原则,讨论了灾害系统的一些重要特征。指出灾害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不仅是一个随着时间演化的开放系统,而且具有非线性、不确知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灾害系统的分析、综合和广义模型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且多地震的国家,老旧城市多、危旧房屋数量大,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差。由于城市的这些特点,地震时建筑物破坏严重,人员伤亡数量大。为了加快震后修复重建,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动力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10个基础问题。主要包括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滑带土基本特征、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地震动入射方向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地震滑坡地震动场的反演、土体地震流滑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斜坡地震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分析以及快速评估方法等。开展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暴雨若干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弘  侯建忠  乔娟 《灾害学》2011,26(1):70-74
以1970年以来发生在陕西的暴雨、大暴雨为研究对象,使用高空及地面探测资料、卫星云图等监测信息,采用天气学分析、动力学诊断、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陕西持续性暴雨、暴雨的高空和地面中尺度系统、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近海台风对陕西暴雨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加深了对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实例和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灾害经济学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灾害经济学是研究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提出了灾害经济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内容。在灾害经济学的建立方法上提出:要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起步;以灾害经济学为中心,建立灾害群体学科;在研究现实需要的、紧迫的灾害经济问题中建立灾害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洪湖分蓄洪区启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长江供水对沿江大堤及分蓄区都是一场验,同时也使人们对一些老问题的严重性和新问题的紧迫性和加深了认识。本文就洪湖分洪工程存在的问题,特大洪水条件下分洪区启用时的口门位置及其分洪区启用前后的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提出了相应对策。文中涉及的问题对其它分蓄洪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区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然灾害区划是对灾害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分类评估并按一定标准在空间上进行划分的过程,是进行灾害宏观研究和预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灾害区划的理论基础、原则、指标、方法与程序,并论述了灾害区划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