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曳引式电梯在运行中的振动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甚至安全性,而引起电梯振动的原因形式多样且错综复杂,潜在的故障不易被检测.本文以1部老旧电梯为案例,针对曳引式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切入其垂直方向的振动异常问题,建立多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并仿真电梯的振动响应信号,提取相应故障信息.对比检验现场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电梯振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在我国电梯光幕性能检测技术的欠缺,经常发生因其失效夹伤乘客的事故,因此本文研制一套电梯光幕综合性能检测装置,在动态条件下高效完成电梯光幕的综合性能检测。该装置一是通过采用PLC、交流伺服系统与高精度光幕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为被检光幕提供高精度定位,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二是通过采用OPC技术,实现了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实现管理系统、数据库、PLC多平台的无缝链接;三是通过研究VB与0Pc服务器的通信过程,实现了将PLC的工作状态、试验时间等数据实时采集到上位机。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尽快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精神,积极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制订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将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并列为三大高耗能特种设备。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积极筹划,决定主办全国"电梯能效测试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承办,于2009年7月28至29日在广州召开,研讨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安装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电梯相关部件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目前在电梯超高层安装技术领域流行的发展趋势是使用移动机房安装技术,电梯可根据施工需要改变提升高度,改变高度过程中钢丝绳不用更换,在这种技术下,夹钳式钢丝绳端接装置孕育而生。为了更好的对夹钳式钢丝绳端接装置进行针对性的检验,本文通过对夹钳式钢丝绳端接装置的主要特殊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其检验的重点要求,为以后检验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电梯的异常振动往往预示着电梯系统某部分故障或不协调,此振动信号可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在电梯轿厢内采集,进而通过适当处理可提取出轿厢振动的特征参数,用于电梯的故障诊断。然而电梯故障诊断的合理性取决于其特征参数的精确度,现将广义延拓法用于振动信号的优化处理,在处理离散数据上结合了插值法与拟合法的优势,有助于排除采集振动信号时产生的错误点。采用小波分解与峭度分析的方法对电梯故障特征参数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贝叶斯电梯故障诊断软件并对广义延拓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增大特征信号的分辨力度,提高电梯故障诊断的系统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紧急救援装置是电梯紧急救援系统的核心,也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紧急救援装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电梯发生停电或发生故障停梯后,能否安全快捷地救援乘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一、根据实际所需盘车力的大小,确定是装设手动盘车还是紧急电动运行装置1.实际计算和标准规定设定电梯为有齿轮曳引式单倍率,额定载荷为1000kg,蜗轮蜗杆的传动比为2:63,曳引轮半径为300mm,盘车手轮半径为150mm,平衡系数为0.4。则盘车力为:F1=1000kg×9.8N/kg×(1-0.4)×0.3m×2÷63÷0.15m=373.3N.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  相似文献   

8.
电梯平衡系数是曳引式电梯的重要性能指标,关系到电梯的性能及安全。我国现行的法规要求,新装曳引式电梯、改变了平衡系数的改造梯电梯都要进行平衡系数测试,而现行电梯平衡系数测试方法存在效率低和检测成本高的问题,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定义法的电梯平衡系数丝杆提升检测装置实现,即利用丝杆提升,依次测出轿厢重量、对重重量,再代入额定载荷、曳引比,求出电梯平衡系数,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曳引式电梯,测量过程无需载荷,简单便捷,精度高,可重复性好。本文中涉及的电梯平衡系数检测设备,已在现场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复杂的动力学环境对测试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产生巨大威胁, 为了可靠地完成测试任务, 叙述了弹载测试装置抗高过载冲击的防护措施和缓冲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内置测试设备的卵形空心弹体侵彻钢靶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结合泡沫铝的特性对防护技术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梯的故障振动为研究对象,运用EVA-625对检验工作中常见的几例典型的电梯故障振动进行检测,并将振动信号的软件处理和振动产生机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准确诊断出电梯故障所在,说明了EVA-625在振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将EVA-625运用于电梯故障振动分析和诊断中的方法。该方法兼具准确性和实用性强,能成为电梯常规检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电梯制动器难以通过可靠的仪器进行现场检测的状况,设计了便携式电梯制停参数检测装置。采用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测距技术和微机电(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对电梯制停过程中的制停距离和平均制停减速度进行测量,结合制停时间,综合判断电梯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得电梯加速度与现有方法测试结果吻合,制停距离测量误差更小,为检验人员进行电梯制停参数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人工搬运砝码进行电梯载荷试验耗时费力,存在剪切、溜梯等安全风险问题,提出利用水箱快速注水代替人工频繁搬运砝码的电梯载荷试验方法,研制了相关试验装置,无需人员来回搬运砝码即可实现自动均匀加载,避免试验过程中电梯突发剪切、溜梯等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缩短了试验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电梯载荷试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电梯检规TSG T7001—2009第2号修改单中的"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开启项目~([2])"的修订背景进行介绍。解读检规第2号修改单对"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开启项目~([2])"的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方法及判定,及GB7588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轿门的开启~([1])"的相关要求。对轿门开门限制装置~([2])设置目的,结构原理进行说明,强调该项目检验的一些注意事项。对轿门开门限制装置~([2])与轿门门锁装置的设置前提、型式试验要求、电气安全装置要求、替换性、轿厢在不同位置时轿门开启等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1常规速度测定存在的问题电梯的额定速度V是设计电梯的基本参数,也是判断在用电梯更换零部件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目前电梯行业一直沿用着GB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推荐的测速方法,即:先测出曳引电机的转速n,后测出曳引轮的节圆  相似文献   

15.
医用防护口罩测试装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医用防护口罩实际使用工况,设计了两种针对环境气溶胶过滤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装置.采集部分常用的防护口罩,分别采用TSI CERTITEST Models 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及本文研发的测试装置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测定结果比较接近,能够反映出防护口罩在环境大气中使用的情况;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相对前两者而言,在吸气阻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测得过滤效率降低近40%,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6.
电梯的平衡系数是电梯日常检验中需要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根据团体标准T/CASEI T101—2015《电梯平衡系数快捷检测方法》中的平衡系数检测方法,采用两表法的测量原理,研发了一种测量电梯驱动主机功率的装置,选择电路元件,搭建了硬件系统,编制了软件并烧录,经测试系统运行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功率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电梯物联网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减低电梯风险,解决目前在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力、监察被动后置等问题。本文认为电梯目录管理包括单位、人员、设备的市场准入,是一种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指出目录管理有助于电梯行业监管,引导市场的健康发育,概述了电梯目录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电梯目录管理的具体案例,并简要描述了基于AHP法的电梯目录管理算法。  相似文献   

18.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出现设备故障困人情况不可避免,电梯虽配置了报警铃及通话装置,但由于存在种种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向外求救。笔者运用云计算技术,结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GIS移动应用系统以及电梯云服务平台,研发了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通过按轿厢内的一键报警装置,在触发三方通话的同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该平台,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分级反馈,可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电梯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由于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往往没有针对性地建立风险预防措施。同时,电梯信息较分散,各类信息系统缺乏有效互联互通,形成了"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笔者基于检验检测机构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和GIS移动应用系统的详细数据信息,结合云计算技术,研究建立电梯公共安全云服务平台,并且搭建标准数据交换接口,对接电梯相关业务平台,归集电梯信息,形成电梯公共安全大数据。  相似文献   

20.
电梯责任保险可以发挥电梯事故赔偿和电梯安全风险预防的作用,本文探究了博弈论在电梯责任保险推广中的作用。在确定博弈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保险公司为承保方,电梯使用单位为投保方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电梯责任保险顺利推广的必要条件。最终,针对电梯责任保险推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