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9年,义马气化厂发生"7·19"重大爆炸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空气分离装置冷箱泄漏未及时处理,发生"砂爆",引发冷箱倒塌,大量液氧迅速外泄,周围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条件下发生爆炸、燃烧,造成周边人员大量伤亡。这暴露出一些化工企业存在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该厂曾获评河南省2019年首批"安全  相似文献   

2.
设备安全     
<正>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备"安全先进"的设备设施并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在配备使用各类设备设施时存在的问题,探讨设备设施对于安全生产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保障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本刊特策划"设备安全"专题。在本期专题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施卫祖针  相似文献   

3.
<正>机械、设备的完好性是化工过程安全的要素之一。化工安全事故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泄漏",防止工艺、物料和能量的意外"泄漏"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保证条件。设备设施存在隐患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设备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设备管理的专业性和基础性地位,把设备管  相似文献   

4.
<正>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部分,设备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出色的设备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故障检修投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可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近年来,部分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基础管理薄弱、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等问题,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在设备损坏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构成了不  相似文献   

5.
液氧罐与周边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在新建企业中比较罕见。本文以某企业在安全验收评价时发现液氧罐防火间距不足隐患治理为例,为了预测液氧罐泄漏事故可能的事故后果,设定了液氧罐三种可能的典型泄漏事故情景,进行了泄漏事故后果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液氧罐泄漏造成的空气中氧气浓度提高2.5%(相应约29630ppm)即可使动火作业受到影响,液氧罐泄漏事故后果影响范围较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患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加强。但是,工伤事故多、职工危害严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现场,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设施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  相似文献   

7.
2015年,作者调研收集了石油开采企业的64起事故,通过走访调查得出了事故原因,并将事故一级因子分为人的不安全心理、管理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本刊2016年第3期《油田事故原因的心理分析》中介绍了第1类事故因子——"人的不安全心理",本期作者将介绍剩余的3种事故因子,其中涉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事故看似与心理无关,实则是环境引起了员工心理变化;而涉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事故似乎与心理有关,实则可能由设备导致。只有发掘事故原因中的深层因素,区别各种事故因子,才能"对症下药",排除干扰,进一步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的、全方位的、连续不断的任务,需要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但一些事故暴露出,在有些区域、领域和时段,还存在"三不管"现象,安全管理"断档",风险管控失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所以,要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杜绝出现"三不管"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两起氨制冷设备回气集气管端管帽脱落,导致氨气大量泄漏,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了两起事故同样的原因。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消除管理盲区和事故隐患,从设计、制造、检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供制冷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安全监察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管道工程是石油化工装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管道是装置的"血管",其不止用来连接各类过程设备和相关系统设施,使装置成为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同时也是装置各类流体输送的安全屏障,对防止事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起着关键作用。在开展HAZOP分析时,有大量的工艺管道作为"分析节点"。在HAZOP分析中如何考虑工艺管道危险与可操作性问题,明确工艺管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隐患大量存在,事故易发、多发,与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横亘在浙江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心病"。面对难题,浙江省结合实际,创新安全治理举措。2013年以来,浙江省坚守"安全红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问题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超前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  相似文献   

13.
江西氨厂自1979年以来,建立生产计划科、设备管理科、安全技术科联席会议制度,每星期六由安技科召集,对一周来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互通情报,统一认识,防止了三科之间遇事互相扯皮的现象。三科互相协作,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 以往,在事故管理上,安技科管工伤、爆炸等事故,生产科管操作事故,设备料管设备事故。各管各的,有时连事故统计数字也对不上号。自从建立了三科联席会议制度以后,大家共同负起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出了事故,一起分析,共同吸取教训,协力落实改进措施。一次,水汽车间发生一起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这次事故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实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针对建筑工地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树立"一切从零开始"的安全工作理念,制定了建筑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抓施工安全生产的重点和关键点,抓事故多发点,抓引发群死群伤的高危部位,对有效加强建筑施工现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04年实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针对建筑工地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树立"一切从零开始"的安全工作理念,制定了建筑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抓施工安全生产的重点和关键点,抓事故多发点,抓引发群死群伤的高危部位  相似文献   

16.
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往往是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重工)在通过"完备的设备设施"和"良好的作业环境"预防事故的基础上,针对"行为安全",全面推行了"员工安全上岗证管理制度",积极通过管理手段,科学、合理地规范"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中煤九十二公司王家岭选煤厂深知"安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好的安全管理举措能够有效把控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在探索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该选煤厂结合多年来的管理经验,创新"三招",强化安全管理,有效减少了习惯性"三违"行为和"低、老、坏"现象,切实为生产运营保驾护航。"连带共管"出奇招  相似文献   

18.
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选取2007~2012年发生的死亡人数为十人以上的90起重大、特大煤矿事故为样本,按照影响煤矿事故发生的人、设备、环境、技术、管理五个方面,梳理出十二个具体影响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影响重特大煤矿事故的因素中,关联度最大的是人因素中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其次依次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意识、"三违"行为、技术水平、技术管理、设施设备性能维护、人员素质水平、设备设施、复杂环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考察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事故抢险工作时,强调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各地区和各行业领域要深刻吸取安全事故带来的教训,强化安全责任,改进安全监管,落实防范措施。对于企业而言,如何用其他企业已经发生过的事故教训来学习,来改进自己的安全管理呢?2014年,笔者曾应邀给某大型石化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安全管理课程开发,其中的一门课程是《向事故案例学习》,在后续多次的课程实施、检验、改进中,形成了"向事故案例学习的5步法",具体如下:搜集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20.
正首先,将"事故前的严重违法行为入刑",符合当前的安全发展形势。2019年我国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3万人以下(含交通),重特大事故实现了连续9年下降。今年4月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