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天气慢慢转暖进入春季,百花盛开,给绝大多数的人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美景,可是容易过敏的人确是正在经历一场挑战?!春天是过敏的高发季节,对于春季过敏症,预防重于治疗。皮肤是身体的一道屏障,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平时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劳逸结合,注意缓解紧张情绪。除了较常见的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也是在春季草木花粉播散易引起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6,(5)
一年之中,节气的更替反映气候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也有不同的反映。立春前后,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期,人们过敏性疾病增多,皮肤容易发痒或出现湿疹,鼻炎患者病情加重;人体内血液循环旺盛,易于上火,血压升高,痔疮患者容易发生出血。谷雨到端午节是阳气越来越旺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6):86-87
进入12月以来,受寒流影响,气温骤降,人们开始感受到冬天寒风凛冽的同时,也迎来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据有关专家提醒,目前已进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感冒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呼吸道疾病,公众要保持高度警觉.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阻止呼吸道疾病对身体的侵袭.那么,冬季应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呢?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6,(2)
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供给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抵御宇宙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污染,大气质量正在下降,有毒物质增多,给人类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大气污染成分大致有150种左右,其中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有:飘尘危害人的呼吸道,会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对人的皮肤、眼结膜、咽喉部都有剧烈的刺激和损害,严重的可发生喉头水肿、心力衰竭等。黑烟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燃煤,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厂排放的  相似文献   

5.
厉华 《防灾博览》2013,(1):66-69
粉尘可以说无处不在,既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是企业员工必须随时防备的可怕"杀手".人体吸人生产性粉尘后,可刺激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而且,生产性粉尘还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毛囊炎、脓皮病等疾病.危害最大的是采石场、矿山、开山筑路、开凿隧道等产生的粉尘,它含有游离的二氧化硅即矽尘,人体吸人过量会导致矽肺.  相似文献   

6.
正赛百味承认在北美出售的食物中有种叫偶氮二甲酰胺的化学制品,一种面粉漂白剂,也被用于瑜伽垫和鞋底,在欧盟、澳大利亚等地被明令禁止用于食物。世卫组织曾将它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和哮喘等联系在一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市面上大部分面包都有这种成分,包括星巴克和麦当劳。偶氮二甲酰胺其实很安全偶氮二甲酰胺其实也只是一个后起之秀。以前面制品不够筋道的时候,人们添加一种叫做溴  相似文献   

7.
严寒的冬季,去温泉“泡一泡”是时下很多人的休闲方式,不仅能舒筋活血、预防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还可以美容,但泡温泉有讲究,否则不仅不能治好疾病,还会给身体带来不适。以下十二种情况不宜泡温泉:  相似文献   

8.
地质环境与人身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和平 《灾害学》2000,15(4):29-33
分析和探讨了岩土矿物、地气、矿泉与人身健康的关系,认为地方疾病的致病物质除一部分直接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制品外,主要源于自然界的大气,水土、岩石中的化学元素。指出地方疾病应归属为一种与地质环境(地貌、土地、岩石、地气等)密切相关的特殊类型地质灾害。并提出了改变劣质生态环境、医疗和保护避毒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21,(3)
针对矿难事故特点、遇难后疾病特点,建立矿难事故的急救药品目录。搜索国内矿难相关医学文献,提取事故类型、涉及疾病、用药种类等,根据"二八原则",将应用于80%灾难中的20%药物列入必备急救药品目录。研究结果表明,10篇矿难文献与医学相关或可从中提取医学疾病谱,4篇文献与药学相关但年代久远,急需更新。结合矿难事故发生原因及疾病发生概率,骨折为最常见的矿难引发疾病,其次为应激障碍、营养不良;63种药品列入矿难事故急救药品目录,其中21种药品为矿难特有的急备药品。通过矿难事故类型、涉及疾病统计出的急救药品目录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贴合矿难实际救援需要。  相似文献   

10.
炭疽菌一瞥     
首先应该说炭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分布也非常广泛。它原是食草动物的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细菌是炭疽芽孢杆菌,它存在于土壤里。食草动物如牛羊等,进食时口鼻离地面很近,容易把土壤中细菌的芽孢吸入呼吸道,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对食草动物来说,这种疾病通常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1.
过敏体质者美国科学家调查了近4万人,凡是有哮喘、药物性或化学试剂等过敏的人,比无过敏史者更易患癌。比如有过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有过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41%。  相似文献   

12.
《民防苑》2003,(1)
艾兹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当年11月26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已有3lO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数约有500万,全球现有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4200万人,其中妇女1760万,15岁以下儿童270万,这些感染者和病人  相似文献   

13.
正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以下我们就针对寒潮容易引发的人体疾病做些介绍。寒潮对感冒的影响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寒潮到来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民防苑》2014,(7)
正卫计委:不得拒绝需紧急救治但无力缴费患者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8日公布了《关于做好疾病应急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积极救治急危重伤病患者。根据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于2014年9月底前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明确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并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细化救助基金的申请、审核、支付等具体流程。对符合救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各医疗机构要在2014年10月底前提交支付申请。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民防苑》2014,(11)
正1536人死亡日前,记者从民政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5亿人次受灾,1 536人死亡,24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 182.6亿元。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地震灾害为主,风雹、台风、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12省患者过万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显示,全国有96.2%的县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病例,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2个,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6,(1)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系统遭破坏,以及现代人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我们人类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生病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常听人叹息道,各种各样疾病千变万化防不胜防。确实,面对世上成百上千种疾病,要一一预防确实困难重重。然而防病并非毫无章法漫无目的地乱防一气,其实很多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是不同的,有时相差十分悬殊。不同年龄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多发病、常见病。所以在人生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06,(1)
都市人,对于粉尘、污水、垃圾等肮脏污染表现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而对另一类污染则大度得很,或处之不惊,或羡慕乃至青睐,这就是下列的一些“温柔”污染。公用电话——“声名远扬”的污染。遍布于街头巷尾的都市公用电话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然而同时也成为危害市民身体健康的一个新污源。据防疫部门抽检结果表明,街头公用电话带菌数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其中超标50倍的达30.21%,公用电话已经成为传播流感、流脑、皮肤病、肝炎等十几种疾病和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7,(5)
出鼻血的原因颇多,除了外伤、过分干燥等原因外,还可能是鼻部疾病所致,或者是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突然严重出鼻血而不止,甚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由于鼻孔壁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03,(4)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几千年前,孟子就表达了这样良好的祝愿。如今,当一种人类还从没有见过的疾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悄然肆虐神州大地时,蕴藏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传统美德进发出强大的能量,大家众志成城,用坚定的信念、宝贵的生命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谱写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云南由于边远蛮荒,战乱、瘟疫不断,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省份,仅疫病就曾造成数以万计人的死亡。因此有了“蛮荒之地”、“瘴疠之区”、“瘟疫之乡”之说。旧时.内地有人被发配云南边疆,到那里就算不被杀死,只是疫病也会将人折磨死。云南的瘟疫,主要是恶性疟疾和鼠疫两种疾病,除此还有霍乱、麻风病等烈性传染病以及其它地方病,给当时人民生活带来极其悲惨的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