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分离的方法,从旱地、水田和池塘的污泥中分选出12种产絮凝剂的菌株。其中随机标号为I2、F11和G菌株的絮凝效果比较好,进一步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和助凝离子,对此3株菌进行了培养条件及絮凝条件的研究。又依据絮凝反应时凝聚团产生的快慢和大小,确定菌株I2、F11有最好的絮凝效果。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筛选产絮凝剂菌株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蔗糖20g、酵母膏0.5g、脲0.5g、硫酸胺0.2g、NaCl 5g、水1000mL、pH值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的絮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3株产絮凝剂的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GX4-1。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葡萄糖2%,酵母膏0.4%,KH2PO40.4%,pH7.0~9.0,30℃,200r/min,摇床培养2~3d。产生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2.7%   相似文献   

4.
糖蜜废液培养微生物絮凝剂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蜜废液含有大量的糖类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当糖蜜废液被稀释50倍,初始pH调至5.0,接入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150r/min、30℃摇床培养,3d后可得到絮凝性物质。絮凝物质中95%的活性成分存在于糖蜜培养液的上清液中;高岭土悬浊液的pH、絮凝剂投加量以及Ca2+的添加量都对絮凝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实验室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株Aspergillus M-25,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最大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查氏培养基培养,初始pH值为5.0,转速为140 r/min和水浴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能产生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7.15%.   相似文献   

6.
从江西南昌赣江底泥中初筛分离出3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A2。经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菌株A2鉴定为杆状细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2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pH值为7.5,温度为32℃左右。在最佳絮凝条件下,1%絮凝剂投加量对4%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8.7%。菌株A2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及其絮凝条件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黄民生  孙萍  朱莉 《环境科学》2000,21(1):23-26
用GCI培养基从曲阳污水厂污泥和俞泾浦底泥中分离出3株产生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所研制出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和碱性染料废水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助凝作用上,CaO的效果明显优于CaCl2.微生物絮凝剂(液体)适宜的投加量为1.0% ,相应的助凝剂CaO(1.0% 浓度)适宜投加量为2.0%.在研制微生物絮凝剂的过程中,适宜的摇瓶培养时间为72h,絮凝剂分离时适宜的离心条件为中高速(5000~10000r/m in).离心速度太高、时间太长不仅造成离心设备投资和能耗的增加,而且会减少离心上清液中絮凝物质的含量,从而导致絮凝效果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高效絮凝剂产生菌B212进行了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菌B212产絮凝剂的培养基成分配比(ρ)最佳方案为A4B2C1:蔗糖25g/L、尿素0.5g/L、NaCl 0.5g/L、FeSO4 0.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5、培养温度25℃、转速160r/min。在上述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42h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可达到92.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已经成为热点,本实验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种筛选、培养条件等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与探讨。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高岭土悬液为絮凝对象,在特定筛选培养基中进行菌种培养增殖,从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菌种,记为J3。在原特定的培养基基础上,对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选择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Ⅰ)、培养温度(Ⅱ)、pH值(Ⅲ)和通气量(Ⅳ)等4因素进行试验,得到了J3菌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碳氮比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12.
石油烃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克拉玛依地区的部分石油污染样品进行了富集分离,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宽,并且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最高。该混合菌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混合菌KL9-1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KL9-1的接种量、石油烃仞始浓度、初始pH、摇床转速、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都会影响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在35℃的条件下,当接种量6.0%、石油烃初始浓度1.5%、仞始pH 7.5、摇床转速120 r/min及添加200 mg/kg Tween80表面活性剂时,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都达到最高,其中稀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2.49%,稠油的降解率达到40.36%。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从苯胺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胺高效降解菌,并将其命名为LS1。经过形态特征和序列相似性对比,确定LS1为粪产碱杆菌。苯胺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苯胺浓度为1 000 mg/L以下,停留时间延长至72 h时,菌株LS1对苯胺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苯胺最佳共代谢碳源选择的实验结果显示,以1 000 mg/L为苯胺实验浓度时,抗坏血酸对菌株LS1的降解率提高最为明显,其次是甲醇、葡萄糖、淀粉、蔗糖。鉴于对方便保存和经济方面的考虑,选取葡萄糖为最佳共代谢碳源,并通过实验证明最佳投加比为苯胺与葡萄糖COD为2∶1时。  相似文献   

14.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筛选出的菌种A2反硝化能力不高的问题,采用正交法对其生长及反硝化作用条件进行优化,随后在滴滤塔挂膜进行NOX性能降解试验。实验发现,在24 h内菌种A2的反硝化脱氮能力由优化前的65.80%提高到95.58%,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在滴滤塔挂膜时间较短,且对NOX处理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耐铜细菌的筛选及其吸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电镀厂废水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高耐铜的菌株 ,它能耐受Cu2 + 的最高浓度为 560mg/L ,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吸附Cu2 + 的最佳条件为pH 5 .0 ,接触反应时间为 0 .5h ,摇床转速为 50r/min ,菌量为 1 0 0mg。在最佳条件下 ,该菌对Cu2 + 的吸附量可达 1 4 .68mg/g。  相似文献   

16.
稠油亦称重质原油,稠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组分含量较高.通过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的摇瓶发酵和稠油平板实验,从辽河油田油水样中筛选获得一株稠油降解菌AD.对菌株AD发酵所产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乳化活性、稠油降黏作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D产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降黏作用,可耐高温和高浓度盐,适用于油藏微碱性环境,稠油降黏率最高可达81.7%,与曙光油田的地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高效油脂降解菌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从取自哈尔滨市冬季生活污水管道的菌泥中分离出低温细菌24株.通过驯化、分离、纯化,筛选出8株在5 ℃下对油脂具有分解能力的细菌.经过复筛,确定5#菌为低温高效降解植物油脂的菌株. 5#菌在初始ρ(花生油)为4 000 mg/L时,以2%接种量,pH为7.2,摇床转速为120 r/min,5 ℃下培养5 d,油脂的去除率达70%以上.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发现,5#菌与假单胞菌有99%的相似度. 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认定5#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8.
以细菌生长速度、以及细菌在腐植酸微污染水中对CODMn、UV254和Color410的降解能力为筛选标准,从自来水厂实际使用的生物活性炭上分离并经驯化的20株细菌中,筛选出一株与食酸菌属菌株MN33.2(Acidovorax sp. MN33.2)同源性为99%的腐植酸降解菌。在腐植酸初始浓度为5~20 mg/L,pH为3~8,水温为20~35 ℃,以及反应时间为24 h条件下,该菌株对腐植酸微污染水样中CODMn的去除率呈现出随腐植酸初始浓度增加或水温的提高、或随pH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在腐植酸初始浓度为20 mg/L、pH为7、水温为20 ℃、反应时间为48 h条件下,该菌株对腐植酸微污染水样中CODMn的去除率达到4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