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当今快餐化的媒体环境中,一篇食品安全报道要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什么?选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显然是最省事的办法,比如可以这么写,"____竟含有(检出)____,长期大量摄入或导致____"。这种句式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呢?现代医学鼻祖、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这么说"长期大量"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科学家在描述具体事物的时候一般不会这么笼统地说,否则就有不懂装懂之嫌。严谨的说法一般包括:人群特征,比如成人、儿童、女性  相似文献   

2.
龙卷风发电     
正风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天气要素之一。春风和煦,风清月明,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景致;然而,"风如拔山怒"、"拔出千尺松"(陆游诗),此时风则是一种灾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了台风(飓风)外,龙卷风也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灾难性天气。但据专家测算,一场强度中等的龙卷风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如果转化为电能,则可以供全中国使用50年以上。只可惜,龙卷风属于一种"可遇不可求,遇见也要躲"的"庞然大物",目前也不可能对其出现时间、地点和行踪进行准确的预报,所以,利用自然的龙卷风进行发电,并不现实。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2,(1):32-32
德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把细菌放在卫星轨道中以观察它们能否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存活的试验,试验结果巩固了有关携带着细菌的陨石导致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理论。 瑞典的化学家斯万特·阿列纽斯在1903年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几十亿年前在宇宙中漂流的细菌抵达了土壤肥沃的地球,然后发展进化成更高的生命形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油田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水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做好这部分污水的处理,不仅可以保护好环境,而且还可以将处理后的污水回注油层,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此,介绍一种油田污水处理的新技术--SSF(悬浮污泥过滤)污水净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征兆表明,由远洋货轮带入异国他乡水域中的生物,如同可怕的细菌一般,会使本地区原本健康的湖川生态系统发生蜕变,并可能对湖川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毁灭性的灾难前不久,巴西圣保罗莫特水利发电厂的一个维修小组,在清理涡轮机的保洁室时,不慎将一只盛满污水的罐状容器掉入巴拉那河,容器内有一种叫淡菜的水生贝类也同时沉入河底。淡菜虽说体积很小,但繁殖力和生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然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域,地震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因此,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震后中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这三次震后撤侨事件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热议,当整个社会、网络、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崛起"、"大国责任"等观点时,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当国外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祖国首要关心的是震区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当下全国都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如果此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的国家将首先关注着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7.
文摘     
《民防苑》2014,(5)
正专家称"香蕉艾滋"为枯萎病不会传染人近期,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一种"香蕉艾滋病"已从东南亚大范围蔓延,全世界香蕉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有些消费者开始联想,担心吃了有病的香蕉会损害健康甚至也会得"艾滋病",一时谈蕉色变。4月15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明确表示,"香蕉艾滋病"是一种误传,这其实是一种真菌类的枯萎病,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不易得此病的香牙蕉类型。  相似文献   

8.
上期答案     
《民防苑》2014,(10)
正蚂蚁官司丁楷先生拿出了一份权威性的鉴定报告。这是一种名为"伊氏臭蚁"的蚂蚁,常年活动在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各地,是日本的特有品种,中国上海一带根本无此蚂蚁。皮革厂的两位使者如获至宝,日夜兼程赶到东京。当谈判进入摊牌阶段时,皮革厂的代表出示了这张王牌:"衣服里的蚂蚁是运抵贵国后爬进去的,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结果,皮革公司不  相似文献   

9.
正据美国媒体报道,8月,中美都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的试射,但均以失败告终。虽然两国的试射均未成功,但这标志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竞争仍在继续,两国都试图研发数倍于音速的高精确度导弹。这已不是中国第一次试射,早在今年1月,中国首次被外媒披露开展此类武器试射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不禁感叹:中国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试验标志着中国新型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导弹发展计划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什么是"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是一种基于"弹道式巡航导弹原理"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从技术原理上讲,高超音速飞行器也并不是新鲜事物,钱学森教授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提出了这种"助推—滑翔  相似文献   

10.
白雪 《防灾博览》2009,(3):80-8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张照片由于失去负片,或不可能重新拍摄(如地震现象、地质现象),或本来就没有负片(如测震记录、电磁波记录),而需要新复印时,通常采用的是翻拍方法制出负片,再用负片进行晒印。这当然是一种常规可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不需要翻拍的简易复制照片方法。 (一)、所需设备: 晒像箱一只,大光印像纸和显、定影液等普通印像用品。(不必再添置其他设备)。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基本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灾害的研究,正在变为一门热门的学科.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举例来回答"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则干脆对此避而不谈.显然,如果对"自然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如果人们只热衷于提出各种概念模型,热衷于案例分析,则"自然灾害学"就很难上升为一门科学内核清楚的学科.从分析定义的本质人手,梳理出下定义的4条规则,指出了现有5个自然灾害定义的不足之处,建议了一个自然灾害的基本定义,并用它分别对<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13种自然灾害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正仲夏之夜,尼姆公司组织员工在郊外举行了烧烤晚会。同一部门的科尼和海尔道平时矛盾很深,已经很久没说过话了。晚会开始时,海尔道拎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从树林里走出来,对科尼说:"以前都是我不好,咱们和好吧。这只兔子是我刚从树林里抓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05,(6)
现代家庭中使用电器的数量日渐增多。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在建筑时安装的线路外,往往在室内装修时再附加一些电线,如果安装妥这就容易发生火灾。电器线路故障引起火灾有几种情况:一是线路绝缘不良,导线发生短路,短路点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燃烧;二是超负荷,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大于安全电流值,使导线升温,当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时,就可能引发火灾;三是由于线路连接接触不良,导致发生升温和打火现象而引起火灾。用电不小心,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项发表于《科学—机器人》的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可以通过"排汗"实现降温的软体机械抓手。每只机械抓手包含3只可以同步弯曲、实现对物体抓握的"手指"。这些"手指"由水凝胶3D打印制成,储存了大量的水。手指的衬底中有通道,允许液体流动;表层则含有一些小孔。气温较低时,气孔关闭;温度达到30℃时,表层水凝胶膨胀,  相似文献   

16.
学文 《防灾博览》2014,(2):64-65
正近来,从东北到江淮,湖广到川渝,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此次雾霾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全国上下的神经都被这"看不见"却又"吸不得"的霾所牵动,一次异常的环境气候变化再次"华丽转身"为社会热点,让人不仅想问,中国老百姓究竟还要在这霾中"误"多久?2014年以来,屡次笼罩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究竟有多大"毒性",  相似文献   

17.
据估计,我国约有30亿只老鼠。人们不能灭绝老鼠,也不可能灭绝。这是因为老鼠有极强的繁殖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据理论计算,在食料充足和无敌害情况下,一对老鼠一年可发展为三万多只成员的“大家族”。我国每年约有1500万吨粮食被鼠类夺走,由鼠类传播的疾病达50多种。所以,对鼠类的发展如不加以控制,一旦造成危害,后果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8.
毕瑶 《防灾博览》2005,(1):38-38
“食物相克”这一说法,是说几种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如搭配不当,极容易导致生病或中毒。但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仅不会“相克”,而且还会“相生”,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俗语叫“鸳鸯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福建仰望初夏的星空,那是一种刚刚合上科幻小说《三体》的感觉:细思极恐。思绪还在黑暗森林法则中缠绕,耳畔却响起了作家刘慈欣的声音—"从几十亿公里尺度看地球,不过是一粒发光的灰尘而已。"如果以光速飞驰近这粒灰尘,却发现它的硕大;深入它的核心,又发现它的暴躁。而这种暴躁传导至其表面——便是我们所说的地震了。  相似文献   

20.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属于一种复杂的高层结构,受力特点与单塔结构差别较大,当连体跨度较大时,两个塔楼底部地震动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同的地震响应结果。本文通过对"东方之门"这一超高层连体结构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多点地震输入分析,研究了地震波的相位差、振动方向以及传播方向对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非对称连体结构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和两塔楼本身刚度差异大小、地震波相位差以及传播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合理调整塔楼刚度,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实际地震中的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