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高温灾害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普查了广西1956年以来共51年的高温天气过程,分析了部分灾情记录,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高温面积和特强高温面积等反映高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了高温过程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广西"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该分析方法可为高温过程灾害评估及技术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西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常规地面报表A0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雷电数据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了雷电和雷暴日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重点对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个例分析,以了解雷电和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和强雷电的雷达回波特征,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结果表明:(1)雷电和雷暴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每年2-5月集中在8-20时,6-9月集中在11-20时;(2)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雷电天气;(3)有时局部强单体凭着自身的发展,当强度≥50dBZ和VIL超过50 kg/m2时,也有可能出现局地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南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和Micaps常规资料,对台风"威马逊"登陆后减弱生成的热带低压引发强降水进行分析,揭示了台风"威马逊"造成的强降水成因及对云南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威马逊"的外围云系于2014年7月19日下午开始影响云南,19日17时滇东南地区出现降雨,其中20-22日,云南省连续3d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滇中以西以南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暴雨天气(其中屏边站和宁洱站日降水突破了历史极值),23日降雨过程结束。这次台风低压天气过程是近5年来影响云南造成降水最强的一次,热带低压西移与西南气流汇合,低压倒槽造成的强降水对云南西部造成持续影响。热带低压带来了强降水,造成了37人死亡、9人失踪的重大灾害。以文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使用雷达对远距离低层云系的探测,能较好地判断"威马逊"台风外围云系的结构及演变情况,对改进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警有较好的价值;在现行体扫模式下增加超低仰角探测,应有助于更好预测风暴影响的强度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改进预警能力,从而对短时临近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就台风"威马逊"而言,发现较好的应用雷达资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改进短时临近预警业务有一些帮助,因此提出重视雷达探测可能对提高强天气监测预警水平和防灾减灾应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桂林是以"甲天下"的山水美景而闻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桂林1951~2004年的资料,统计干旱、暴雨、高温和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桂林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暴雨、干旱强度增大外,频率变化呈平稳或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军 《防灾博览》2021,(3):38-39
2021年以来,世界不少地区气温如同坐上过山车,天气"忽冷忽热",创纪录的寒潮、暴风雪和偏暖天气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上旬我国南方暴雨成灾,波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许多省份,受灾人数超过60万人。因暴雨深圳变成"水城",广深线动车全部停运,2000辆汽车被淹。暴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雨。24小时降水量为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暴雨等灾害天气频繁出现。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出现过暴雨。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国家,从晚春到盛夏,随着季风的由弱变强,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风由南向北推移。3-5月,雨带在华南,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雨带到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常出现持续性暴雨,7-8月,雨带到达我国北方。9-10月,随着季风的减弱,雨带又逐渐南撤。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不仅是局地的,还常常波及很大范围。我国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仅次于干旱气象灾害。它每年造成的损失约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的27.5%左右。国外发达国家应对暴雨灾害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我参与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已是秋天了,天气依然闷热得很。放学回到家,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我将书包往椅子上一放便去冲凉了。等我洗好澡出来,看到外婆在我的书包里找什么东西。"外婆,你在找什么?""放碗和调羹的饭袋。"外婆一边找一边回答。"怎么没有啊?你放哪里去了?""今天学校里有防空防灾的演习,我用过了。因为浸了水,我就把它放到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恶化 最近10年来,世界热带气旋活动频繁,飓风和台风横行肆虐,与公元1000年前后的情况十分相似.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地球正处于千年来的又一个热带气旋高发期,与千年一遇的飓风活动高峰有关: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海洋表层水温上升致使热带气旋活动增加.据统计.大西洋一年的飓风通常为8次左右,而2005年却出现15次之多.人们至今对飓风"卡特里娜"记忆犹新.它于2005年8月29日登陆新奥尔良,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不仅造成伤亡人数和破坏情况惨重,而且还迫使大批居民迁移.  相似文献   

9.
霍雨佳 《民防苑》2009,(4):31-32
气候规律表明,每年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据权威部门统计,每年3月至5月,我国北方地区总要发生十次左右的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涉及西北、华北、黄淮、东北及南方的汉水流域和四川、湖南等地,多半会影响到首都北京。在强沙尘暴侵袭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机器人研究员的崛起"的物理研究论文称,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经过改造后,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和科学家一起工作。该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能够在给定需要检验什么假设的情况下,选择该开展什么实验。目前,在学术和工业研究实验室内,自动化的化学装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与流线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暴雨的特征及天气学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普查1961-2004年计4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的降水特点及天气分类作了综述,并对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指出黑龙江省的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大地形的背风坡对暴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适当的环流配置下,东北冷涡和东北低压是产生暴雨的最主要的高、低空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主要受灾地区气象观测数据,对灾害期间各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及其致灾机理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贵州为代表对凝冻灾害特征及其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8年初南方受灾地区西段即贵州全省、湖南西部以及云南东北部、广西北部主要是由于冻雨、湿雪造成的凝冻灾害,东段的江西、安徽、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以雪灾为代表的冰冻灾害,而整个南方受灾地区低温雨雪混合冻结的情况比较普遍;(2)凝冻灾害的特征是在物体表面形成覆冰层,其形成过程中一般有液态水向固态冰的转化;(3)凝冻灾害具有多种覆冰致灾机制,包括雨凇、雾凇、湿雪以及雨雾或雨雪混合冻结,其危害性比一般的冰冻灾害更为严重;(4)凝冻天气现象包括冻雨、冻毛雨、雨夹雪、过冷雾、湿雪等,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出现多种凝冻天气现象的交替,造成雨凇、雾凇、雨雾混合凇及雨雪混合冻结等多种类型的覆冰,从而导致严重的凝冻灾害。这也是2008年初贵州成为全国受灾最重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而大自然的气象条件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绝对的"恒定气象"是不存在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的某些变化,常常能直接导致人体不适,诱发各种疾病,是人  相似文献   

14.
高原 《防灾博览》2008,(2):13-14
人类欲望导致对大自然过分索求,进而使稳定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变得不安全不和谐,甚至出现危机和种种险象;而自然生态平衡的打破,又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使我们遭遇资源减少之苦和其它种种尴尬。在自然条件较为严酷的西部,这种"自然恶变"的结果直接导致了罗布泊的消亡、居延海的干涸、我国最长的塔里木河和黑河两条内流河的断流、黄河源2000多湖泊的消失和大量湿地变成沙漠,还有西部  相似文献   

15.
卞云 《民防苑》2009,(7):25-26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出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鸡,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相似文献   

16.
金磊 《防灾博览》2012,(6):48-53
2012年10月16日,在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城乡公共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论坛上,笔者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城市巨灾综合应对的安全规划策略研究——《城市安全设计大纲》编制思路与建议"报告报告共分四个方而,以下就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希望能与业内外交流并引发共鸣当城市让生活变得糟糕,城市化行为就是应警惕的冒险了。大城市越来越像一个不堪臃肿的"病人",交通事故与拥堵仅仅是"病症"的表象,但本质上已成为城市的无序化、非安全的状态表征,城市品质与幸福感无从  相似文献   

17.
闵祥仪 《灾害学》1993,8(2):48-48
1991年3月26日上午我正在浙江省地震局五楼教室上课,突然被外面“叮叮哐哐”的玻璃窗的响声惊呆,转身一看外面,原来刮起了大风,风力估计有五六级。令人惊奇的是:光线猛然间黑了许多,就连相邻的住宅楼也消隐在黑色天幕之中,分辨不出楼房的轮廓。我排除了日蚀的可能性之后,立即步出教室,从走廊俯视外面情景,确实稀奇:杭州大学门前马路上的大、小汽车一律亮着大灯,叭喇声响作一团,光控的路灯也自动合闸大放光明。马路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14,(12)
正"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又至岁末,冬季的劲风撼动大地,寒冷的夜晚大雪漫天。它似乎在提醒着我们,一波波的寒潮将和着劲风、寒夜的节奏侵袭地球的北部。影响中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极,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09,(4)
假如当人流集中在浦东参观世博会时,却突然下起一场局地性极强的暴雨,如此场景显然会十分尴尬——今后这一烦恼将不再存在。上海市气象部门正着手针对浦东地区制作发布局地预警信号,配合全市性的天气预报,将使世博会园区的天气变化不再有"盲点"。  相似文献   

20.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得到了如下结论:(1)近30多年来高温和闷热事件在增加,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在减少,暴雨和沙尘暴的出现频率无明显的变化。(2)高温、闷热、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存在着较强的年际变化,但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暴雨和沙尘暴事件分别存在10年和8~10年的主周期变化。(3)年平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