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  相似文献   

2.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1.谜一样的华北像一片凝固的海海城地震预报成功,无疑给全国性的地震大恐慌打了一针安定剂。社会民众对地震工作者的信赖和期望值大大提高,称赞他们是生命一线的"哨兵"和"守护神",令人景仰。然而,这些"哨兵"和"守护神"们的欢  相似文献   

3.
正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全国时常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空气中,远看恍如仙境。然而这看似温柔的气体,实际上暗藏杀机。这个杀手就是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PM2.5,即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为尺寸小,它们可以到达人体的肺泡中,所以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的雾霾天气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比平时正常天气时增长15%。时至今日,面对PM2.5,人们仍然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防护,比如佩戴呼吸防护用品等。人们日常使用的通常是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3,(4):13
2013年8月13日,"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防灾科普电影暑期基层放映活动在天津市东丽区举行。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协会、天津市地震局、天津市东丽区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500多名天津市中小学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用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以此唤醒民众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卷调查的四川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邓砚  苏桂武 《灾害学》2012,(2):140-144
基于前期对四川省德阳市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与规律的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构建了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核心评价参数的县市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实现了对四川省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大小的分县市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东部县市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比西部县市民众大,省会成都市周围的区、县(市)居民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强,西部三个自治州民众的响应能力普遍较差,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民众的响应能力最强,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民众的能力最弱,全省呈现出以成都市各区县(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炎炎夏日,朗朗晴空,竟也会出现污染?根据环保部空气质量预报,2017年5月18-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臭氧。灰霾、沙尘天里,天空发灰发黄,让人能"看天辨污染",但臭氧对能见度没有直接影响,且只在大晴天出现,往往因为看不见而被大家忽视,更不知道它可能成为健康杀手。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气的刺鼻气味。它是空气中的二次污染物,通过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8.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住房建得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不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大规模停水停电的现象,虽然住房无恙,但持续停电却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日本如今出现了能有效应对灾害时停水停电等状况的"防灾住宅"。  相似文献   

9.
金磊 《防灾博览》2003,(5):42-42
方便快捷、又不易堵塞的轻便摩托车是最受台湾民众欢迎的交通工具。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5月末,台湾岛各城乡摩托车总数有1700万辆,几乎占到台湾总人口2300万人的74%。可是,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断地制造麻烦,如污染空气。如今在台湾的街上,凡骑摩托车者一般都戴上特殊的安全帽以防汽车尾气的污染。但是“机  相似文献   

10.
<正>志愿者这一名词,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量出现的,并以1993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的志愿者在经过汶川大地震与奥运会及残奥会之后,这支队伍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并不断扩大。中国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在社会上越来越被民众认可。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幼儿地震灾害自救科普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为科普知识的普及做出努力,并推动地震灾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14,(11)
正又到秋冬季,当很多人还在为去年和今年初的几次严重污染天气心有余悸时,雾霾又一次袭城而来,再度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拉响了警报。今年10月1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PM2.5指数高达331,空气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实际上,这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在削减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燃煤污染等各方面连出重拳,采取了综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加紧淘汰老旧机动车,全面展开PM2.5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16,(2)
调查了2010年3月6日广西靖西禄峒ML2.5级陷落地震的现场灾害,收集了灾后的工程处理资料。通过分析后认为,本次事件的灾后工程处理上有3大做法,即"房屋搬迁、明渠开挖-地表引水相结合、地上地下水资源联合利用"。这些做法使得本次陷落地震造成的灾害往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灾害性微生物是指除病原微生物以外在大范围内能损害生活环境及日用品的微生物群,灾害微生物可经各种方式散布到空气中,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群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的环境质量。研究和利用空气微生物的成果可起到监测并进一步控制、改造环境的基础依据,是近代化城市规划巾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文 《防灾博览》2014,(2):64-65
正近来,从东北到江淮,湖广到川渝,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此次雾霾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全国上下的神经都被这"看不见"却又"吸不得"的霾所牵动,一次异常的环境气候变化再次"华丽转身"为社会热点,让人不仅想问,中国老百姓究竟还要在这霾中"误"多久?2014年以来,屡次笼罩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究竟有多大"毒性",  相似文献   

15.
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环保法。废水、废气、重金属,雾霾频袭、跨界污染、源头告急……环保难题久治不愈。为治污,用重典。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民众意见,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排污者加大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有舆论称中国将开启依法治污新纪元。新修订的环保法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地方政府既要对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警铃毫无预兆地响起,"呜——呜——"的声音刺激着耳膜。此刻的上海只是被定格在民防逃生演练时分,而此刻正遭受战乱的国家,恐怕连"演练"的机会都没有了。那里的人们哭泣着,惶恐不安又狼狈不堪地奔跑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没有安全,只有蓬头垢面,并且不知下一秒自己是死是活。那里可怜的人们不需要"演练",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逃生!我们竟还在为警铃的声音而烦躁,却不曾想过自己身处这片天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高峰 《防灾博览》2016,(5):62-65
正人可以7天不吃饭,2天不喝水,但是离开空气5分钟就不行了。空气对人意义重大,而且人们对空气的需求也很旺盛,每个人每天吃进去1.5公斤的食物,喝2公斤的水,但是需要呼吸15公斤的空气。我们现在可以挑选食物和水,但是很难挑选空气,而且我们人类呼吸系统的免疫力比胃肠道差很多,吸进去以后很难再吐出来。所以,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空气质量差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除了雾霾这个众人皆知的"杀手"外,室内空气污染更不容小觑。室内空气污染致死率甚至高于室外空气污染。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污染物排放过量以及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光顾中国,"PM2.5"已经火速成为"热门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减排;需要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交叉融合,共同推动未来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实现环境和人民福祉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持久的"APEC蓝"!  相似文献   

19.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灰尘、污气、浊水、垃圾等污染都极为重视,惟恐避之不及,但却往往忽视了生活中的另一类污染。这些污染犹如潜伏在身边的"无形杀手",若不加以防范,长期遭受它们的"暗算",身心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空中微粒"杀手"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对中国16个城市调查表明,污染的空气中细小微粒越多的地方,心脏病的死亡率也就越高。微粒吸入肺部后,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继而发生肺泡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严羽 《防灾博览》2005,(5):22-23
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生存质量近年来,空气污染加剧,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而空气污染又首当其冲.据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全国70%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山西省,据综合整治报告结果,临汾、阳泉、大同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座城市的前三名.多年来,临汾市区环境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颗粒物超出国家二级标准3倍多,二氧化硫超标率100%.污染最重的时候,汽车在大白天也需开大灯.空气严重污染,蓝天渐渐离我们远去.一旦没有了蓝天,人类将如何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