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了影响ORP数值的几种因素,通过改变温度,含氧量,pH值等方法探讨了ORP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放海水中的ORP主要是由溶解氧含量和pH值控制,并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水ORP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影响ORP数值的几种因素,通过改变温度,含氧量,pH值等方法探讨了ORP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放海水中的ORP主要是由溶解氧含量和pH值控制,并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ORP预测和控制地下水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应用氧化还原电位(ORP)预测和控制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的可行性,探讨了水力负荷(HLR)、溶解氧(DO)和pH值对ORP和滤池除铁效果的影响以及曝气过滤除铁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为6.69,DO为6.8mg/L时,滤池除铁机理主要为接触催化氧化作用;HLR、DO和pH值对滤池除铁有较大的影响;滤池出水含铁量(Y)与ORP(X)之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0.0004exp[3816/(X+200)] (R2=0.9664)表示;当ORP在400~510mV时,滤池出水含铁量小于0.3mg/L.  相似文献   

4.
控制ORP实现连续流反应器部分亚硝化稳定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祥  陈宗姮  黄勇  袁怡  张大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086-3092
利用ORP在线监控设备,研究了控制ORP值实现连续流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可行性,并使出水水质满足厌氧氨氧化需求.结果表明,在亚硝氮与氨氮比值、温度和pH值恒定的条件下,反应器内ORP值波动主要由于DO浓度波动引起.在稳定的亚硝化系统中,当ORP值大于250mV左右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大于2.1;当ORP值控制在150mV左右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稳定在1.2~1.3之间.ORP值控制在120mV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浓度比值为0.9~1.06.将ORP值控制在150mV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由300mg/L提高至813mg/L,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基本维持在1.1~1.3之间.但随之增加的游离氨浓度易导致亚硝化菌活性抑制.因此,在低氧环境下ORP作为连续流部分亚硝化反应器亚硝化程度的控制指标,其灵敏度和精度明显优于DO监测设备.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贵州水稻田土壤和大米Cd污染特征,对贵州部分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田土壤和对应水稻样品的采集,并测试土壤pH和所有样品的Cd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pH为4.81~7.56,平均值为6.45;土壤Cd含量为0.37~3.22 mg/kg,平均值为0.88 mg/kg,点位超标(风险筛选值)率为96.43%,喀斯特地区土壤Cd含量整体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大米中Cd含量为0.00~0.44 mg/kg,平均值为0.04 mg/kg,超大米安全限量值的样品比率为3.65%。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Cd除来自成土母质(母岩)贡献外,还受人为排放的影响;水稻在灌浆成熟期,由于水稻田水分条件不良,土壤出现氧化环境的频率高或者氧化环境持续的时间长,可能是导致大米Cd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人为保障灌浆成熟期水稻田供水充足是降低水稻Cd含量、避免大米Cd超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pH、ORP监控在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因为其节约能源和碳源备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实现及维持的控制途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pH、ORP作为亚硝酸型硝化过程控制参数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pH、ORP过程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川西高原饮用水赋存的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研究,较全面的探讨了该区气象、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水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作用.通过对研究区内饮用水赋存环境的一系列环境地质调查与氧化还原电位的现场测试可以得出:(1)该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一横断山系北段,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导致该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短,气温低,温差大等独有的气象条件;该区主要的构造侵蚀高山地貌类型导致地下水循环具有径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水~土间交换作用十分强烈的特点,该区土壤的特点是淋滤作用较强且成弱酸性等,这三个环境要素的特点是直接导致该区饮用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升高的主要原因;(2)由于不同类型水(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其与大气接触程度的差异导致其氧化还原值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即河水>沟水>泉水>土井水.  相似文献   

9.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选用铂电极直接测定法来测定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该方法是采用铂电极作为氧化还原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的原理而测得的。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是简便易行的,对于一般的土壤都有实际参考价值。最后,对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有机废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中氧化还原环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啤酒废水交替淹水的土柱中安装了铂金和甘汞电极,对淹水—落干期间不同土壤深度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00cm深度以上,随淹水—落干交替进行,土壤依次出现厌氧和好氧环境,在100cm浓度以下,土壤中保持厌氧状态.据此将有机废水RI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氧化—还原带,各带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建筑生态与生态建筑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本文分析探讨了建筑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具有的科学地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内循环技术为原理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高浓度大豆蛋白废水进行厌氧处理,主要对该反应器上、下部厌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沉降速度及胞外多聚物(ECP)等沉降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床上、下部厌氧颗粒污泥平均沉降速度分别为43.29 m/h 和48.95 m/h;下部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各主要成分含量低于上部颗粒污泥;污泥床中粒径大于0.45mm的颗粒污泥占90%以上;颗粒污泥粒径和胞外聚合物对其沉降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气折射对测量工作影响的研究,早已成为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解决。本文将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仅就大气折射对测高和测角影响问题作一些探讨,并给出削弱该影响的实际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变化对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前对DO和ORP作为控制参数的研究仅局限在恒定温度下,而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维持反应器内温度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开展了变温度下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研究.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MLSS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下温度对反应过程中DO和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反应器内DO的变化趋势,而ORP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受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ORP作为控制参数更能反映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中还发现,ORP凹点出现的时间与进水COD浓度有关,ORP的上升速率与COD降解程度有关.通过对ORP导数图进行分析,发现ORP二阶导数近似为0时,COD已不再降解.联合ORP凹点和二阶导数近似为0两个条件,可以实现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在线控制,合理安排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系统,通过间歇式运行,改变进泥初始ρ(VSS)和曝气强度,考察了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对进泥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曝气强度恒定在1.0 m3/h,搅拌转速为95r/min,停留时间为25 d;初始ρ(VSS)为40.7 g/L污泥的曝气强度在0.4~1.0 m3/h间由大到小进行调节,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44 d.结果表明,初始ρ(VSS)与曝气强度对ORP有影响,当曝气强度充足时,ORP呈先下降再回升趋势,最终ORP能达到0 mV以上.对于pH的变化,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污泥规律相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ρ(VSS)为34.2 g/L的污泥pH从开始的6.01上升到8.11,然后下降到5.60~6.03.但初始ρ(VSS)为40.7 g/L的污泥pH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H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开始的7.33到最终的9.16.表明由于溶胞作用,系统中ρ(总氮),ρ(氨氮),ρ(总磷)较高,pH上升,若曝气强度充足,pH随后下降,ORP回升;若曝气强度较低,pH则一直呈上升趋势,ORP则处于较低值.因此ORP与进泥初始ρ(VSS),曝气强度,反应温度,ρ(氨氮)和pH等因素有关.从ORP的测试结果看,ATAD系统处于厌氧到微好氧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跨界流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流域断面设置,对流域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测定,通过监测结果为以后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为基础,研究了短程硝化SBR启动过程中在线监测信号(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规律,考察了不同进水氨氮负荷下DO和ORP一阶导数的变化特征,并对SBR中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29~30℃,初始pH8.2,SRT=14),避免硝化阶段的过度曝气,可在第6 d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SBR的快速启动.SBR对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7%以上,亚硝化率(NAR)可长期稳定在98%以上.对SBR运行过程中的DO和ORP进行了长期监测,并对它们的一阶导数进行实时计算,结果发现,在短程硝化终点和反硝化终点处,DO与ORP的一阶导数均出现了极值,并且在不同进水氨氮负荷下,极值基本维持稳定.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全程硝化阶段的污泥中同时含有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短程硝化污泥中几乎不含NOB.研究表明,利用DO和ORP的一阶导数极值作为控制参数是稳定可行的,对实现短程硝化SBR工艺的实时控制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及ORP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利用间歇试验研究了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有机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厌氧放磷和缺氧吸磷的影响,同时对反硝化除磷过程ORP的变化规律及以其作为控制参数的可行性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100~300mg/L),放磷越充分,则缺氧段反硝化和吸磷速率越大;但当碳源COD浓度高达300mg/L时,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随着缺氧段硝态氮浓度升高(5、15、40 mg/L),反应初期反硝化和吸磷速率也随之升高;当硝态氮耗尽后,系统由缺氧吸磷转变为内源放磷,且随着初始硝态氮浓度的增高,这个转折点的出现时间向后延迟.ORP可作为厌氧放磷的控制参数,在缺氧吸磷过程可预示反硝化的反应程度,但是无法作为吸磷过程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