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一起充装台氧气瓶爆炸事故,通过对爆炸气瓶残骸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观察、内壁附着物光谱和能谱分析着重阐述了气瓶爆炸事故的起因。分析认为,由于氮气瓶错装氧气,导致气瓶内部残存烃类油被高压氧气迅速氧化分解放出热量,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引起气瓶爆炸。结合实际应用与工作经验,提出了氧气瓶安全使用的建议以及相关措施,对氧气瓶的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较为少见的充装台充装过程中氧气瓶爆炸事故,描述了事故爆炸后的现场。对爆炸气瓶碎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金相试验、内壁附着物化学成分分析和能谱分析。通过分析认定,由于误操作油脂混进氧气瓶,高压氧气和油脂接触发生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导致气瓶爆炸。结合工作经验,提出要严格气瓶充装前的检验,加强气瓶使用和经销单位的安全监管等防范措施和建议,对氧气瓶的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事故现场勘查的基础上,通过材料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与断口、碎片附着物以及充装气体成分等检测和试验,结合爆炸能量的理论估算,对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瓶体存在的脱碳、微裂纹及局部腐蚀凹坑这些类裂纹缺陷在爆炸产生的巨大载荷下诱发了气瓶的开裂及扩展,其宏观断口表现为韧脆交替的快速断裂特征。依据碎片抛射距离估算的气瓶实际爆炸能量远大于其发生物理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气瓶爆炸属于化学爆炸。气瓶内存在的碳烃类油脂有机物以及瓶阀关闭时产生的摩擦热或静电火花是氧气瓶发生化学爆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5月25日,锦西化工厂一辆汽车去盘锦,车上带有液化石油气瓶。当车行至锦州北郊,气瓶突然爆炸,当场将一名装卸工炸死。 这个气瓶是锦西县某厂制造的,筒体用5毫米钢板,上下封头手工成形,壁厚不匀。筒体与封头面对接无间隙也无衬圈。三条焊缝环焊缝一周均未焊透(其中有170毫米未焊上,有160毫米的裂纹)。那天比较热,气瓶气体超装,又加上汽车颠簸,气瓶受振,使罐内压力骤增,导致爆炸。由于装卸工坐在气瓶上,当气瓶爆炸时,气浪把他推向八、九米的高空,坠下身亡。 此次事故告诉我们:1.未经安全监察部门批准,质量低劣的液化石油气瓶,不能买,也不能用;2…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弹塑性理论对环向缠绕气瓶自紧及服役工况进行应力分析,推导得出不同工况下,气瓶的复合材料和内胆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并展开讨论。以金属内胆应力计算公式为基础,借鉴平板椭圆形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公式,给出了金属内胆表面椭圆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表明,内胆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除与裂纹几何参量、气瓶内压相关,还与气瓶制造时自紧工艺相关,同一气瓶设计,最小、最大自紧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相差36%。  相似文献   

6.
某小区居民家中发生一起铝合金氧气瓶爆炸事故,现场勘验发现爆炸现场有起火源及气瓶受到高温烘烤的痕迹。经分析气瓶爆炸的原因是瓶体受火导致材料强度急剧下降,而气瓶内气体压力逐渐升高达到气瓶的爆破压力而发生爆炸。为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建议铝合金无缝气瓶的安全泄压装置应要求是温度型与压力型(易熔合金塞与爆破片)的并联复合装置,防止因气瓶受火而发生瓶体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2014年某单位发生在装卸过程中的液氧焊接绝热气瓶爆炸事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着重通过对焊接绝热气瓶的工作原理、爆炸能量估算、相关性能试验等推断了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高度重视焊接绝热气瓶充装环节的安全、充装前的置换工作和定期检验工作,同时指出了目前国家对焊接绝热气瓶定期检验规则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在一起无缝气瓶爆炸事故鉴定检验中,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和存在其它特殊情况,对确定其爆炸性质产生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增加了爆炸气瓶瓶阀的拆解检验和对同批充装未爆炸气瓶瓶阀拆解检验,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证据,得出了结论意见。同时,对今后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及开展鉴定检验工作有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车用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近年发生爆炸事故和定期检验中合格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气瓶内胆存在裂纹、开裂等缺陷。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现役全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模拟,采用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在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模拟计算结论为现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出现的裂纹、开裂等缺陷与内胆材料强度不足和气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全复合材料CNG气瓶的设计制造阶段要充分考虑内胆材料强度,合理选材,进一步完善气瓶瓶身与瓶阀过渡区域的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检验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描述了一起消防气体灭火钢质气瓶爆炸事故,对爆炸气瓶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试验和理化试验,并分析了事故的原因,提醒制造厂家规范制造工艺,对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压无缝气瓶是一种盛装压缩气体的移动式容器 ,由于压力高 ,装卸运输频繁 ,使用环境变迁 ,往往使气瓶处于不安全状态。据统计 ,全国每年发生气瓶爆炸事故数十起。其中 ,由于超装、腐蚀、混装、撞击等原因 ,导致氧气瓶爆炸的事故十分突出。一、目前氧气瓶管理存在的问题1 违规使用瓶装氧气广泛用于冶炼、化工、电子、切割和医疗等行业。原劳动部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安全使用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疏于管理 ,违规使用现象十分普遍 ,是气瓶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1)附件损坏、丢失氧气瓶的附件有瓶阀、手轮、瓶帽(防护罩)和防…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力学计算,充氧12 MPa时,导致氧气瓶爆炸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为66.4~79.6 g。同一气瓶在不同的充装压力下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放热量不同,即所需要的油脂量不同。同一气瓶充装压力越高,瓶内的气体压缩能越高,导致气瓶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就越少。实际求解碎片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到碎片的初动能Ek,并推断气瓶实际爆炸能量。  相似文献   

13.
薛志成 《安全》2002,23(3):30-30
气瓶是一种受压容器,盛装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易燃、有毒、助燃性质,极易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为此,必须加强对气瓶储运的防火管理。1.明确气瓶设计压力,按规定充装气瓶。2.使用高压气瓶时,人应站在气口的侧面,微微开启瓶阀以检验气瓶嘴是否通畅,然后经减压阀减压,才可正式放气使用。3.所有气瓶不能靠近明火,距离10m以上为  相似文献   

14.
<正>乙炔是最危险的爆炸气体之一,具有引爆能小,爆炸浓度范围广,爆炸下限浓度低,爆炸威力大等特点。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乙炔气瓶爆炸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时有发生。笔者以下通过5起典型案例,总结了乙炔气瓶在充装、运输、使用与储存等方面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危险的乙炔乙炔属易燃易爆气体,爆炸阈值宽(空气中为2.3%~81%),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了氧气钢瓶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原因。针对2009年某市发生的一起氧气瓶内含油脂爆炸事故,系统分析了国内曾经发生的几次因油脂导致气瓶爆炸事故。油脂进入到氧气瓶内大都是由于误操作。油脂与高压纯氧接触会发生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导致爆炸破裂。分析比较发现由油脂导致的气瓶爆炸,其破坏程度不如混入可燃气体导致的气瓶爆炸剧烈,一般不是粉碎性爆炸。在正常的充氧过程中,氧气瓶温度会升高,采用变质量热力学中的方法,计算说明气瓶在充装过程中氧气温度的具体变化。充氧温度计算为充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地控制和预防。由现场压力表可知氧气瓶在充装至12MPa时发生爆炸,而氧气瓶最小爆炸压力为37.6MPa,油脂燃烧放热,计算可知致使钢瓶爆炸破裂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为66.4-79.6g。不同的充装压力下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不同,充装压力越高,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越少。  相似文献   

16.
正气瓶指公称容积不大于3 000L、用于盛装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气瓶数量已达1亿4 235万只,气瓶广泛使用在制造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等。气瓶属于特种设备,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高压气瓶、可燃气体气瓶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部分瓶装气体为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车用CNG气瓶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燃油成本的提高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气瓶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在充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气瓶燃烧、爆炸等事故也屡屡发生,使车用CNG气瓶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陆健 《劳动保护》2006,(1):84-86
随着气体工业的迅猛发展,现在,人们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几乎都离不开气瓶。它使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流动之大和所处环境之恶劣,是其它特种设备所不能比拟的。气瓶充装介质又存在燃烧、爆炸、腐蚀、毒害等危险性,具有移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因此,气瓶是一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一旦发生爆炸或泄漏,往往并发火灾和中毒,乃至引起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对社会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盛装液化气体钢瓶,在温度升高时,所装液态气体的体积膨胀,把原来的气相空间充满,使气瓶压力急剧增高,当压力超越气瓶极限强度时,致使气瓶爆炸。(2)气瓶安全装置失灵,如压缩气体气瓶安全防爆膜太厚,以致气瓶超压后,防爆膜不起作用;或者液化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我县闵桥镇一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在家中用液化石油气瓶倒气,发生气瓶爆炸,倒气当场被炸身亡.并造成妻儿受伤,财产损失。我参加了事故调查,为将事故原因分析的科学合理,表述的更贴切,更具说服力,我反复清理思路。突然间,脑中有灵感一闪:我曾经看过的《江苏劳动保护》中有过类似的案例,便在我收集的《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中查找.终于在1996年一、二期合刊上找到了题为《用“空”了的液化气瓶为什么会爆炸》一.中对爆炸原因的分析给了我和调查组同仁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最后结合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发生在倒气过程中的化学性爆炸事故。原因是由于倒残,使得被倒气瓶内气体压力失衡吸入空气,当倒气人将空、实气瓶用充气枪连接,打开阀门后.液化石油气迅速从实瓶流入空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