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中国东部地区的DD—1短周期近震记录,取得尾波地动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P波起算)的衰减经验关系。据此提出尾波G值,Z和H分向为G_(Z,H)=lgA(Z,H)(τ)+2.235lgτ_(Z,H)。G_H与 G_Z之间的关系为G_H=G_Z+0.14。G_H与m_(Lg)、M_s(PEK)、m_b(NEIC)三种震级标度之间的正交回归关系为m_(Lg)=0.78G_H+1.12;M_s(PEK)=0.94G_H+0.28;m_b(NEIC)=0.76G_H+1.05。以m_(Lg)震级标度为基准,定义尾波震级M_c=0.78lgA_H(τ_H)+1.74lgτ_H+1.12。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_c的精度,震级误差一般在0.1级以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回归方法探讨建立用尾波持续时间τ确定震级的经验公式,以安徽省无线遥测台网的资料为例用lg~aτ和震中距Δ作为自变量,选择较佳形式。本文比较了使用τ的平均值(?)和各台各自持续时间的方法,也考虑了台站的校正值问题,最后提出了适合安徽台网的公式。M_D=0. 573lg~2τ+0. 00025Δ+0. 581+δ_i  相似文献   

3.
体积式应变仪能记录全球大震,根据江苏体应变数字台网记录的全球大震波形,给出了测定地震尾波衰减系数、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单台校正值的方法。由衰减经验关系lgA=G-klgτ导出的地震尾波应变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的衰减系数k=1.415,并取得以M(PEK)震级为基准的地震尾波应变台网震级公式MDC=4.02+1.04lgτ+0.74lgA±0.02,给出了江苏5个体应变台站的震级校正值,计算了近年内全球发生的35个地震震级值,平均震级标准差为0.11。尾波多点测量改善了7.6级以上大震MDC的精度,用该方法测量全球大震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南京地震台DK - 1中长周期地震记录 ,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上P波起算 )的衰减关系 ,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 ,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 88lgAH+1 51lgτH+0 73 =0 86lgAZ+1 47lgτZ+0 76 ,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 ,震级标准差S=0 1 2。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用苏03井记录到的全球大地震的井水地震图上的脉冲振幅A与相应持续时间T求得Msτ震级的公式: Msτ=1.02LogT+0.756 LogA+5.73 结果表明,所求得的震级Msτ值与地震目录的Ms震级标准差小于0.20。此方法简便,易于计算,也许是求全球大地震震级的一种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福建台网记录的台湾地区1257个地震的近震震级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近震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在比较震级残差法和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后,选用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拟合得到福建台网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量规函数,并用震级残差法得到了相应的台站校正值和介质传播方向校正值。这不仅减小了近震震级的离散度,而且使闽台两地震级标度趋于一致。然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首台近震震级的校正,首台震级经过校正后可以快速测得偏差较小的近震震级,为地震预警震级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分析了湖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资料,通过震级残差分析和最大震相平均衰减特性的估算,对现行测定M_L震级量规函数进行区域修正,得到新量规函数R_3(△),同时计算了该台网各台的台基校正值.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台网又记录的近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R_3(△)和台基校正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台网测定震级的一致性,使M_L震级误差从0.27下降至0.22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荣成、烟台、莱阳、潍坊、苍山和大山台记录的垂直向P波初动半振幅、S波与P波的振幅比、P波、S波的卓越周期及振动持续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同台址相应的模拟记录进行了对比,得出分析结果为:1 数字记录的速度震级较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平均偏小0 11,数字记录的仿真震级与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基本一致。2 数字记录的地震波参数与模拟记录一致性较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深阳6.0级地震前,震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震前较长时间里出现了地震活动的“空环”图象及震前半年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平静。不同起始震级和范围内的b值及小震频度于1978年上半年出现同步上升,同期在“空环”边缘发生了两组前兆震群。单位面积的地震频度K服从幂函数分布N(K)=A/(1+K)P,其衰减系数P也于1978年出现了异常低值。这些异常变化反映了孕震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新疆乌什台1971年以来的电感法地应力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不同震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可测范围,得到了 Ms 与可测异常范围 R 的经验方程 Ms=1.222R~(0.258)。并分析了可测异常范围内100余个异常震例,总结了异常特征及异常类型,并重点讨论了单台地应力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认为:虽然此次南黄海6.1级地震距江苏地磁台网较远,但南通台的F21测值在震前仍有历时约22个月的信度较高的异常,同时存在幅相法异常,然而希望据此做出准确的地震三要素的预报难度仍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2.
选用了江苏省地震遥测台网的4个台站所记的南黄海6.1级地震6个余震的资料(经A/D转换后得到的数字化记录),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和各台站的场地因子。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因而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阻率的各向异性方法研究了海安台地电阻率变化 ,发现海安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其2 50km范围内的M 6 0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另外 ,对今后海安台附近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整理单台水氡资料的基础上,对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短临阶段水氡异常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异常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异常的范围等。进而对该地区5级以上地震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的特征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舒干  李知堂 《灾害学》1996,11(4):16-20
尝试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自适应滤波法对江河灾害性洪水进行预测,认为加权因子个数和自适应常数的确定是关键。以荆江沙市站1950~1995年的年最高水位资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编程与计算,确定了最优加权因子个数和自适应常数,建立了适合于该站未来年最高水位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误差分析表明,自适应滤波法用于江河洪水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震级残差法和山东地震台网地震资料,修定了现行量规函数R_1(△),得到了比R_1(△)更适用于山东地区的区域量规函数R_3(△)。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油井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的力学机制和测量方法.讨论了油井套管和井壁裂隙对测定应力大小的影响.作者指出,这种影响只存在于井壁及其附近的较小范围之内,而随着距中心孔距离的增加,其附加应力场的影响则逐渐减弱.由于油井压裂所导致的廷伸裂缝的长度远远超出附加应力场的影响范围,因此延伸裂缝的形成只与远场应力相关.由13口油井的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在1300-3300米深度范围内,三向主应力值随深度的线性变化关系为:S_H=-66+0.29H,S_(it)=-124+0.23H,Sv=0.21H,这表明该地区的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断层活动归属于走向滑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