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尹琦  朴赫夫  刘秉钺 《环境科学》2003,24(3):140-144
定义了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并依此设计了我国纸业生态产业链.提出"生态化结构与利益性诱因相结合"的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立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的5个必要条件,即模仿生态闭路系统,增大可更新资源存量,向资源生产率要效益,开发社会性长期需要和系统创新活动.认为纸业生态产业链是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的典型范例,是解决造纸工业3大制约性难题,使我国纸业由黑色产业变为绿色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效益提升。研究表明:共生关系、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及技术的支持和保障5个因素促进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企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次通过构建区域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网,实现农户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今后应该从丰富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制、运行效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生态规划的方法步骤;以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为实例,进行了生态规划: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定位是采用高新技术的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园;构建了由煤—电—炭素—铝—建材生态产业链、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链组成的园区工业生态系统;提出了以合理布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重点的景观生态建设方案;建立了园区生态管理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讨构建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的各项环节,动员和组织生态产业链构建,对工业园区进行调查现状,诊断产业链;优选出以"关键种企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链,进行工业代谢分析,引入补链项目,拓展主导产业链,并在产品、企业和园区三个层次规划建设,构建其生态产业链;配套生态产业孵化器、信息系统和废物资源化中心等生态产业链的支持系统,为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生态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的未来演变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可以铺开和扩大辽宁的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领域,能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优化产业结构。如果把生态产业与资源梯次流动以及循环经济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则应该扩大辽宁在生态产业链方向的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正常运作有赖于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的作用.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源包括内在动力、外在动力2个方面.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主体的行为受到社会-企业净收益、环境资源的负外部性和资源利用效率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者反映了生态产业链链接的动力机制作用机理由宏观到微观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麦燃料乙醇循环产业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循环产业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以小麦燃料乙醇生产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各子系统的生态占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排放等进行分析.小麦燃料乙醇循环产业包括农业生产、乙醇生产、循环生产和废物处理4个子系统.结果表明:小麦燃料乙醇循环产业链的延长将增加生态足迹,其中农业生产子系统生态足迹占系统生态足迹的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该子系统中耕地占用较大;生态足迹的经济效益随产业链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生产和废物处理子系统解决了乙醇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系统的能源足迹和水足迹占用比例较大,应考虑降低能耗和水耗.结果也表明,生态足迹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循环产业各子系统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状况,是评价循环产业系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虚拟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大循环生态工业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上的拓展。综合可支撑和应用于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基地、产业链和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虚拟生态工业园的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科学》2017,(6):78-83
石墨烯材料因具有众多优良特性而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产业化有助于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致使各国均在布局石墨烯产业。石墨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是要构建绿色、资源节约型石墨烯产业链,符合我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主题。如何构建石墨烯绿色、生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笔者基于循环经济进行了煤化工拓展石墨烯产业链的构建,希望能够为产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为例,开展了工业共生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试验园建设背景和产业现状分析;(2)生态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铜延伸加工产业链)的构建;(3)各产业链间在物质、能量和水层面上的耦合共生。最后,从参与共生企业的所有权关系和网络构成方式两方面,对试验园工业共生网络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产组织方式。介绍了区域光电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产业链和废物代谢链两方面探讨了生态工业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生态学理论在生态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业理论和原则,指出了生态钢铁工业的基本内涵是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生态钢铁工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物质、能量、水、技术、信息五大集成系统的构建。同时建立了生态钢铁工业产业链和社会功能链。济钢生态钢铁工业的实例说明,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浑南新区拟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切实做好新区创建环保样板城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注入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从根本上解决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以园区内主导优势产业的物质、能量的资源化利用为基础,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线建立园区的生态工业,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代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生态工业是协调这一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根据绍兴市以印染工业为主导、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结合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工业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来探讨绍兴市城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模式,提出绍兴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生态工业网络体系的技术设计的策略以及生态工业园的产品链设计方案.绍兴市工业生态规划的转型是实现城市生态工业系统的有效可行的途径,是生态工业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材料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传统材料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生态材料的内涵与研发内容,说明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了解与掌握发展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技术途径,大力推广其研究与应用,才能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机制通过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向和强度调控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路径,影响系统耦合效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退耕区域——陕北吴起县2016年497户农户调研资料的分析,验证了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是系统耦合机制的基本构成和重要驱动要素,该县域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维链型耦合机制。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农业产业有所发展,但仅停留在资源显性利用上,农业产业-资源系统局部相悖,系统对经济效益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2,且产业对经济效益的路径系数仅为-0.047;从各驱动要素间相互作用来看,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单向作用,系统部分链网缺失,说明目前的耦合机制不能有效支撑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良性运行,具体表现为:未充分挖掘林草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资源未达到最优配置。因而,下一步需通过对政策、信息(技术、市场)、农业资源、农业产业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构建新的良性耦合机制,进而实现吴起县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优化耦合,促进退耕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生态经济产业在农业、工业两大领域的实践情况,从生态设计、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生态产业链的角度探讨了今后我国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循环经济中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形式.本文着重从生态工业入手,讨论构建生态工业的方式,并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形式实现区域的生态工业建设.此外,本文提出了对循环经济相关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的工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城市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城市工业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而城市工业园区则是城市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如何运用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借鉴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完善我国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从而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难题。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状况及其类型,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