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标》年度报告指出 ,目前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到 2 0 15年使全球贫困人口比例比 199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根据这份报告 ,到 2 0 15年人类社会应达到的发展目标还包括大幅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 ;所有儿童都能上小学。自 1987年以来 ,全球日均生活费在 1美元以下的人口始终保持在 12亿左右。但由于同期全球人口增加了近 10亿 ,赤贫人口所占比例已从 2 8%下降到 2 4 %。主要由于中国取得的进展 ,东亚地区赤贫人口所占比例自 1987年以来急剧下降 ,但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却有增无减。报告显示 ,1998年 ,北美、…  相似文献   

2.
启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GSDR)编写进程是"里约+20"峰会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在报告的总体定位、核心议题、框架结构和编写周期等方面初步达成一致,但在GSDR与SDGs/Post-MDGs的关系、应采用的组织模式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编写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中国视角,对GSDR编写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1报告应定位在"基于科学、面向决策"的评估报告;2以SDGs/Post-MDGs确定的优先领域为核心;3努力研究提出"数目不多、易于量化、具有普适性"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4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国际专家工作组;5鼓励各国根据国情编写"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6把可持续发展报告与高级别政治论坛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中国如何参与GSDR进程提出了若干建议:1在SDGs/Post-MDGs框架下根据国情研究提出面向2030年的中长期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2围绕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启动相应的进展评估工作并定期编写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3组织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GSDR编写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机构 (IEA)在题为《中国在全球寻求能源安全》的报告中说 :在未来 10年 ,中国的能源需求将迅速增长。北京正在寻求保障其未来能源 ,特别是石油供应的途径 ,此举将对全球其他地区的能源状况产生影响。该机构说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从目前到 2 0 2 0年 ,石油在中国能源供应中所占份额将从 1996年的 2 0 %增长 2 6%。也就是说 ,中国平均每天需要 80 0万桶石油。它还说 ,从目前到 2 0 2 0年 ,估计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量将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总量的 2 3% ,相当于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 2 9个成员国成源需求增长量的总和。但该机…  相似文献   

4.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及近年的研究文献,文章试图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的角度出发,诠释气候变暖可能正在触发的全球多个气候临界点,解读国际社会采取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措施的由来,讨论不同系统或区域开展适应性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要结论:(1)近百年来,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全球持续快速升温变暖,而中国陆地和海洋的升温速率又高于全球平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风险。(2) 2019年,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CO2浓度已达到410.5 mg/L,为工业化前(1750年)的148%,也是至少2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3)全球的持续升温使得气候变化的风险不成比例地增加,许多系统正在逼近其发生严重突变和不可逆转变化的临界点,并且,某些气候临界点的发生将比预计得更为提前。(4)气候变暖的加剧可能正在触发全球的九个气候临界点,包括暖水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和死亡、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减弱等,并有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险。(5)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和风险,有必要将本世纪全球升温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之上2℃(最好为1.5℃)以内,相对于2010年,全球净人为CO2排放量到2030年需减少约25%(45%),并在2070年(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6)以暖水珊瑚礁为例,讨论并分析了中国受损珊瑚礁将可能由于较高的中国海洋升温速率而率先触发临界点,亟需修复并加强受损珊瑚礁等系统或区域气候恢复力(resilience)的建设,以提高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最近中国受损珊瑚礁原位有性繁殖修复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重构受损珊瑚礁的恢复力提供了积极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世界共识,也是中国需要。在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程中,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了解中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研究以2015—202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主要载体,探究全球SDGs评估和进展情况,并以从世界看中国的视角分析中国落实SDGs的成效以及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以期为提升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可能性路径,并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经济集聚性特征,SDGs实现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从世界看中国,目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展较稳定地处于世界中上游水平,2022年中国SDGs得分为72.4,在163个国家中排第56位。具体而言,中国在“无贫穷”“优质教育”及“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系统总结了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联合国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对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进行了评述。认为,人类环境会议特别是环发大会以来,联合国为实现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许多领域推动形成了重要的共识和多边国际公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加快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但是,从目前来看,所取得的进展远低于需要达到的水平,突出地体现在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缓慢、环发领域谈判举步维艰、国际履约明显不足、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效果并不理想等。基于这一现实,本文认为"里约+20"大会应努力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重振里约精神,加快已有政治承诺的落实;二是在坚持里约原则的前提下,围绕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性挑战做出新的政治承诺;三是在坚持里约原则的前提下,勾画出人类绿色发展的未来蓝图;四是促进以南南合作为重点的国家合作。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开始危及人类健康 ,全球每年超过 10万人因此而死亡 ,到 2 0 3 0年可能达到 3 0万人。世卫组织在一份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危害和对策》的研究报告中说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 ,迄今仍没有减弱的迹象。据初步估算 ,全球 2 .4%的腹泻病例和 2 %的疟疾病例是由气候变暖引发的 ,仅今夏欧洲各国出现的热浪就导致约两万人死亡。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 ,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死亡的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世卫组织官员强调 ,人们不仅要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同时更应…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口问题依然严峻 ,特别是上半世纪 ,出生率虽会有所下降 ,但人口数量依然会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依然是人口增长的主体。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全球的人口与家庭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趋向是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全球人口预计到 2 0 2 5年将达到85亿。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 ,亚洲人口将达到 49.1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5 7.65 % ,世界 10大人口国中的 6个在亚洲。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 ,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人口大国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预…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荒漠化对气候的影响是通过干扰干旱地区的地 -空能量交换平衡机制而产生效力的。旱地对全球温室气体的贡献率估计在 5 %~ 10 % ,其中旱地退化的贡献率小于 5 %。温室气体的积累将导致 2 1世纪全球升温 1~5℃。利用NOAA -AVHRR卫星影像监测到 ,Sahara半干旱区边缘的植被变化与年降雨变率有关。 1980~ 1990的十年间 ,Sahara地区 2 0 0mm年降雨量的南界有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有70 0 0多km的新建公路、1万多km的新建铁路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凡是认真实施水保方案的项目,拦渣率均在95 %以上,植被恢复系数、扰动土地治理率在90 %以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近5年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渐增强,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局面正在改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90 %以上,大型水利水电项目编报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9万个,开发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3 0 0亿元,防治面积5万km2 ,减少水土流失量9亿t。全国工程型水土流失有所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领域间影响模型比较计划推荐使用的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数据(GFDL、Had、IPSL和MIROC),分别驱动SWIM、SWAT、HBV和VIC水文模型模拟长江寸滩站以上流域径流量,研究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研究区径流量变化。研究表明:(1)在全球升温1.5℃时,水文模型和GCMs模拟的年径流量增幅分别在 5.5%~8.3%和3.5%~11.4%之间;在全球升温2.0℃时,水文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增幅在4.8%~6.7%,IPSL模拟的年径流量呈微弱减少趋势,HAD和MIROC模拟的年径流量分别增加6.7%和19%。来自GCMs的不确定性分别是来自水文模型的2.6和 2.1倍;(2)在两个不同升温条件下,月径流量集合平均的占比与基准期各月径流量的占比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升温1.5℃和2.0℃时的月最大径流量占比分别为47.8%和40.5%,表明在未来升温时段内,月径流量占比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极端月径流的变化较大;(3)全球升温1.5℃时,枯、丰水期日径流量增幅分别为3%和10%,但枯、丰水期径流贡献率变化幅度都不大。全球升温2.0℃时,枯、丰水期增幅分别为3.6%和8%,但枯、丰水期径流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全球升温1.5℃和2.0℃时,50年一遇(P=2%)的洪水流量,将分别比基准期增加26.3%和20.7%。基准期50年一遇的洪水将可能变成20年一遇,多年平均最大日径流量较基准期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邀请全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评估国际上正式发表的文献,提供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进展的最新认识结论。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统计中国在气候变化十大重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和影响力、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以及中国大陆引文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贡献,分析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的贡献与局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大多数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已居全球第二或第三位,但在海洋与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论文量明显落后;与美国和英国相比,中国气候变化科技成果的各类影响力指标明显偏低;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参与IPCC评估工作,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但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大陆引文的角度看,中国贡献仍整体偏弱,中国大陆引文的贡献呈领域分布不均衡,优势领域少,成果影响面窄的特点。与科学基础领域相比,中国在影响和适应、减缓和国际合作领域的科学贡献更弱,对全球视角关注不够,但中国大陆引文总体的国际科学合作活跃度较高。后巴黎时代,中国需要更加面向国家需求、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以及国际气候变化科技前沿,加强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突出中国优势和特色,使气候变化的中国研究成果更多支撑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 ,中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 ;人均森林面积居第 119位 ;中国森林每公顷生物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中国人均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根据评估报告 ,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 7.2 % ,森林面积 1.3 4亿hm2 ,占世界 3 .9% ,森林覆盖率 14 % ,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森林面积领先于我国的有前苏联 ( 7.5 5亿hm2 )、巴西 ( 5 .66亿hm2 )、加拿大 ( 2 .47亿hm2 )和美国 ( 2 .1亿hm2 )。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 0 .6hm2 ,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 0 .5hm2 ,发达国…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安卡拉召开了一次大型国际减灾研讨会,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我国也派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我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减灾工作的情况。近几十年来,我国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国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目前我国林木覆盖面积已由1949年的5%提高到12%;为了保证灾区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对两控区“十五”重点治理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并就当前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 ,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火电厂脱硫工作的监督力度 ,2 0 0 4年底前对两控区内火电厂全部核发排污许可证 ,实行持证排污。两控区“十五”计划 2 79个重点治理项目中 ,排除 4个主体工程已撤消项目和 3个重复申报项目 ,核实后项目总数为 2 72个 ,削减二氧化硫能力为 2 63万吨 ,投资为 3 69亿元。目前 ,已建成项目 77个 ,占项目总数的 2 8.3 % ;在建项目 10 2个 ,占 3 7.5 % ;尚未启动项目 93个 ,占 3…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10年间,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些进展当中,本文辨识出3个核心的概念: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低碳经济概念,对这3个看起来没有直接关联的概念分析了其中十分密切的理论联系。地球系统观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和所处地球环境的认识,被称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从而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生态文明思想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文明的思想基础,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低碳经济概念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理念,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的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3个概念都突出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也都强调了对地球表层这个自然与社会剧烈交互作用的生态圈和人类圈的理解必须运用全新的视角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理解这3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论10年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80%考核断面水质达标,60%规划治污项目完成。为进一步提高流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求在治污思路、管理方略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求能提高治污效益,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发表的一项专门报告说 ,随着全球气候的继续变暖 ,干旱、洪水、饥馑和瘟疫将成为 2 1世纪人类的严重威胁。这份由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小组撰写的报告预测 ,在 2 1世纪 ,全球“极端的气候现象” ,如热浪和降雨发生的频率将会加快 ,因此 ,水位上涨、洪水、滑坡和雪崩将会增加。该小组今年 1月底在上海发表的另一份报告估计 ,在今后 10 0年里 ,全球的平均气温可能上升 1.4~ 5 .8摄氏度。报告说 ,全球所有地区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将更为严峻。经常遭受水荒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遇到更多的热…  相似文献   

20.
从太空望去 ,地球似乎是一个水的星球。但实际上 ,那些水中却只有 1%能够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适合人类使用的水日益枯竭 ,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弥足珍贵 ,绝不应浪费或污染。世界上 30 %~ 40 %的粮食产自灌溉农田 ,而灌溉农田只占全球耕种土地的 16 %。今后 30年中 ,发展中国家另外约 70 %的粮食必须产自灌溉农田。据预测 ,到 2 0 30年 ,农业必须养活的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 6 0亿增加到 80亿 ,其中 6 9亿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穷人 ,其中约 1/3生活在面临“经济性缺水”局面的国家。“经济性缺水”是指因缺钱而无法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