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海珍  魏疆 《环境工程》2016,34(5):70-73
降水样本中所含的离子成分和浓度能有效地反映出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实验在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布设了降水监测点收集样品,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显示阴阳离子中SO_4~(2-)和Ca~(2+)所占比重最大,且在不同区域各阴阳离子的浓度均存在差异,从浓度分布情况来看市北区>市中区>市南区,从污染源分析来看,燃煤、沙尘和石油化工是影响离子浓度的主要原因。作为参照点的浓度已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建议政府部门及时调整,力求背景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上酸沉降研究尚为空白的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建立了酸沉降监测网。通过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降水中酸度和离子总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a2+和NH在降水离子构成中占百分率较高,阳离子总和略大于阴离子总和。两广地区降水酸度是雨水中多种阴、阳离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中SO浓度高的地区是SO2排放量高的地区,控制雨水逐年酸化趋势的唯一途径是限制SO2排放。   相似文献   

3.
我国低纬度、亚热带地区的降水化学及其雨水酸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在世界上酸沉降研究尚为空白的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建立了酸沉降监测网。通过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降水中酸度和离子总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a ̄(2+)和NH在降水离子构成中占百分率较高,阳离子总和略大于阴离子总和。两广地区降水酸度是雨水中多种阴、阳离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中SO浓度高的地区是SO_2排放量高的地区,控制雨水逐年酸化趋势的唯一途径是限制SO_2排放。  相似文献   

4.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了不同的缓冲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土壤对酸沉降的敏感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综合考虑我国南方土壤和土壤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基于Klopatek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建立了适合我国南方土壤的敏感性分类体系,并用其对南方土壤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此外也根据土壤盐基含量分析了南方土壤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3月22日—4月26日在青岛沿海地区及青岛—济南—西安转场航测数据和CMAQ(4.7.1)模式分析了不同航次我国东部沿海春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监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污染物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垂直方向上污染物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污染物主要集中在3 000 m以下;水平方向上污染物浓度分布与污染源位置相对应,呈现出由城市边缘向城市中心推移递增的趋势及区域性特征。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及情景模拟分析发现,春季我国东部近海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山东省、京津冀、江苏省和辽宁省,且随着高度增加京津冀地区污染物的分担率及背景、边界条件对各受体点污染物贡献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重庆大气酸沉降对材料腐蚀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对金属、油漆、橡胶等材料大气曝露试验表明,大气酸沉降已对材料产生广泛的危害影响:加速金属腐蚀,促进油漆、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恶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和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和0.70  相似文献   

9.
厦门地区酸沉降造成的影响及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地区的酸沉降主要为SO2和酸雨,而酸雨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森林乃至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危害?综合厦门地区酸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每年5292.8万元,占厦门地区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98%,故由酸沉降的影响造成的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26,自引:20,他引:26  
2004-09在北京325 m气象塔的8、80、240 m 3个不同高度,利用Andersen分级采样器同步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42-, NH+4、NO-3、K+的浓度在0.43~1.1 μm出现峰值;Ca2+、Mg2+的浓度在4.7~5.8 μm出现峰值;Na+,Cl-的浓度在0.65~1.1 μm和4.7~5.8 μm出现峰值.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O42-, NH+4、NO-3)的峰值从“凝结模态"向“液滴模态"移动,高湿度可能是形成液滴模态的重要原因.二次离子(SO42-,NH+4、NO-3)随着高度升高,浓度有增加的趋势;Ca2+、Mg2+在80 m出现高值;K+、Na+、Cl-的垂直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春季地面降水的物理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3月25日~4月8日,在厦门市后坑村完成了一次降水的物理与化学同步联合观测,分析了降水样品的pH值和离子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厦门市后坑村春季降水已被酸化,降水pH加权平均值是4。22?降水中主要离子是NH+4,Ca2+和SO2-4?厦门市后坑村酸雨是硫酸型的,是由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的?降水的雨滴谱类型随雨强变化而不同,小雨时是单调递减型,雨强增大时,雨滴谱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2.
厦门地区酸沉降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1992~1994年,厦门地区进行了降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地区降水已呈酸性,其年均pH值范围为4.48~5.09,酸雨的频率为46%~92%;降水酸化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四季的降水酸化程度顺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2-4,表明厦门地区的酸雨为硫酸型,其降水酸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区酸沉降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青岛地区的降水酸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研究在对青岛地区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长期常规观测及集中综合观测,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青岛地区酸沉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青岛地区降水酸度和频率与SO2环境浓度有关,SO2浓度较高的市区降水酸度和频率亦高,市郊较低,远郊最低;降水酸度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酸雨的发展趋势受SO2排放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降水酸沉降通量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了降水酸沉降通量的概念,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ARC/INFO的支持下对中国降水酸沉降通量的分布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降水酸沉降通量的分布大致与降水酸度的分布一致,但有其自己的特点。华中和华南地区是降水酸沉降通量最大的地区。有机酸是降水中最重要的弱酸碱物质。在考虑它们的作用后,降水酸沉降通量增大。降水酸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的估算是酸沉降引起的水体和土壤酸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闽南地区生态环境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闽南生态环境对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结果。考虑到干、湿2种沉降形式,试用了1种新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计算方法:用树木和农作物的SO2容量代表酸性干沉降的临界负荷,用土壤酸缓冲容量计算酸性湿沉降的临界负荷。结果表明:闽南的干、湿酸沉降临界负荷均大大高于现实酸沉降负荷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及其北部地区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北京及其北部邻近地区降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该区的10个采样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降尘收集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年均降尘量为58.4g/(m2·a),最高和最低年降尘量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张北和东南部的滦平,其年均降尘量分别为169g/(m2·a)和15.6g/(m2·a).整个研究区的降尘主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州市上空SO2垂直分布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广州市上空SO2垂直分布特征及垂直扩散规律。国内目前低空(1000m以下)污染物垂直分布观测较少,该文可作为一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酸沉降控制策略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根据我国酸沉降污染的状况,借鉴国外酸沉降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酸沉降控制的指标、主要控制对象和综合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厦门酸雨的区域分布及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厦门市几个代表点1993年3月至7月间雨样的pH值,并用ICP-AES方法测定了S、Ca、Mg等元素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区域雨样的pH值不仅与致酸污染物的排放(主要表现在S元素浓度上)有关,而且受到该区域的地理条件的影响,体现出酸雨的形成是致酸因素与致碱因素互相平衡制约的结果的一般规律。根据单场雨的分段分析数据,总结出pH值随降雨过程变化的几种模式,并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