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环境保护局不久前在厦门市召开了“全国地区编制‘八五’环境保护计划研讨会”。会上,各地代表总结交流了“七五”环境保护计划前三年实施情况;研讨了“八五”环境保护计划的基本思路,讨论了《地区“八五”环境保护计划编制技术大纲》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辽化“九五”期间由于生产装置改扩,装置“三废”排放量的增加,促使环保装置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对环保项目改造的评估,可以得出江化“九五”期间所增污染物总量.经治理削减,完全可以控制在1995年排行总量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3.
[“八五”期间港航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八五”期间,全省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到1995年底,全省200吨以上泊位达142个,其中深水泊位23个,货物吞吐能力达2796万吨,客运能力136万人次。其中,“八五”期间全省新增深水泊位13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1605万吨,客运能力70万人次。在这期间,建成了湄洲湾10万吨级航道、厦门5万吨级航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朝阳市“八五”期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及基本作法,提出了“V和五”期间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济南市天桥区13家小型企业为样本,以其经济和环保指标的历史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八五”期间济南市天桥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建立了经济发展对应环境污染的数学模型,指出了“八五”期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九五”期末进行了预测,就“九五”环境治理的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 这次全国环境统计工作会议,是在完成了“七五”计划,开始执行“八五”计划的时候召开的,它负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现在,我代表国家环境保护局对“七五”期间的环境统计工作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八五”期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一、“七五”时期环境统计工作的回顾环境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七五”期间,全国广大环境统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  相似文献   

7.
裴日昌 《福建环境》1996,13(2):19-20
根据生态具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八五”期间进行生态示范工程经二步:“九五”期间全面展开,争取在本世纪末建成生态县。从1990年开始实施以来,开展了沿海平面地区生态农业体系,滩涂资源综合开发,生态型工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锋  林肇森 《福建环境》1997,14(5):27-27
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农业部门“八五”期间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做得工作,探讨了“九五”期间,为保证福建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门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太子河“本溪河段”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分析和评价,了解和掌握了“八五”期间太子河Z“本溪河段”的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对“九五”期间“本溪河段”各段面的水持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高师昀  谭虹 《环保科技》2001,7(4):44-48
采用“八五”及“九五”期间10年的环境监测数据,对贵阳市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其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提出了一些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对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沈阳市结构性污染调整及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有一定难度,具体来讲,二类区达标难度最大,一类区相对容易,三类区是工业区,基本上就地改造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12.
大阪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汽车尾气型,同时受地貌及气候影响,这些污染会发生各种质或量的变化。通过在大阪地区连续测定同一方向上不同地点的污染浓度,可以看出大阪地区的大气污染从西向东的变化关系。同时随着空气的流动,城市的大气污染也影响到无污染发生源的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北京市区和背景区——河北兴隆县选点,对比两地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O3外,北京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高于背景区,其ρ(PM10),φ(NOx)和φ(SO2)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区的1.6,3.1和4.0倍,而背景区φ(O3)平均值则是北京市区的2.2倍;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较,夏末秋初基本上不存在SO2和NOx污染,大气污染物中超标最严重的是O3,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超标天数分别是46.9%和65.5%,其次是PM10,北京市区超标天数达到25%,背景区则全部达标;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北京市区的日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特征,而背景区日变化受人为活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立江西省各主要城市的空气洁净指数及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将试验期间预报结果和所属区域空气污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用于各省各主要城市空气洁净指数及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结合丹东市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对丹东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划分出9个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其余为二类功能区,不划三类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苏锡常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14年12月—2015年11月苏锡常地区国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发布的逐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PM_(2.5)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输送路径及苏锡常地区PM_(2.5)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PM_(2.5)浓度日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规律.PM_(2.5)浓度四季空间差异显著,不同监测站之间的差异较小.四季PM_(2.5)浓度与其它污染物之间相关性显著.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分布的空间错位,表明该地区PM_(2.5)污染与区域性污染物迁移有较大关系.苏锡常地区气流后向轨迹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春、秋季的气流主要来自西北内陆地区,夏季气流以东南和西南方向输入居多.聚类分析表明,来自内陆的污染气流和来自海洋的清洁气流是苏锡常地区两种主要输送类型,外源污染气流不仅直接输送颗粒物,还贡献了大量的气态污染物.山东南部、江苏西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及江西西北地区对苏锡常冬季PM_(2.5)浓度贡献较大,春、夏、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本地和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PM2.5与用地类型特征比较及建设性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合肥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进行分析比对,研究了合肥市明珠广场、三里街、琥珀山庄、董铺水库及长江中路五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来源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很大关系;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与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滞后关系;大气污染物SO2对合肥市的空气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空气质量与用地类型有密切的关系,远离市区的城郊地带空气质量最好,市区中绿化较好的居民小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空气质量最为严重的是市中心缺乏绿化带的主干道,尤其以上下班交通拥堵时是空气质量下降最快的时刻.最后以合肥市为例,探寻降低大气污染的建设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乐山大佛景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3种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乐山大佛景区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优良率在87%以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在低浓度水平的基础上有上升的变化趋势,达到现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总体上变化不显著。乐山大佛景区与乐山市主城区地域基本形成了"景城一体"的关系,景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受主城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对改善中观尺度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辅助作用.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方法,结合各功能区内监测道路的机动车通行量实测数据,建立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各功能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发现,海沧区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中CO的排放贡献率最高,工业区和居住区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海沧区的空气污染贡献率最大,海沧区夜间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来自于工业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生态服务区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区的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受相邻工业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城市功能区分布欠合理是导致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高排放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城市功能区划分构建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为中观尺度下的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情况提供有效的调查途径,而且能为城市功能格局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浦东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及环境状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浦东新区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与上海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进行比对 ,考察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以简便的方法建立浦东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了解空气污染物在上海市区与浦东区域的分布状况差异 ,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