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空的色彩     
正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每个孩子的心中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喜欢黄色的代表光明,喜欢白色的代表纯洁,喜欢绿色的代表和平。我心中的天空却永远是蓝色的。民防疏散演练那天,天气格外地干热。这个城市即便进入九月金秋,仍会像火炉般闷热,忧郁的蓝天下,热得连云彩也躲了起来,可偏巧安排这样的"桑拿天"进行民防疏散演练,我不禁嘟囔起来。站在操场上的我正这样胡思乱想着,远处一个绿色的身影健步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
生命如花     
正当中华大地饱经百年战乱沧桑的磨砺后,当生命之花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渐渐复苏绽放时,当周遭在平和中日日飞逝,我们将什么忘却?民防——冰冷的字眼显得陌生与突兀。然而,这却与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与国家之命运息息相关!"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她也注定将失去未来",经典之言,却如"国防与民防"一样在普通人的记忆中彻底消失,忘却了曾经的苦难与当今的幸福,忘却了曾经的国耻与当今的和平……在共和国的热土上,流淌着甜蜜放飞着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着坚如磐石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呼吁和平,所以,虽然民防看起来与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民防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需要我们的紧密关注和绝对重视。毛主席说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而邓小平曾说,"人防工事要平战结合,平战结合才能靠得住"。可见,民防与人民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可对于民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我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才有资格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所以为了增强青少年民防意识,有关部门在9月18日开展了全市学校民防演练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21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国防教育日",为增强广大学生的民防观念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民防知识技能,我们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加了民防演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民防演习的看法,同时发自内心开始重视民防。那一天早上,我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听到学校广播内传来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老师们立刻停下了手中的粉笔和嘴中未讲完的话语,马上组织我们疏散和撤离。班中的同学都按照老师的指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自救,热爱生命;我们互救,珍惜生命。提起疏散演练,有很多人纯粹只把这当作是玩,并且玩得不亦乐乎。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会后悔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些讨厌他们,对自己生命如此轻视的人,他们还将重视什么呢?没有了生命,他们又能重视什么?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3)
“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坚定的求生信念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课。”看着这行字,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前不久我执教的那堂《避震逃生》的民防教育课上。那如果真的地震时我们被埋压了,我们该怎么办昵?假设一下,如果现在我们就被埋压在了学校或是家里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听大人说起他们小时候被教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也听爸爸说起那时住宅楼下面有防空洞,我觉得很好玩。后来我慢慢知道这些口号,也知道了很多设施就是民防的一部分啊!可民防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一直不太清楚。今年的9月21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上海市组织开展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民防教育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11,(4)
《生命与灾害》(原名《民防苑》)杂志由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主管,上海市民防科研所主办。是全国人(民)防系统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的科普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571X,国  相似文献   

9.
正曾无数次听见一串串眼泪掉进碗里的声音——"滴答"。尽管声音是那么轻,但我却听得十分清楚,似乎在警示我们: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由父母赐予,来之不易,并且不可逆转。任何人都应当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我,而不是轻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要知道,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整个人类,都有其活着的权利与价值。所以,爱护生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中的苦乐年华;反之,如果视生命如粪土,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珍爱生命,学校进行了民防演练,对此,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文说避险     
正"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第十三个国防教育宣传周的主题,是"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参与民防建设"。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学校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如民防逃生演练和民防教育。早上,同学们正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忽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只听老师喊道:快去操场集中!同学们便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朝指定的楼梯口跑去。操场上,陆陆续续已经站了很多人。同学们快速地跑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定,等待着。随着最后一个人的到来,我们的校长站到了领操台上,手上拿着一只秒表。  相似文献   

11.
正只有翻书、写字声的教室里学生们正伏案疾笔。突然,一声长鸣划过天空。"时间到了!听!预先警报!"有几个反应快的同学迅速扔下了笔,跃跃欲试,我也立刻意识到——今年的民防演练开始了!在较为平缓的预先警报过后,我们随着空袭警报那急促转换音调的警笛声小跑下楼,心里也感到了几分紧迫感。在每个楼梯的转角处,负责疏导的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脚下安全。很快,全校的师生就都被疏散到了操场上。操场上一片寂静,可我的内心却并不平静。民防演练挑选在9月18日开展亦是有特殊的含义。在1931年的9月18日,东北爆发的  相似文献   

12.
以"汶川地震"极端事件为时间分段点,基于ArcGIS网格法定量分析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空间分布的分形分维特征,得出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在震前和震后均具有分形特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点的空间分布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结构,无特征尺度。基于分形理论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滑坡的敏感性、危险性及滑坡风险预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11,(3)
《生命与灾害》(原名《民防苑》)杂志由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主管,上海市民防科研所主办。是全国人(民)防系统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的科普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571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2029/X,邮发代号:4-517)。  相似文献   

14.
正也许我们并不陌生,每年在城市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或许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当作一次演习的警钟,甚至不为所动。然而,对于民防,我们的心中应有警钟长鸣,激心潮之澎湃,涌满腔之热血。"民防",也就是公民的防卫、防护,诞生于一战时期,英国为防止德国空袭而编排组织的平民安全措施。包括演习以及相关的战略部署。后来逐渐发展到全世界,也从单纯的防空演化为防止各种战争伤害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伤。故而,民防对于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勇 《灾害学》2014,(1):93-98
中国在汶川地震后日益重视地震遗迹的旅游开发问题,龙门山地区是发展地震遗产旅游的关键区域。后汶川地震时期,地震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受到龙门山地区复杂多变的地质灾害环境的困扰。因此,对于地震遗产旅游的开发与管理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短时间的震后恢复重建,而应以地震灾害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为时间轴,在其不同阶段均设置相应的动态应对措施。在回溯地震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及该区域地震专题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运用于解决"地震遗产旅游发展三维结构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遗产旅游综合集成发展模式"。研究结果为地震专题旅游开发中其它具体模式的理论框架,也为地震遗产旅游动态地应对地震等次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提供指导,其实践价值有赖于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民防教育是每位公民都应接受的基础教育课程,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通过民防教育以及必要的训练,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民防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目前学校的民防教育内容以如何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为主,结合二期课程改革,民防教育在“课内不设课”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民防教育普及率和民防活动的参与率,徐汇区“宛平杯”《生命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拓课外科技教育渠道进行民防教育,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声明     
《民防苑》2014,(12)
正为了促进民防信息的交流,扩大民防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灾害预防意识和减灾防护技能,凡《生命与灾害》杂志刊登的文章,均在出版后一次性付清稿酬,除继续录入上海民防网外,还将在《中国期刊网全  相似文献   

18.
汶川特大地震“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灾害学》2012,27(3):92-96,121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出各烈度区的共性内容.旨在使我国的地震烈度表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方面更便于地震烈度评定,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声明     
《民防苑》2014,(9)
正为了促进民防信息的交流,扩大民防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灾害预防意识和减灾防护技能,凡《生命与灾害》杂志刊登的文章,均在出版后一次性付清稿酬,除继续录入上海民防网外,还将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全文收录,并不再另计稿费。请各位作者注重稿件质量,以使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由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构成.地震波传播通过郯庐断裂带会产生多次的反射与折射,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断层隔震效应.本文报告了江苏地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人员反应,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分析了江苏境内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嘉山以北为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有隔震效应,汶川与嘉山南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