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危害水土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则有助于水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水土保持补偿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具体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相关预防监督机制、加大补偿资金投入并规范资金使用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产资源补偿体系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具有动态性、系统性的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体系。该体系由矿产资源价值补偿子系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子系统和矿产资源代际补偿子系统构成。运用Vensim软件绘制了各子系统的正、反馈流程图,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了辅助变量影响度的数学模型,为矿产资源开发补偿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矿产资源开发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解决补偿主体缺位和研究补偿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四元主体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主体进行了研究.四元生态补偿主体是指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将矿产资源开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前预防性补偿阶段,第二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中即时性补偿阶段,第三阶段是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阶段.具体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三个阶段的四元补偿主体变化过程及其主导补偿主体和辅助补偿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前缘,坝上、燕山、太行山等地区是区域水源的主要发源地,同样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对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规划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理论,从矿产资源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角度入手,分析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以此识别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和较高发区。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与燕山、太行山山地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坝上高原风沙防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存在空间重叠,规模性的矿产开发会对区域内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构成持续性影响;高海拔地区的高强度开矿同样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天津市滨海区,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邯郸市武安市等市县因密集分布了已有的矿产开发企业,并囊括了近期矿产资源开发的众多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遗留性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在生态影响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空间差异性生态保护对策,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日前决定,从今年起开始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关专家认为,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望进一步调动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使森林质量稳步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脆弱地段的森林植被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7.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生态补偿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策略选择,首先通过建立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相关的策略选择演化规律,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其次,运用MATLAB对动态策略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收益,有助于加大对补偿企业的监管力度;在政府监管的约束下,增加对生态补偿企业的补贴,提升企业生态补偿收益并降低生态补偿成本,可激励企业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5月下旬起到9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查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违法案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生态破坏问题,为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创造条件。此次检查的重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禁止采矿的地区,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对在禁采区开矿的企业,无证开采的应取缔关闭,有证开采的要限期关闭或补偿后予以关闭;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有效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家利益、地方利益、矿区群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必须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调节矿产资源收益分成比例,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和资源税费制度,建立以区域利益补偿和资源收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应科学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区”,加大对水、农业、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旅游资源、湿地等重点资源开发和外来物种引进、转基因生物应用以及城镇道路设施建设、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力度,防止因开发建设不当造成新的重大生态破坏。“意见”提出,各地要在生态调查基础上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各类资源开发“禁区”,明确不同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力布局。根据“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省寿县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得知,目前该县矿山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及其它类型用地破坏面积分别约占总土地破坏面积的54%、19%、18%和9%。截止2004年,全县总体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仅为20.33%,明显低于六安市2005年矿山生态恢复总体规划实现治理率达25%的目标。当前寿县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存在着恢复治理任务量分配不合理、管理执法不到位等问题,需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加剧,矿山环境日益恶化,对矿山企业及周边村民造成严重影响。联合工艺复垦可有效控制及减轻矿山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及矿区土地复垦,可取得良好的复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下概念涉及对海洋的生态损害由弱到强依次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有偿使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广义概念,包括针对"海洋资源有偿使用"的"有偿"、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的"补偿"和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的"赔偿"。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海洋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需要进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实践上需要将它置于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制度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规则首次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确立。针对这项制度创新,本文梳理了惩罚性赔偿规则在不同法律制度中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中所具有的特殊规则和功能定位。在缺乏生态环境领域部门法配套的情况下,《民法典》中惩罚性赔偿规则的适用应基于生态环境的公益性而适当扩大请求权主体范围,基于严格法定性而明确举证责任负担和证明标准,基于生态环境要素的特殊性而完善多样化的赔偿内容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蒙库铁矿山露天开采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基础上,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重点产业开发区域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风险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但目前,新疆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风险监控技术体系,环境风险监控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缺陷。本文对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各类重点产业进行风险识别,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控指标体系,构建了生态环境风险监控框架,旨在为新疆重点产业生态风险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西部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亚西  温泊 《四川环境》2001,20(3):38-40,44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西部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西部的生态恢复,必须从解决水生态失衡和控制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入手,以提高植被整体覆盖度为手段,逐步达到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