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经济是全球进入新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个人创造力与智慧、推崇创新,强调基于个人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经济。创意产业发展的质与量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国或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较高新技术、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对城市群影响,创意产业作用于城市群的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如何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而这恰是创意时代城市群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的重要理论和城市产业政策实践难点。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测度视角研判长三角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1)梳理国内外研究阐明了创意产业的空间性,由此糅合城市体系理论与创意阶层理论构建创意城市体系,并从其核心组分“创意环境、创意能力、创意活力”构建测度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采用长三角16城市2005、2009年度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判识出影响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因素:城市便利性、创意阶层的规模与质量、创意产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投入强度、城市休闲设施,且前3者影响程度较大;(3)采用层次聚类法综合测度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迅速上升、城际差距缩小,且创意产业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演进趋势虽弱但已初现,即以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指数观察长三角城市位序 规模,上海仍位于首位,但第2层级中却多了苏州,第3层级却呈现无锡、镇江、泰州、常州优于宁波、扬州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网络创意产业、低碳经济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1990年代的都市型工业园为大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充分就业、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面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和大都市新经济迅速兴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势在必行。深入剖析网络创意产业与低碳经济的本质,认为网络创意产业是都市型工业园转型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以上海为例,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都市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从创意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内涵针对都市工业园转型,建构了都市工业园转型的理念、路径和规划策略。通过建构上海典型都市工业园转型与网络创意产业发展耦合路径引介,为我国其他都市区工业园转型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与深刻的区域,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识别城市系统的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保护与投资于绿色空间两种途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上旅游是现代社会的新兴产业。上海水上旅游产业目前处于城市滨水游憩到城市水上旅游的过渡阶段,其发展面临的是旅游、景观、生态、社区、文化等复合设计的问题。针对上海水上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的"一圈四区三带一岛"新格局,将上海滨水区从文化空间角度划分为观光环岛游、传奇外滩游、会展滨江游、活力节事游、田园环湖游、休闲滨湖游、古典园林游、娱乐体验游8个功能分区,并分别对其进行旅游项目创意。  相似文献   

5.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沿海各国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研究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进一步推进上海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以及保障城市、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目前,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困难和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海陆互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河口岛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严重不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亟需开发与整合。因此,从转变思想,树立海洋兴市的战略意识;整体规划,重点布局;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海洋经济发展重在创新;大力发展岛屿经济;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方面,提出了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背景下,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而带来的城市蔓延不利于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考察了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城市蔓延度提高。而随着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时,城市蔓延减缓,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活性服务业。(2)从城市规模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在中小城市起显著的作用,而在大城市不显著。第三产业在大城市起显著的抑制性作用,而在中小城市不显著,这主要与不同城市规模下集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3)从蔓延类型角度来看,推动城市蔓延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而第二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城市蔓延向过度蔓延方向发展。长江经济带应合理布局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避免不合理开发和盲目招商引资而造成的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7.
甘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乡企业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小城镇发展的区域互不干涉先天不足,从而造成甘肃小城镇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空间布局分散,对周边区域缺乏射带动作用,面向21世纪,甘肃小城镇应重视整体规划,加大奖金投入,发展物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革管理体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小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问题。因此应该坚定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人口、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客流结构的高铁经济辐射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对高铁经济辐射理论模式的认识,运用行为地理学的微观分析方法,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武汉市为案例,通过客流结构的系统解析透视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表明: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与城市经济结构高度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较强、外围城区较弱的总体态势,倾向于强化武昌、江汉和东湖高新区等核心地区的空间增长;在产业上,呈现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主,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部门的优化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类似城市的高铁经济发展和武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城市地铁交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实现城市地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正在建设的兰州地铁,对兰州广大市民就城市地铁交通可持续发展认知、态度、建议作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安全可持续、空间可持续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城市地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其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居环境质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静态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最大,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时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2)2000—2014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增速较稳,增幅较小;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均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系统层的评价值除人文环境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态势;领域层的评价值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3)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且排名相对稳定;各要素间的协调度等级差异较小,但起伏变化较大;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内部级别差异显著,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4个等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山东半岛不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协调对策,创造整体最优人居环境。不仅要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群的短板建设,推动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还要符合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山东半岛城市规划研究与实施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资源短缺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短缺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城市发展的速度及方式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对短缺资源的集约使用,文章分析了城市短缺资源的若干属性及其相应的制约化要求,并以长江三解洲为具体分析案例,探讨了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各方面抉择,对中国城市、区域发展,城乡协调具有普遍性意义。城市发展的短缺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广需性、地区性、派生性、组合作用的复杂性等特征。在资源短缺的现实背景中,长江三解洲的城市发展速度、发展方向都应考虑与短缺资源的永续使用相匹配;城市化应在考虑地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组合特征中,寻求切合实际的道路;在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形态上必须针对环境超负荷的现实,选择城镇群体空间开敞而个体空间相对紧凑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ha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cide the form of development carefully beforehand. The form of development is shaped either by new development or urban renewal which is a major tactic nowadays adopt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citizen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s limited to urban renewal and aims to find out the major urban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sustain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arried out in Hong Kong, the opinions of architects, planners, property development managers, and local citizens were sought and evaluated, and critical design factors for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renewal projects are highlighted.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ertain design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for sustain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Land Use Planning”, “Quality of Life”, “Conservation & Preservation”, “Integrated Design”, “Provision of Welfare Facilities”, and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Properties” were believed to be the significant underlying factors for achiev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local urban renewal projects.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快速进程中.工业污染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占全国总污染负荷的70%.对资源环境构成巨大压力。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产值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使得工业结构与布局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本文首先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重污染行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变动对环境效应的实际效果.得出重要结论:自1990年以来工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不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从生产效应和社会效应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影响机理.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工业结构与布局是现阶段景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重污染行业结构是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着力于从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变动趋势中获得改善环境质量的机遇和动力是摆脱环境与发展困境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无论从自身经济增长规律出发.还是应对外部竞争压力,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是实现开发区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针对开发区实际状况,系统、科学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使其成为支柱产业,开创新经济增长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以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率、以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创新能力;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等。针对上述议题,特提出以“数字城市”建设、完善信息产业链为核心的开发区信息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下游地区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中上游地区特色产业突出;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发育偏低、要素流动不畅、行政区经济严重制约、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偏低、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根据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应发挥下游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作用、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示范作用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Acting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land us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has som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se influence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earth. Taking Chuz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y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uild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index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make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huzhou City from 1974 to 1995.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the analysed period, Chuzhou City'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changed markedly, having undergone two transformation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from 1974 to 1995 increased as a whole, while from 1996 to 2004,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ural environment decreased year-on-year. These change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s in better ecological effects. Finally, we propos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measure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议题。合理产业布局、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该研究构建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双对数模型,以长江经济带湘鄂赣皖四省51个城市2003~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异质性,在模型中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且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即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推动湘鄂赣皖地区城市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城市的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上述地区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优化作用。同时,环境规制对三线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大于三线以下城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离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