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剧烈,导致北极地区自然灾害情况加剧,但有关北极地区精细尺度的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较为缺乏。基于紧急灾难数据库,利用自然灾害数量、死亡人数、总受影响人数及总直接经济损失四个受灾指标,采用时空统计方法,从总体、国别及一级行政区多个尺度研究1980—2020年环北极地区的受灾情况,并通过空间相关性量化不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1980—2020年间环北极地区的自然灾害数量先增后减,其中,在1990—2009的20年间是六种灾害高发期,均占据41年总灾次的60%以上,在2000年总灾次达到峰值22次。同时,灾害的破坏性愈加强烈,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成倍数增加;(2)环北极地区受灾呈两极化,灾害数量和灾害种类与国土面积和海岸线长短紧密相关,俄罗斯与加拿大受灾最为严重,且成灾体量与人口密度高度一致。洪水与风暴灾害是环北极地区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两者占据总灾次的66.9%,滑坡与干旱两者仅7.3%。(3)自然灾害在一级行政区具有显著的“环状”格局和集聚特征,且在时空尺度上具有连续、低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对天津市20世纪中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市20世纪以来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以及干旱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区域性和日趋严重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孕灾环境分异状况,将天津市划分为3个灾害区,对各区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组合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潜伏着复杂的致灾因素,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我国浩繁的历史典籍记载了大量的灾害现象,笔者从中搜集整理出了“中国部分自然灾害之最”资料,通过《灾害学》杂志奉献给广大读者,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充分关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和系统防治工作。本文侧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清代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凌波 《灾害学》2019,(4):92-99
基于《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灾害信息,提取清代(1644-1911年)自然灾害共24 537县次,重建逐年灾害频次序列,以核密度估计法对5类主要灾害(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代自然灾害频次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而体现为阶段性波动,基于灾害频次30年滑动平均值可提取出4个峰值时段(1644-1673、1721-1750、1812-1841和1872-1901年);相比于现代,清代灾害类型更加集中在农业灾害,最为多发的是水灾和旱灾,合计占总数的近80%,其次是蝗灾、疫灾和冷害;灾害最为多发的高风险区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前者集中了水灾、旱灾、蝗灾的极端多发区,后者除了水旱多发,还是疫灾和冷害的极端多发区; 4个峰值时段的灾种类型组合和灾害多发区均有明显差异,时空变化受到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上述工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灾害发生规律,对于当前及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是灾害风险评价和管理的基础,目前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还不足。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提出自然灾害风险的形成需要具备发灾场、致灾力和承灾体三个要素,发灾场是灾害风险形成的空间场所,致灾力是自然事件对承灾体的破坏力,承灾体的暴露性和抵抗力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因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说,灾害风险产生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与灾害事件争夺地理空间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灾害事件致灾力与承灾体抵抗力之间的较量,只有当灾害事件的致灾力大于承灾体抵抗力时,灾害风险才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大小由灾害事件的致灾力、承灾体抵抗力和暴露性共同决定。根据人灾冲突的理论,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灾关系,关键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准确掌握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影响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等灾害事件与过程信息,是开展区域灾害预警预测、减灾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的基础。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能够对台风等过程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建模。以"201319"号"天兔"台风灾害事件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元组时间标记法的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的多尺度时空数据管理模式,并运用扩展SQL语言,将台风灾害影响区域等灾害事件的过程性信息按不同空间尺度同步存储,为台风灾害事件的历史回溯、数据共享与可视化以及风险区划等提供可靠、高效的过程数据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清代历史水灾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历史灾害,有助于了解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提供基础资料。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历史水灾资料,建立了清代(1644-1911年)水灾数据库,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等级(轻中重灾)统计分析清代水灾的格局特征,总结了其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清代共发生水灾19009县次,平均每年发生约71县次,年际波动大;清代后期的水灾总县次多于前期总县次,水灾发生呈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及其它富水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5年的自然灾害数据,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主要的灾害类型,然后从时间维度分析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最后从空间维度分析灾害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风暴和地震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2)以1970年为节点,1970年以后沿线国家的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逐渐增加、经济损失激增,但伤亡人数明显减少;(3)东南亚片区和南亚片区的灾害发生频次最高,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沿地震带的区域;(4)灾害的影响程度与承灾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灾害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蒙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摸清"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状况、共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保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2)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构建简易的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1990-2013年福建省滑坡灾害的数据资料,构建滑坡灾害的数据库,编制以县域为单位的福建省滑坡灾害分布图、时间变化图和风险分布图。研究表明:福建省滑坡灾害年内变化大、年际波动上升、地区差异大;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影响,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高值主要分布在沙县和漳平市等闽中地区,与福建省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相似。据此构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系统,提出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监控预警、完善工程措施和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模式。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毕瑶 《防灾博览》2005,(1):38-38
“食物相克”这一说法,是说几种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如搭配不当,极容易导致生病或中毒。但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仅不会“相克”,而且还会“相生”,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俗语叫“鸳鸯配”。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发生在湘江流域的两次暴雨一洪水巨灾——“碧丽斯”和“圣帕”,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特征和灾情方面对这两次巨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遭受的这两次巨灾具有典型的链性特征,是由强热带风暴引发暴雨进而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圣帕”比“碧丽斯”在湖南的持续时间更长,影响面积更大,降水总量更多;在湘江干流和耒水流域,“碧丽斯”导致的洪峰流量和水位均要高于“圣帕”,在洙水流域则相反;“圣帕”导致的灾情比“碧丽斯”导致的灾情小,特别是人员伤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1)前期非常干旱;(2)水库蓄水量少;(3)准确的预报,快速的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转移安置;(4)防灾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对减轻巨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51号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一度喧嚣一度蛰伏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专家认为,《条例》有望孕育一个“朝阳产业”,也为我国电子垃圾处理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在资源有效利用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4.
萨里 《防灾博览》2004,(1):43-43
凡到过泰国的人,必去北榄鳄鱼湖,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驯养基地,1500亩的湖区被绿树环绕,3万多条淡水鳄、咸水鳄、尖嘴鳄、扁嘴鳄、黑种鳄……在这里繁衍生息,被称为鳄鱼的天堂。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气象专家用“怪异”两个字形容它。其特点是,形状怪异,没有统一的台风中心:路径怪异,移动速度忽快忽慢。专家们指出,这类热带风暴风力不是特别强,但含水量比较大,容易发生强降雨。7月14日12时50分,怪异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如期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镇登陆。  相似文献   

16.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65岁以上独居者家庭占全部家庭户11%;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头鹰的数量在1963年降至谷底,全美48个州记录在册的白头鹰仅有417对,而且只有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才有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8.
汶川特大地震“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灾害学》2012,27(3):92-96,121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出各烈度区的共性内容.旨在使我国的地震烈度表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方面更便于地震烈度评定,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地图开始得到发展,它与传统地图在信息源、容量、表达方式以及兼容扩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数字地图具有的3个表达层次:视觉表达、逻辑表达和物理表达,使得处理海量地图数据、生成多用户视图成为数字地图集的最大优势。基于自然灾害专题信息的特殊性,作者开发的自然灾害数字地图集在数据精度、信息表达以及自然灾害的时空性展示等方面独具特点,它是挖掘灾害数据、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