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嘉  张永泽 《四川环境》1996,15(1):25-30
本文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全球性出发,阐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指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结合我国的环境现状,说明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活动匠逐步扩大,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摆有人们面前,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是中国乃至全人类都必须正视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2.
谁能成为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的领跑者?这样绝好的机遇正呈现在中国面前。虽然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问题,但是我们缺乏强有力的全球领袖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基于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承诺和北京“2008绿色奥运”的机遇,自然而然地,中国可能担当起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的领袖角色。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领导作用对保护我们的地球至关重要。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她养育人类生存繁衍,然而我们却没有好好保护这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正在过度消耗着自己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放眼望去,…  相似文献   

3.
就一般意义而言,中国的环境教育事业是与中国的环境 保护事业同时起步(1973年),同时发展的。然而,在当时的 动乱时期,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所确定的政策、方 针和措施,很难甚至不可能落实。因此,环境教育工作的真正 起步,应该从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算起。 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由大乱走向大治,更是环境保护事 业真正的起跑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事业决不可能在大跃 进、大炼钢铁等高烧式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得到重视,只能在比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一些关于雾霾、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的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从自身做起,为全人类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这些成就背后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大量工作和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其中工  相似文献   

6.
环保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地球变暖等等,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及媒体关注的焦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做好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使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环保工作,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8,(4):17-17
为纪念世界地球日,全人类都行动起来,自发地敲响了保护家园的警钟,举行着各项对地球有益的活动,这些异彩纷呈的世界地球日活动让世界地球日家喻户晓,让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说到底是通过人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使人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教育。环境保护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人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环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思想积累。爱护环境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则构成了高尚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保护人格的树立与培养是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使越来越多的地球公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教育才能日趋有效,环境保护才能真正通过每一个人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何谓环境保护人格?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克服学生中的环境保护人格的分裂现象?在教学上如何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人格?…  相似文献   

9.
行之 《环境教育》2006,(7):17-20
以文字再现历史,以事实刻录历程。回顾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千折百转的个中艰辛,成就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它记录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弥足珍贵的脚印;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驱使我们不断寻求碧水蓝天。“中国环境巡礼”整合我们的优良资源,从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请读者参与我们,和我们一起见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发展的历程较长,因此比发展中国家积累了更多更复杂的环境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題的同时,许多发达国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社会力量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人们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图画、图表,高喊着保护环境的口号,举行游行、集会和演讲,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震撼朝野,促使美国政府于70年代初通过了《水污控制法》和《清洁大气法修正案》,并成立了美国环保局。从此,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它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越过了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1990年的地球  相似文献   

12.
“保护环境,让地球更美好”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为实现这一愿望,我们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还要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是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所规定的基本知识,是过去高中地理课程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属于新课程增设  相似文献   

13.
市场管理     
20年来,我国的环保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与辛勤耕耘在环保产业一线的环保企业家们和各省市环保产业协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为了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调动和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发展中国环保产业的事业中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决定授予李星文等10位同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企业)杰出贡献奖”、许国栋等94位同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企业)发展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胡庆新等23位同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省市)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名单见下)。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原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是环境保护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共建院校。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三十多年来,学院立足于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中  相似文献   

15.
虞伟 《环境教育》2014,(7):48-50
正第一,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现状我国关于环境教育最早的政策表述是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文件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在1980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环境教育作出规定,指出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北子 《环境教育》2004,(3):8-11
一位老人,始终伴随着中国环境保护的每一个历程;每一次重大的环境行动无不留下他的脚步和身影;他有30年的生命与中国的环保事业紧密交融在一起。70年代初,查遍中国所有的字典,也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新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环境”和“保护”这两个词是曲格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 曲格平从70年代初即从事环保工作,既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创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环境专家、教授。笔者与他谈起了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他充满激情的回忆里,清晰地看到了中国近30年来所走过的环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8,(10):14-14
环保靠宣教起家,更靠宣教发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环境宣教工作功不可没。作为中国环境宣教的牢固阵地,《环境教育》始终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持高度的一致。从学校环境教育到全民环境教育,从最初的季刊到双月刊到月刊,一步一个脚印,环境教育稳步成长为创刊100期的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0年至现在的3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0年至1978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9年至1991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92年至现在,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本文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环境保护的前景,抒发了梦想与期待。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中对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教育既不同于部门教育又不同于行业教育,而是对人的一种素质教育,它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认识意识是指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的社会活动,既利用了自然也改善了自然,又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这些活动现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反映和认识,这种对环境能动地反映和认识,被称为环境意识,如将这些认识意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则称之为参与意识。   环境意识又可分为个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环境渗透教育初探武汉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高芹,祝心汉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环境渗透教育的定位任何意识首先表现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环境意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