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强烈地震和引发的海啸,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广为历史罕见,在救灾工作紧张推进的同时,从事地震和海啸研究的科学家们也陷入了沉重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海啸过后谈红树林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洋海域地震海啸造成的惨剧引起了全球震惊。在为死难者哀悼并向灾民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之多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瑞典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的海啸引得举世震惊, 瞬间之内,数以十万计的平民被夺走生命,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这样的灾难,实属罕见。大自然的力量固然难以抗拒,但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违背,却在无形中加大了这次海啸的破坏力度。一些环保组织在此次灾难后经过研究指出,如果这次印度洋海啸发生波及地区的红树林和浅海珊瑚礁没  相似文献   

4.
中外大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极端的自然灾害事件,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2008年中国冻雨和汶川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对当地旅游的影响和恢复研究,从而得出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的海啸灾难过后,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珊瑚礁对于减缓海啸冲击力、减轻海啸灾难具有重要意义。一时间,原本不太为人所重视的珊瑚礁,一下子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珊瑚礁的保护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重视,这原本是好事。然而, 海啸后一些媒体和环保学者在讨论珊瑚礁的保护工作之时,对于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的消息引得举世瞩目。面对惨烈的灾情, 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公民也纷纷捐款捐物。成年人踊跃捐赠自不必说,连年仅6岁的孩子都把储币罐里的硬币捐了出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洋海啸如山而过,洗劫周边国家,留下噩梦般的记忆之后,世界各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效率向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然而,在云集的飞机、舰船和救灾物资背后,体现的不仅有千古不衰的人道主义精神, 更有大国深远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8.
《绿叶》2005,(1)
合肥工业大学志愿者自发为海啸募捐2005年1月3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新区校园里,大学生们在寒风中聚集在一起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遭受地震和海啸灾难袭击的国家和地区踊跃募捐。他们除起草了向海啸灾区募捐的倡议书、宣传单外, 还在校园网上刊载募捐消息。据悉,此次募捐款项将通过省红十字会转交给受灾地区。  相似文献   

9.
每一次灾难,好像都给了某些人抒发悲天悯人情怀的机会。上次SARS流行,有人就提出要敬畏自然,这一次印度洋海啸,我们听到的还是这一套: “我们不会因此而诅咒自然。地球厚德载物,自然化育众生,我们是地球生命,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我们庆幸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国,目前已确证有数十万人死亡,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席科学家杰夫·麦克尼针对海啸指出,“这种情况对自然界来说毫不新鲜。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人类占领了一个他们不应该占领的地区。”他认为,拙劣的沿海开发计划,比如砍伐红树林、珊瑚礁以建造养虾池,在海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11,(5):4-4
地震垃圾涌入太平洋日本强震引发的海啸将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目前,这大片的垃圾岛正在往美国西岸漂流,可能伤害海面船只,影响太平洋航线。专家估计,这堆漂浮的海啸残骸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美国海军目前正在与日本的建设公司合作,设法清除这批在洋面上漂流的残骸与垃圾。  相似文献   

12.
正@陈主编:我叫林文清,是山东寿光世纪学校八年级11班的学生。今天早上看到新闻说又有一个国家发生了强烈地震,还可能会带来海啸,很恐惧,肯定有破坏性的后果。我想问问,地震对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何影响?林文清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地震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再怎么聪明,技术再怎么发达,都始终抵挡不过大自然的力量。震后的海啸、核辐射,都可以危及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相似文献   

14.
回报社会     
最近在印度洋发生的海啸灾难牵动了全世界,香港演艺界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捐款赈灾活动, 我看到中国大陆明星也与国际同行完全同步,积极响应赈灾义演。我觉得,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名人明星是个有责任心、使命感的群体。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也接受过红十字会的救济。我记得一位发救济品的神父对我讲过一句话, 他说,如果你长大了有了能力,也  相似文献   

15.
绿色小记者     
《环境教育》2011,(8):71-74
大自然我们伤不起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韩天珂记者证HJHB0035日本地震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再怎么聪明,技术再怎么发达,都始终抵挡不过大自然的力量。震后的海啸、核辐射,都可以危及我们的生命,我们在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海啸引发近日国内一场驴唇不对马嘴的争论, 始作俑者是以反"伪科学"著称的何作庥院士。何院士 "大自然不需要敬畏"的高论甫出,立刻引发一些环保 人士前来笔战。而以何为首的"科学派"毫不示弱,出 手阔绰地给环保主义者送上"反科学"或"无知" 的高帽子。甚至有"科学卫道士"跑到纸帽子顶 上练毛笔字,"敬畏大自然岂止是反科学,简直 是反人类"!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5,(5)
上月19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中国环境大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参加了“凤凰有约——情系印尼送爱心”亲善探访团。前往今年年初受海啸、地震袭击灾情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以及棉兰省的难民中  相似文献   

19.
腾讯微博     
《环境教育》2011,(6):9-9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芾事会董事):我一直认为地球是有灵性的树木好比毛发水就是血液石油就是脂肪山脉是骨骼,现在毛发被剔除血液被污染脂肪快被抽完骨骼在被寸寸打断……我要是地球也要愤怒,也要报复人类。地震海啸干旱……!明年谁也没有船票!  相似文献   

20.
"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洋海啸带给人们的震撼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承受能 力,一些人又开始重弹"敬畏大自然"的老调。何祚庥院士针 锋相对地提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观点,这就触着了某 些人的痛处,激起了骂声。何院士长期以来反伪科学、批反科 学,干的是得罪人、冒犯人的事,在现在的中国环境下,不受 攻击才叫奇怪。北京环保学者汪永晨《"敬畏大自然"不是反 科学》(《新京报》1月11日),便试图讲出一些道理,并建议 大家对这个问题好好辨一辨。我就也来凑个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