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猛烈的风暴。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
认识台风     
正狂风及其掀起的海浪轻而易举地将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桥梁、车辆和建筑物随时可能因巨大的风力损坏甚至摧毁;所经地区一天可能有数百毫米的降雨,洪涝灾害极具破坏性;潮位猛涨,海浪挟裹着沙石排山倒海般拍打向海岸,海堤溃决,淹没城镇和农田,再大胆的人都可能会胆战心惊……不管是亲身经历过台风携风带雨的场面,还是看到过电视画面和实时新闻图片中台风"狰狞"的面目,人们都对台风带来的种种危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难怪在台风季节,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时常谈"台"色变,甚至将台风当成像地震一样可怕的灾难。遇上台风,不少地区学校放假、工地停工是常事儿。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8年58年的历史台风资料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提取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187场台风并根据台风路径频率,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台风划分为西行、穿越和北上3类优势路径和一类特殊路径。然后,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和DEM高程数据,将长三角地区台风孕灾环境划分为海岸带、北部平原和南部丘陵3个区域,并分析了每个区域发生的主要台风灾害链类型。针对"云娜"、"芸妮"和"爱娜斯"3个台风案例,分析了台风路径与不同孕灾环境组合形成的不同台风灾害链。结果表明:海岸带易引发台风-大风-巨浪或风暴潮灾害链;丘陵区域易引发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链;平原地区易引发台风-暴雨-平原洪水和内涝灾害链。西行类台风影响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地区,易形成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区的台风灾害链;穿越类台风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3种类型的台风灾害链都易发生;北上类台风一般只影响海岸带,易形成海岸带的台风灾害链。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3-2010年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该省及其各市水稻产量、早稻与晚稻发育期等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TC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再采用个例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时间登陆广东的TC级别与水稻减产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当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中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5%~7%,应发布中等级别的灾害预警。(2)当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8%~12%,应发布重等级别的灾害预警。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1117号台风"纳沙"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产量的灾损情况,说明评估指标可应用于实际业务。  相似文献   

5.
霍雨佳 《民防苑》2009,(7):27-28
时令已进入盛夏,又到了台风的多发季节。有关台风对沿海和附近地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每年都时有报道。其实,台风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台风危险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处西北太平洋西侧,长三角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首先提取了影响长三角16个城市的台风最大风速数据,分别从台风影响频次、强度和最大风速极值分布的角度定量地分析了各个城市的台风灾害危险性,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台风灾害危险性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台风影响频次和强度都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综合台风影响频次、强度和极端台风重现水平,这16个城市可以划分为3个危险等级:"高危险"城市,包括台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中危险"城市,包括杭州、上海、嘉兴、湖州、无锡和苏州;"低危险"城市,包括南通、常州、镇江、南京、泰州和扬州。致灾因子危险性定量评估是灾害风险评估中重要的一环,研究结果可供制定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防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是我国台风登陆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台风不仅直接对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会造成海面上涨引发风暴潮灾害,房屋在两种耦合灾害下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为探究台风?风暴潮作用下房屋的物理脆弱性,对海南省遭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东海岸村镇砌体房屋进行了调研。首先基于受灾房屋资料的分析,确定了砌体房屋的建造特征和主要的破坏模式,并以风速和潮水淹没深度表征灾害强度,随后基于力学性能分析了砌体房屋的台风物理脆弱性,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建立了台风与台风风暴潮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定额清单法建立了台风?台风风暴潮灾害作用下房屋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砌体房屋在台风?风暴潮灾害下屋盖和墙体破坏严重,其中台风经济损失占主要部分,台风?风暴潮经济脆弱性曲线呈两段屈服平台分布。通过该地区砌体民房物理脆弱性分析,旨在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非典”突然袭来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人,为什么有的被感染,有的却安然无恙?患了“非典”的人,为什么有的病重不治,有的却化险为夷?人的自身免疫力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非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瘟疫吗?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非典”?本刊特邀著名免疫学专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凤连教授,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雍爱琳,就这些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撰文,希望能给您带来祥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灾说     
在灾害面前难道我们只能抵抗或防御吗?每当在报纸或电视荧屏上看到各地抗御台风的消息或画面时,我心中就想,我们现在英勇顽强的防御台风,实质上是一种消极防御而不是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民防苑》2014,(8)
正美称中国研发新型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超东风-21D三倍美国《国家利益》杂志7月25日文章称,目前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打响了一场激烈的"射程战",中国有可能会在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性能得到证实后,将其机动弹头及传感器加装在中程弹道导弹之上,研制射程为1 500公里的东风-21D导弹的二或三倍。如果成功,这种能力将使中国得以攻击位于关岛东部、印度尼西亚南部、甚至是印度洋深处的移动舰船。  相似文献   

11.
建议了一个较简单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福建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进行评价,应用Mapinfo7.0软件,编制了福建台风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这一地区应该采取预留高风险区,与“台风灾害风险”共存的对策,提高台风预报准确性;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厦门、泉州、福州、莆田和漳州等地,还零散分布在三明、龙岩等地级市,这些地区应该采取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和人口素质等对策,以降低承灾体脆弱性;风险高值区位于闽南沿海的漳州、长泰、龙海和厦门市,闽中的泉州东南沿海、莆田市和福州东南沿海,这些地区应该成为福建省防御台风灾害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19,(3)
台风暴雨对台风登陆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探究台风暴雨事件的具体变化过程,以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分析了该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73 h的逐小时降雨变化过程,并评估了暴雨灾害危险性和其动态变化。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①计算该事件的总降雨量与最大小时降雨强度探究事件的整体特征,总降雨量达到389 mm,最大小时降雨强度达到74 mm,且均发生在广东省境内;②计算小时降雨面积分析此次事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探究台风登陆前、中、后的平均小时降雨面积比例的变化,发现降雨强度在台风登陆前与中最大,随着台风消退而减小,降雨范围随着台风路径移动并逐渐扩大,在台风消退后逐渐缩小;③评估此次事件的暴雨灾害危险性,高危险区出现在广东与海南部分地区,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危险性变化发现台风登陆后12 h内是暴雨灾害危险性最高的时期。分析此次事件的降雨变化过程及评估其暴雨灾害危险性主要目的是为台风暴雨灾害预测研究提供案例与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3.
1922年8月2日(中华民国十一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广东省汕头地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台风海潮灾害,40,000余人丧生(一说死亡61,000人,待考——编者注)。这是我国本世纪死伤最严重的一次台风海潮事件,史料上简称“八二台风”。  相似文献   

14.
云娜台风灾害特点与浙江省台风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娜台风造成的灾害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台风灾害发生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主要结论为台风灾害主要表现为罕见的强降水、创纪录的风力、部分地区的洪涝和多发的次生灾害。影响浙江的台风(或热带低压)的时间在5—11月,主要在7—9月,其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引起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强风造成房屋倒塌,有时遇到“三碰头”导致严重风暴潮灾害;间接影响主要是在浙江地区产生强降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诱发地质灾害,沿海地区常会因为东风波或东风系统中的云团“登陆”而产生强降水,并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5.
李菁  祁丽燕 《灾害学》2015,(2):115-119
广西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以不同路径进入广西的台风,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该文应用1970-2013年翔实的台风资料,对进入广西的三类路径(沿海型、桂东南型和桂东北型)台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桂东南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最多,造成的强降雨影响最严重;从沿海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所带来的灾害性大风范围最广,其造成特大型灾害和大型灾害的频率最高;而从桂东北进入广西内陆的台风,对广西造成的风雨影响是三类路径台风中最弱的,其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是中型灾害。这一分析结果对促进广西台风的预报和服务以及防台减灾工作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萍 《防灾博览》2013,(1):90-95
台风"宝霞"在菲律宾登陆 2012年12月4日台风"宝霞"登陆菲律宾南部岛屿,引发多起洪水、泥石流和海难事故,造成902人死亡,2661人受伤,934人失踪. 巴基斯坦发生车祸 12月11日,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中部胡兹达尔地区发生一起车祸,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另有25人受伤. 韩国发生一起货船与渔船相撞事故 12月12日,一艘济州货船与一艘丽水渔船在南海郡东南海域相撞,导致渔船翻覆,造成2人死亡,2人失踪. 山东济广高速发生多车追尾事故 12月14日,济广高速孔村孝直交界处因雨雪大雾发生交通事故,20余辆汽车追尾相撞.事故造成9人死亡,69人受伤.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06,(1)
台风、飓风形成于热带海面上,与气候转暖关系重大。在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成西南季风进入北半球。西南季风与原来的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挤迫空气上升,增加了对流,常常造成波动和漩涡,后者再与原先就有的对流作用结合和放大,使已经成为低气压的空气漩涡继续加深。这样,低气压漩涡四周的空气加快向漩涡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风速就越大。当这些风抵达地面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7.2米/秒时,就称为台风、飓风。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C)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TC进行气候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根据1945-2006年JTWC的数据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TC活动的一些最新概况.从时间分布特征上来看:TC频数呈增加趋势,有两个上升阶段,两个下降阶段;台风和强台风与T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自2000年至今有上升趋势;在季节上分布上,热带气旋,台风和强台风频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现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TC源地在0°~30°N范围内,纬向发生高频区轴线位于12.6°N,经向对应于南海海区和菲律宾以东及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峰值;TC强度越强,其发生高频区纬向轴线向赤道方向移动,而经向轴线向东移动;南海海区不是强台风的高发区;台风和强台风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在145°~155°E之间移动;纬向轴线在6°~14°E之间移动,强台风的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始终位于台风轴线的东侧,而纬向轴线位于其南侧.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八号热带风暴"莫拉克"于8月8日至9日横扫台湾海峡和浙江、福建等省,目前已造成大陆8人死亡,1103万人受灾,致使台湾约461人死亡,192人失踪。本刊编辑就今年台风的特点、如何做好台风及其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等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海洋气象室主任李永平博士。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1951-2006年)TC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建立1°×1°网格计算了落在每个网格内的TC次数,分析了多年TC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按照风速划分TC等级的标准,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不同强度TC的年际和年内特征,通过风速强度指数计算,获取了1°×1°网格单元区域内遭受TC影响的强度等级。结果显示,区域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规律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TC影响特征,进而为区域台风灾害预报以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