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地下水源热泵回灌堵塞现象制约了地下水源热泵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其堵塞机理寻找解决方法。回灌堵塞按成因分为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三种类型。本文总结了这三种类型回灌堵塞的产生机理和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回灌堵塞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潜流型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及其模型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堵塞的机理,指出湿地堵塞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有效孔隙率减少的过程,湿地的堵塞与否,堵塞的程度如何,可由其饱和水力传导系数来表征。对几个与人工湿地堵塞有关的数学模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并探讨了一些预防人工湿地堵塞的措施以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工补给作为解决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负效应的有效措施,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但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介质堵塞问题对补给效率、运行成本及工程寿命有着显著不利影响.在收集整理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工补给类型,过程中介质堵塞机理、预测、控制和治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分析表明,介质堵塞受到介质、水源物化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影响;堵塞预测方法有水质指标法、经验公式法、数学模型法;堵塞的预防目前以水质控制为主;堵塞的治理需综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尽管有关人工补给的多种技术已日益成熟,但结合介质空间差异特征和水源条件复杂性开展的人工补给促渗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生物堵塞是指由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形成高含水量、低密度的胶状淤泥而堵塞基质床的现象。文章在综述生物堵塞形成过程及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生物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废水特性、基质特性和级配、湿地植物搭配、运行方式)和生物堵塞原位缓解缓堵解堵技术(停床轮休、原位化学解堵、原位生物解堵),最后总结了当前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今后生物堵塞的研究及防堵解堵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志建  魏丽  倪恒 《环境工程》2022,40(2):206-213+224
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最具经济效益的原位地下水处理技术之一,但在运行过程中,矿物沉淀钝化和堵塞介质孔隙、气体产生及生物活动堵塞可能引起屏障材料性能的恶化,进而影响PRB运行寿命和效率。为了减轻或解决钝化和堵塞对PRB技术应用的限制,对可渗透反应屏障钝化和堵塞的研究进展及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纳和研究,详细阐述了引起PRB介质钝化和堵塞的原因和机理,包括矿物沉淀、气体产生、pH的影响和生物膜作用等原因导致的PRB钝化和堵塞,其中矿物沉淀引起的堵塞类型分为钙基矿物沉淀、铁铝矿物沉淀、磷酸盐和硅酸盐类矿物沉淀堵塞。针对不同的钝化和堵塞,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为PRB结构改进设计、提高PRB运行效率和寿命,发展PRB成为长期有效的修复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堵塞的机理,对几个与人工湿地堵塞有关的数学模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并探讨了一些预防人工湿地堵塞的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程度的原位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湿地因其生态友好、运行费用低廉、处理效果好而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中,然而潜流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填料堵塞,导致其利用率下降、寿命缩短,但目前还缺乏简单有效的原位测定人工湿地堵塞程度的方法和仪器.为了客观地评价湿地的堵塞程度,以渗透系数法为测定原理构建了人工湿地堵塞程度原位测定法,结合压力探测和数据处理模块开发了人工湿地堵塞程度原位测定仪,并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原位测量以检验方法和仪器的可行性.实验室试验中测量了利用砂土和砾石模拟的不同程度的堵塞.结果表明:当填料砂土与砾石的质量比为2:1、4:1、8:1时,堵塞系数分别为0.69、0.84、0.91 km/d,测得的堵塞系数和填料比例显著相关,能够准确地反映堵塞程度.原位测量选择运行了1~5 a的4个潜流人工湿地(A、B、C、D湿地)进行,运行一段时间后,潜流人工湿地入口处、湿地管道破损处和使用时间较长的湿地堵塞系数较高,最高达0.998 km/d,而运行情况良好的D湿地堵塞系数在0.5 km/d以下.研究显示,原位测定结果能很好地反映湿地的堵塞情况.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及其模型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堵塞的机理,对几个与人工湿地堵塞有关的数学模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并探讨了一些预防人工湿地堵塞的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数形式递减的趋势.系统内部是否会发生堵塞与原水的成分组成、渗滤介质的有关参数、微生物的活性等都密切相关.对于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来说,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不会导致系统内部产生堵塞,而悬浮物的截留、吸附常常会造成系统表层比较严重的堵塞.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透水砖系统堵塞失效对径流控制效果衰减的问题,考察了透水砖堵塞失效演化全过程时雨水径流重金属的输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不同堵塞节点透水砖铺装径流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透水砖堵塞程度增加可显著增大其表面径流溶解态和颗粒态重金属输出,且在透水砖堵塞程度达到30%后的场次降雨输出的重金属浓度明显上升;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径流中重金属均出现了初期冲刷现象,初期冲刷效应强弱与透水砖堵塞程度呈正相关。透水砖堵塞前期各历时径流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随着堵塞加剧初期径流重金属污染风险变高,其中Cd和Pb是主要风险源。  相似文献   

1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ORP变化特征与COD去除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以及可实现污水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等特点。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来处理生活污水,氧化还原环境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可以反映系统氧化水平的高低。本论文设计了一个带有多个通气孔的毛管逆滤渗污水处理装置,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试验按照打开通气孔数量的不同被分为全封闭、半封闭(打开8个)和全打开(打开16个)三组同时进行,探讨开启不同数量通气孔时系统内外柱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以及ORP与系统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科学地设计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ORP的变化与系统通气性和COD去除率密切相关;系统通气性越好,COD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MBR反应器中硝化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正常运行工况下6个不同MBR反应器中的硝酸菌和反硝化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的MBR反应器好氧段中硝酸菌之间的相似性较高,相似性数值为78.7%~92.1%,但环境条件、进水水质及运行参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MBR反应器硝酸菌群落的差异.MBR反应器中有5种硝酸菌和3种反硝化菌,其中优势硝酸菌种以α-变形细菌(Alpha proteobacteria)、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维氏硝酸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i)为主,反硝化菌以好氧反硝化菌-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为主,说明反应器内同时存在好氧反硝化菌,推断MBR反应器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硝化和脱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及周边地区非取暖期植物叶片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采集了北京大学校园内及周边交通干线附近6种植物叶片样品,分别测定了叶蜡和叶组织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同步测定了叶蜡、叶脂、气孔密度等参数,藉以探讨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植物叶蜡和叶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证实:交通干线附近样品叶蜡和叶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校园对照.叶蜡中多环芳烃含量较叶组织高1~2个量级.叶蜡和叶组织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分布谱相似,但高环化合物更多在叶蜡中聚集,而低环多环芳烃在叶组织中占优.叶蜡多环芳烃含量与单位叶面积中的叶蜡含量成反比,叶组织多环芳烃含量与气孔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As the use of ultrasonography has become a routine procedure in the care of pregnant women, fetal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have been frequently diagnosed prenatally. During a 4-year period abdominal wall defects (AWD) were diagnosed in 14 cases, five were gastroschises and nine were omphaloceles, seven females and seven males. Concomitant malformations were present in one case of gastroschisis and in five cases of omphalocele. Eleven AWD's were diagnosed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and six pregnancies were interrupted. Eight children with AWD were born; two boys with omphalocele and one girl and one boy with gastroschisis are still alive. Alpha-fetoprotein was determined in amniotic fluid in 11 cases and also in maternal serum prior to the amniocentesis in eight cases. Chromosom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13 cases, 11 on amniotic fluid cells and two on lymphocytes from a blood sample made postnatally. Two abnormal karyotypes, 47,XX + 18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15.
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fishes from Taihu Lake, Chin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Cr,Zn,Cu,Cd,Pb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in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Aristichthys nobilis,which were caught from Meiliang Bay,Taihu Lake,a large,shallow and eutrophic lake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r,Cu,Pb,Cd contents in the edible parts of the four fish species were much lower than Chinese Food Health Criterion(1994),but the Zn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Criterion;(2)Cd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liver of fish,Pb contents were almost the same in all organs of fish,Cr contents mainly enriched in the skin and gonads,Zn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gonad(♀),and Cu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liver;(3)the total metal accumulation was the greatest in the liver and the lowest in the muscle.The total metal accumulation was the highest in C.auratus L.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fish products in Taihu Lake were still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but the amount consumed should be controlled under the Chinese Food Health Criterion to avoid excessive intake of Zn.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在滇东南地区含量最高,桂西北地区最低.表层土壤Cd、Hg明显富集,As、Cr、Cu、Ni与深层土壤含量相当;As、Cd、Hg、Pb、Zn在农田、菜地中明显高于深层土壤,Cr、Cu和Ni在各类土地中与深层土壤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Cd、Cr、Cu、Ni受地质背景控制,As、Pb、Zn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为活动影响,H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深层土壤中Cd、Cr、Cu、Ni、Cr、Zn继承了区域母岩特征,As、Hg和Pb受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漫滩表层土壤中Cd、Hg污染较重,As、Cr、Cu、Ni、Pb、Zn大部分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低顺序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Ni > Pb > Cr > Zn,Cd和Hg的生态风险指数之和占综合指数的82.43%,生态风险最高;滇东南地区重金属潜在风险综合指数最高,具重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拟除虫菊酯对DPPC脂质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DPH荧光偏振技术研究了含氰基和不含氰基两类拟菊酯与DPPC单层脂体间的相互作用。拟菊酯作用于膜的疏水区,降低DPPC脂质体的相变温度,加宽相变范围,随其浓度增加对磷脂有序排列的破坏加剧。氯菊酯具有干扰磷脂有序排列的能力,在凝胶态随其浓度的增加,P值降低幅度增大,在液晶态对P值基本无影响。氰基的导入,使北京菊酯、氯氰菊酯和杀灭菊酯既具有干扰磷脂有序排列的能力,又能产生荧光碰撞猝灭,在凝胶态,先降低P值,然后P值增大,当其浓度较大时,P值又略有下降,在液晶态,低浓度对P值影响不大,浓度较高时P值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湿地水禽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996年5月至2003年7月,使用直接计数法、样方法和专项调查法研究了湖北省湿地水禽资源,包括物种多样性、分布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共有水禽131种,隶属于7目19科58属;记录到107种,其中有黄嘴白鹭、小苇(?)、红脚苦恶鸟和长嘴剑(?)4个新记录种。按区系型分,古北界种类占优势,有80种,广布种26种,东洋种25种;按季节型分,冬候鸟为主体,有75种,夏候鸟32种,旅鸟14种,留鸟10种;按生活型分,涉禽占优势,共81种,游禽50种。湖北省水禽种群总数为159.396 9×104只,密度为101.96只/km2;种群数量在1×104只以上的有28种。角(?)(?)等24种未发现。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筛选出油青60 d菜心和特青60 d菜心分别为PAEs高/低吸收累积基因型菜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不同污染水平(20 mg.L-1、50 mg.L-1)的溶液培养试验,对比研究2种基因型菜心根系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初步探讨其与菜心吸收累积DEHP的关系.结果表明,油青60 d菜心和特青60 d菜心的根系解剖结构及其对DEHP污染处理下的响应均存在显著差异.油青60 d菜心根系和茎叶中DEHP含量均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和须根中柱直径控制,决定系数分别为0.900和0.809.特青60 d菜心根系中DEHP含量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和须根皮层厚度控制,决定系数为0.757;茎叶中DEHP含量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控制,决定系数为0.856.油青60 d菜心根系木射线细胞形状以排列规则的长方形为主,主根木栓层厚度和须根皮层厚度较小,须根中柱直径、导管数和导管直径较大,表明油青60 d菜心根系比特青60 d菜心更有利于对DEHP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自主设计的燃烧装置,对云南省6种典型乔木树种的不同器官(枝、叶、皮)室内模拟阴、明燃两种燃烧过程,收集燃烧排放颗粒物(PM2.5)并测定K、Mg等8种元素排放因子,比较不同燃烧状态释放PM2.5中元素含量的差异,同时分析各元素排放因子与可燃物自身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燃物中K、Mg和Ca元素含量较高,范围为(137.74~4670.70) mg/kg,微量元素Mn含量突出;阔叶可燃物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针叶,器官间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燃烧释放PM2.5中K、Na元素排放因子较高,范围为(0.4269~4.9321)~(0.6311~3.0856) mg/kg,微量元素Zn较高、Cu最少,范围为(0.0409~0.3670)~(0.0029~0.0458) mg/kg,常量元素高于微量;树种间元素排放因子表现针叶高于阔叶,器官间较可燃物自身差异增大;燃烧状态对排放因子存在影响,常量元素普遍表现为明燃>阴燃,微量元素无明显规律;PM2.5与可燃物各元素含量比值中,Na元素最高,其余元素占比普遍0~1%范围,微量元素含量比高于常量,针叶高于阔叶;可燃物的化学性质对其排放特性影响显著,可燃物与PM2.5的元素间相关性较高,相关水平普遍达0.600以上,器官间不同元素相关水平表现为:常量元素普遍高于微量元素,针叶略高于阔叶,叶>皮>枝,明燃高于阴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