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序批和静态的方法,研究OSA工艺中曝气池和厌氧池活性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并探究两种污泥在不同混合比下污泥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污水中有机物初期吸附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生物吸附为辅的快速吸附过程,前5 min内污泥吸附速率最大,这与传统工艺污泥吸附特性相同。达到吸附平衡时,曝气池污泥吸附量大于厌氧池。活性污泥对颗粒性COD吸附能力高于溶解性COD。两者污泥都是较理想的有机物吸附剂,但曝气池污泥的吸附性能优于厌氧池。混合污泥吸附性能与污泥性质密切相关,污泥粒径越小,表面电荷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解放以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建成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大、中型)约有200多个。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向曝气池内供给充足的氧气,以使活性污泥上的各种微生物能很好生存,繁殖,具有活性,以吸附、氧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曝气池的供氧方式来看,一般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外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提出一种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以剩余污泥、粉煤灰等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新型活性污泥填料,设计制作新型活性污泥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ASF-MBBR),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新型活性污泥填料上微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比普通填料上微生物量的增加速率快,生物膜的更新周期短。NASF-MBBR中填料的最佳填充率为30%左右,此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5.8%、90.3%、68.6%。NASF-MBBR稳定运行时,对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中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66.7%、47.1%以上,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1%、53.1%左右,处理效果良好。填料表面生物膜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加入提高了填料表面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实现了剩余污泥的资源化;若推广应用将减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屠宰污水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实践表明:普遍活性污泥法处理屠宰污水普遍存在以下困难:(1)污水排放量季节性大幅度变化,难以满足连续流曝气池对水流稳定  相似文献   

5.
赵丙芬 《环境》1997,(4):30-31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循环混合式曝气池,是一种物理和生物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构筑物,属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采用氧化沟技术处理城市生产、生活污水,是国外应用较普遍的污水处理方法,近年来在我国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氧化沟具有投资省、处理后水质达标而稳定、剩余污泥量少、动力消耗低、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氧化沟的构造和运行方式多种多样,如car-  相似文献   

6.
前言众所周知,采用活性污泥法这一工艺来处理污水的工厂都面临着一个课题:剩余活性污泥量不断增加,并大量积聚。倘若处理不及时,则将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另一方面,大量的污泥储积则严重影响环境,造成污染。在人口稠密区尤为如此。所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置是我厂,也是全国所  相似文献   

7.
污泥上浮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一种运行故障,主要表现是: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沉降或者是先沉降后又上浮流失。活性污泥上浮流失不仅会影响曝气池中的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还会由于二沉池出水中含有活性污泥而严重恶化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图1臭氧减量污泥实例流入下水曝气池参照系曝气池减量系→→沉淀池剩余污泥贮槽↑→排放水臭氧处理设备↓←↑↓↓↓格栅分配槽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根本途径就是把水中的有机物最终以污泥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然而,即使圆满地达到了这一步,也还未完成整个处理过程,接下去的污泥处理,依然是水处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处理不慎,极易引起二次污染甚而使整个系统运行变得毫无意义。目前,工程人员普遍面临两大问题:①污泥处理配套技术不完善,设备性能差,凝聚剂效果不显著、不稳定;②污泥处理运行…  相似文献   

9.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及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使污泥中异养细菌数量减少,硝化细菌数量增加,成为优势菌,并用此污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结果氨氮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快速吸附污水碳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波  文湘华  赵芳 《环境科学》2011,32(9):2593-2597
为了解不同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碳源的吸附机制,探讨利用活性污泥吸附、 回收污水碳源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活性污泥(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吸附特征,并采用以Richie速率方程为基础的3种吸附动力学方程对此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数据分析.在吸附过程的前30 min左右,活性污泥以物理吸附为主,可用Lagergren单层吸附模型表述.富碳污泥的吸附量(COD/SS)最大,约60 mg/g,但吸附速率要较反硝化污泥慢;硝化污泥的吸附速率最小,但吸附容量较反硝化污泥大,约35 mg/g.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的拟合参数θ0值分别为0.284、 0.777和0.923,说明富碳污泥表面吸附的有机物通过预处理,清洗得最彻底,即富碳污泥对有机物的结合力度最小,有利于被吸附碳源的释放.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可知,在此吸附试验条件,有机物浓度是影响污泥吸附量的关键参数,温度影响非常小.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类活性污泥对污水碳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为动力学分析活性污泥的除污机制提供了方法,为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碳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没有聚合物絮凝剂的条件下通过生物悬浮作用浓缩废活性污泥。生物悬浮(Biof lot)法利用活性污泥细菌的脱氮能力。硝酸盐厌氧还原的气体产物引起污泥悬浮固体的自然悬浮。实验室试验证实污泥浓缩效率与有效的硝酸盐浓度,悬浮时间和温度有关。大规模实验在全自动化装置内进行,用于间断的污泥浓缩,污泥来自处理能力为5000I、E以上的污水处理厂。Pisek,Milevsko和Biornlunda污水处理厂的废活性污泥分别由6.2,10.7和3.5克/升MLSS浓缩到59.4,59.7和66.7克/升,同时也降低污泥水中COD,铵和磷酸根离子的浓度。硝酸盐的平均耗量是21.2克NO_3ˉ/克活性污泥MLSS。悬浮时间在4~48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12.
现行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能耗高、工艺复杂,而且污水中蕴含着能量的有机物、可作为肥料的氮和磷在处理过程中被转化、分解或以固废被处置,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探讨了先通过生物吸附/吸收作用将污水有机物、氮、磷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再使污泥将污染物释放出来.把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氮、磷沉淀后回收,污泥经活化后再次用于吸附的城市污水资源化生物净化新工艺.该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物的氧化,将极大降低能耗,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在此论述了实现该途径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是在二沉池中通过重力沉降来实现污泥与水的分离,此方法不仅设备占地面积大、分离效率低,而且往往会因操作不当造成污泥随出水流失。这样一方面影响出水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影响处理污水的生物降解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的观察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都采用曝气池生化处理。有机污染物主要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主力军。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益,都与改善污泥性状、提高污泥微生物的活性有关。因此,必需经常检查与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与活动状况。如污泥的沉降性能差,将影响二沉池中泥水分离的效率。而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如工业废水中有毒成份的突增,进水pH突变,污泥负荷突变,溶氧异常等),也首先会影响到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同常规的化学测定一样,对活性污泥的观察可提  相似文献   

15.
间歇式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处理中小型规模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正在崭露头角.本文概要介绍了两种活性污泥法的水力性特研究结果.主要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和磷等为基质,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处理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包括有机物负荷及氮、磷的影响;处理活性和污泥的性质;污泥的增殖;硝化活性等.经分析比较,而得到以下结论:(1)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可同时去除 BOD、氮和磷;(2)污泥沉降性能,间歇式比连续式好,且稳定;(3)污泥的生长率及污泥的比增殖速度,间歇式比连续式高;(4)污泥的硝化性,间歇式比连续式低.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受污染水主要体现为水体氮氨营养超标,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传统活性污泥法很难解决现实污水中高氮氨问题。好氧颗粒污泥法具有较好抗化学毒素,沉降效率高,污水和污泥易分解,能够有效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本文研究利用好氧颗粒污泥来处理现实化学肥料企业污水,分析驯化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和物理性质变化,从而研究好氧颗粒污泥法对高浓度氨氮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印染废水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六十年代前,国内各印染厂大多采用化学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由于混凝法的药剂费用相当高,并且污泥较难处置,所以六十年代末便普遍改用生化法进行处理。运转实践证明,单独的生化法虽有运行费低和污泥易于处理的优点,但脱色率较低,且COD去除不够理想。这样,人们便考虑采用生化与化学或物化相结合的联合处理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以期获得满意的效果。就脱色方法而论,已有资料报导的有:化学混凝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光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此  相似文献   

18.
对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进行探讨,将活性炭和污泥基生物炭分别投入A2O工艺厌氧池活性污泥,发现其对COD削减率最高分别为72.9%和41.1%,均能有效削减,生物炭对TN削减率最高为74.1%,优于活性炭.表征显示污泥基生物炭上更易附着活性污泥且比表面积更大.在A2O小试厌氧池中以"1次/污泥龄"为频率投加活性炭、污泥基生物炭和脱脂污泥基生物炭,结果发现:投加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TP的削减均优于活性炭,投加脱脂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的削减与投加活性炭相当,对TP平均削减率高达85.6%,优于活性炭,表明生物炭处理(BT)工艺比粉末活性炭处理(PAC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能力更强,脱脂污泥基生物炭作为污泥脂质提取后的副产品更经济.  相似文献   

19.
特公/昭60—28559介绍一种应用好气性微生物,通过接触生物化学的氧化净化作用,处理下水污泥或者活性污泥等的处理水,以及有机污水。以往的活性污泥法,在分离活性污泥的泥浆和处理水时使用沉降分离法,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就会使最终沉淀池表面负荷变小,容易发生微细悬浮物溢出,以及发生污泥膨胀,破坏活性污泥本身工艺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MBR工艺处理阿特拉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春  黄霞  孙炜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2):417-421
以生活污水为共基质,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在MBR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强化处理对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MBR中对阿特拉津具有很好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阿特拉津平均出水浓度为0.84 mg/L,平均去除率为95%,最大去除负荷可以达到70 mg/(L·d).生物强化的MBR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1%,COD平均出水浓度65 mg/L,COD容积负荷增加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97%,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143 mg/(L·d).与普通MBR污泥相比,生物强化MBR污泥的硝化活性和亚硝化活性略高,碳氧化活性略低,因此表现出氨氮处理效果很好,COD处理效果略差.阿特拉津的存在会对污泥性状产生影响,可能是造成污泥碳氧化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