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一起使用箱式浮盘技术的内浮顶储罐闪爆事故,分析了箱式浮盘的失效原因。对比分析了箱式浮盘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要求,调研了国内箱式浮盘的使用现状和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情况。针对此次事故当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箱式浮盘的技术现状,提出了提高箱式浮盘技术水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外浮顶储罐浮盘运行过程中易发的浮盘事故,确定了浮盘运行状态监测的关键参数,并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研发了外浮顶储罐浮盘运行状态监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浮盘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提前事故预警,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减少了人工爬罐巡检的频率,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固井过程中套管用浮箍、浮鞋等附件频频发生失效事故,开展固井浮箍、浮鞋冲蚀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浮箍流场CFD有限元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不同阀芯开度下含有固相颗粒的多相流对浮箍阀体的冲蚀速率,建立了冲蚀速率与固相颗粒含量、固相颗粒大小、阀芯开启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弹簧式浮箍在开启高度L大于或等于40mm,舌板式浮箍在阀板开启角度大于50°时,能使其冲蚀速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
大型浮顶储罐浮盘密封圈雷击起火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大型浮顶储罐浮盘密封圈雷击起火原因分析,找出了浮顶储罐浮盘密封存在的安全问题,探讨了浮盘密封形式与储罐雷击起火事故的关系,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浮顶储罐雷云电场下的雷电感应危害实验模型,采用直流高压源模拟雷云,测量在不同电场环境下,浮顶储罐浮顶的雷云感应电荷量。通过研究发现,浮顶储罐浮顶感应电荷量随模拟雷云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直流电压达到7 kV时,模拟浮顶上的感应电荷为1.88×10~(-2)μС,通过计算可知,当雷云在浮顶上方时,浮顶感应电荷量约为284~852 μC,浮顶瞬间电位为400~1 200 kV。该研究说明浮顶储罐在雷云电场的感应下会产生大量的感应电荷,瞬间电位可以达到数百千伏,储罐金属附件存在一些放电间隙,会引发储罐雷电火灾事故,可伸缩式接地装置及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绝缘措施可以实现消除雷电感应火花放电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生态浮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文章对生态浮床的生态功能、分类、应用等做出介绍,重点描述了浮床的结构和设计,并对生态浮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柔性浮盖技术,以HDPE土工膜为浮盖材料,并以浙江台州黄岩废弃物生态处理场渗滤液调节池浮盖除臭系统为例,对建立垃圾填埋场调节池"柔性浮盖膜"除臭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从罐内可燃气泄漏与点火源形成原因分析内浮顶储罐存在的燃爆风险,指出罐内燃爆事故主要源于储罐铝制浮盘密封不严、罐内附件存在多处泄漏点等形成的可燃气、静电、雷击及自燃等因素,分析了内浮顶储罐灭火的难点,提出从采用浸液式蜂巢浮盘、全尺寸浮盘密封方面进行罐内可燃气泄漏控制。针对内浮顶储罐的火灾特点,提出采用干粉与泡沫耦合的灭火方式,实现快速灭火,且可防止储罐复燃。  相似文献   

9.
通过浮顶油罐密封结构优缺点的分析,找出浮顶油罐油气存在的空间及形成爆炸燃烧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浮顶油罐的火灾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浮床覆盖率对分别种植了空心菜和香根草的生态浮床系统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RT对TN,TP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CODCr,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2种浮床系统随HRT的增加其水质净化效果逐渐提高。综合考虑,HRT应保持在3 d左右;②随覆盖率的增加,2种浮床系统处理效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综合分析,2种浮床系统比较理想的浮床覆盖率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全焊接蜂巢式内浮盘控制可燃物,采用大型石油储罐主动安全防护系统控制助燃物,形成了内浮顶储罐安全环保一体化解决方案,与浮筒式浮盘、氮封系统等传统手段对比分析发现,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内浮顶储罐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研制开发的油罐浮舱检查器的结构及试验情况,试验表明采用油罐浮舱检查器进行大型储油罐的浮舱检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避免人员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典型大型浮顶储罐雷击事故分析,总结了这些事故的共性问题。结合浮顶储罐雷击形式及雷电火花放电研究,分析了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的机理。岚山输油站在等电位连接、一次密封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经过验证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大型浮顶储罐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生态浮床净化临江河重污染河水,全面考察了温度对浮床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对生态浮床系统氮、磷净化效果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在水温为2~29℃时,生态浮床对TN和T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水温超过29℃时,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温度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TP的影响.研究表明,浮床系统的最佳运行水温为25~29℃,此时浮床植物的平均株高为209.9cm,对氮、磷的平均累积量分别为69.84,19.73g/m2;浮床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8.7%~44.1%和38.6%~43.6%.  相似文献   

15.
生态浮床技术因具有净化污染、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治理。其修复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填料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概述了生态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存在问题;重点概述了生态浮床技术修复效果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如通过改善理化条件、筛选高效植物、生物-植物协同作用、细菌固定化强化技术、生态浮床构造优化等来提高生态浮床脱氮除磷效率;并展望了生态浮床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超平  罗鹏  黄中林 《环境工程》2007,25(2):61-61,82
以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调节池为例,讲述调节池浮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施工工艺,论述浮盖系统在污水调节池中应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该浮盖技术在国内填埋场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强化组合浮床净化微盐碱水体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友媛  吴亚东  孙萍  吴丹 《环境科学》2017,38(7):2850-2858
为了研究盐生植物碱蓬(Suaeda salsa)和微生物构建的组合型浮床对微盐碱水体的净化效果,构建空白对照浮床A、碱蓬植物浮床B、微生物浮床C和碱蓬+微生物组合型浮床D,在室内连续流条件下对富营养化微盐碱水体(pH值为8.5~9.0,盐度为5‰~7‰)进行动态净化实验.结果表明,碱蓬植物浮床对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32.5%、14.3%和28.2%,增加微生物人工介质后,碱蓬+微生物组合浮床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效率达到70.5%、34.7%、70.8%,其中微生物单元对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37.7%、21.6%、44.5%.碱蓬+微生物组合型浮床净化硝态氮、总氮的增效作用去除率分别为12.2%、0.3%,而在去除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增效作用;表明在微盐碱环境中,组合型浮床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受到抑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浮床C、D中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组合型浮床中微生物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与浮床D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的结果相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组合型浮床应用于净化滨海区富营养化微盐碱水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浮珠浮选法是目前一种新的微藻采收方法,其中浮珠材质对于采收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选取采收效率高的浮珠材料及其探索在采收过程中与小球藻的作用机理,以普通小球藻为例,选用目前较为常见的硅硼酸钠、空心玻璃珠、粉煤灰和乳胶颗粒作为浮珠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硅硼酸钠采收效率最高,在不添加药剂的条件下可达到63.24%。浮珠颗粒和微藻粘附过程中在16.6 nm时出现第二能穴,硅硼酸钠表面疏水性和粗糙度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几起典型的大型浮顶储油罐雷击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这些事故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型浮顶储油罐的直击雷及雷电感应模拟试验,找出大型浮顶储油罐导电片等现有防雷设施在设计和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取消二次密封装置上的导电片、安装等电位连接装置等技术措施,以有效减少大型浮顶储油罐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内浮顶储罐改造的设计、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对内浮顶储罐降耗效果进行了分析 ,认为 ,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罐 ,既可降低油品损耗 ,又降低了腐蚀和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