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江平原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其湿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三江湿地的保护工作面临持续破坏、永续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及保护工作与时俱进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需继续坚持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并在立法保护湿地、湿地生态补偿和加强湿地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湿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外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面积急剧缩减、生态功能退化两大主要问题。而造成湿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为了切实解决湿地问题,亟需加快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并与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对比,从建立湿地开发许可制度、完善湿地保护区制度、健全湿地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对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提出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湿地为主要景观,以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为基础,兼具了湿地展示与湿地应用功能,可以提供观赏与文化的生态旅游地。而湿地公园也是湿地保护体系中的一员,所以开展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本文以高台县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高台县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未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忠梅 《环境保护》2013,41(1):38-41
我国湿地保护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湿地的法律概念,导致了湿地保护范围不明、管理体制不顺,无法遏止湿地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建立以科学概念为基础的湿地法律概念,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在我国,湿地的重要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湿地具有水陆结合的性质,围填容易、成本低廉,这些使其极易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中"造地"运动的牺牲品。近20年来,我国顺应国际社会加强湿地保护的大趋势,发布和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  相似文献   

5.
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于湿地保护与管理,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来研究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本文首先概括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湿地实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最终提出了三条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创建滨海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及利用"多规合一"优化滨海湿地空间布局。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中,有利于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滨海湿地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为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制订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湿地用途管控等长效机制,修复退化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湿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湿地多方面重要价值的详尽介绍,揭示了国内外一些湿地生态恶化状况及其原因。文章具体提出了我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些见解,如,提高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提出积极合理的湿地保护目标;确立科学的湿地保护原则,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湿地更是生态系统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对湿地的功能、生态学意义,以及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的阐述,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措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原则和生态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重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在人们的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湿地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保护包括内容,对湿地如何进行保护以及湿地保护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一一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理念,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落实湿地全面保护工作需以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或流域为整体进行综合管理。根据《方案》要求,未来将以湿地面积总量控制、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完善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湿地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湿地保护立法缺位,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刻不容缓.在专项立法之前,首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法律分析,梳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法律起到应有的作用.湿地法律概念的界定是理清相关立法的切入点.通过对国家及上海市地方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界定了滩涂湿地与海域的关系,并就上海市滩涂管理提出建议,试图理顺湿地管理中的交叉冲突,为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湿地类型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共4大类,总面积12 188.57 hm2,占深圳市国土面积的6.12%。本研究提出深圳市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湿地保护模式分重点保护湿地和一般保护湿地两个层次,重点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模式划分为防护型湿地、资源利用型湿地、水质净化型湿地和湿地公园。水质净化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水水质净化、面源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等领域。湿地公园是对城市湿地面积缩减的弥补和平衡,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研究了淮河流域1995—2007年间各湿地类型的规模变化,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辨识了湿地消长的热点区域,并研究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流域内水田、库塘等人工湿地大幅增加(净增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6.81%、4.57%);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则明显减少(净减少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06%、2.79%),且多转为人工湿地。湿地变化热点多分布于流域东部及南部;人工湿地变化热点分布连续而集中,自然湿地变化热点则稀少而分散。高程和气温对人工湿地增长热点及自然湿地减少热点的发生影响强度相对较高;社会经济与可达性因素对热点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影响强度相对较弱。整个淮河流域,湿地变化热点的发生受多种要素的耦合作用,但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首要因素是流域自然地理等背景条件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洋湖人工湿地工程实例,介绍了由三级"植物塘+人工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组成的景观型复合工艺系统。探讨了水质管理、植物管理和防堵塞管理等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共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淮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及栽培植物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淮北煤矿塌陷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对公园栽培植物营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野生植物42科95属115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7种,双子叶植物35科87种,蕨类植物1科1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属的成分相对分散,均为寡种属和单种属;植物以农田杂草为主,区系成分简单,野生湿地植物种类优势明显。2)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8个群系。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藜(Chenopodium alb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优势种群,形成大面积优势群落。3)栽培植物共计19科31属34种,主要有意杨(Populus × canadensis ‘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a)、马尼拉草(Zoysia tenuifolia)等。4)园区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外来植物共10种,其中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为安徽省首次记录。论文针对公园野生植物保护及栽培植物营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5年东洞庭湖湿地的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MapInfo Professional7.0 SCP软件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斑块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沼泽和库塘湿地受人为干扰明显且形状规则,其分维数趋近于1。(2)区域内湿地景观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所占比例差异不大,分配较均匀;多样性较低,优势度不明显;整个区域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各类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差异明显,相对破坏性较大。(3)由于人类垦殖影响,斑块间隙指数较高。上述分析,为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藏东南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藏东南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藏东南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原湿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从经济方面减轻人为不合理因素对湿地的负作用;统筹规划,发展高原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使藏东南湿地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净化中的去除机理,分别对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脱氮、除磷和重金属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提高茶园水库库区全年除污总效果的角度,给出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选择和搭配,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在低温季节对库区污水的净化效果和不同湿地植物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在人工湿地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当地的条件,有针对性地种植湿地植物或合理配置湿地植物,为人工湿地在茶园水库库区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