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汽车工业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清洁能源领域,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作为天然气的盛装载体一气瓶的发展必将会迎来新的挑战。自紧压力设计是复合材料气瓶成型工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气瓶应力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进行了力学分析,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分析研究电力设备外部发热缺陷的原因,提出电力设备外部发热缺陷的分级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现有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介绍国内外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中的火烧试验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试验形式、火源设置、温度测量要求、安全防护要求、试验温度要求、试验结果及合格指标等方面,分析各标准中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方法的异同。结果表明:国内外标准在车用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火烧试验的试验形式、通用要求、试验步骤、合格指标等方面的规定有较大差异,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火烧试验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布置方法应进一步明确;建议开展火烧试验装置的设计研发和大量局部火烧试验研究,验证火烧试验方法中关键参数的设置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车用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近年发生爆炸事故和定期检验中合格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气瓶内胆存在裂纹、开裂等缺陷。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现役全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模拟,采用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在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模拟计算结论为现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出现的裂纹、开裂等缺陷与内胆材料强度不足和气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全复合材料CNG气瓶的设计制造阶段要充分考虑内胆材料强度,合理选材,进一步完善气瓶瓶身与瓶阀过渡区域的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检验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涡流热成像检测中,缺陷信号重构可以有效评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时预防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信号重构方法都不适用于动态模式的涡流热成像检测。为了对动态模式涡流热成像检测的信号进行重构,提出了1种基于区域扫描的方法,选定区域大小及划分准则,在每帧图像相同位置划分区域,对各个区域内的温度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处理并提取结果,以此作为每个区域的重构温度,进而重构出包含所有缺陷温度信息的热像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动态模式下的涡流热成像温度信号进行重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有利于后续的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6.
火烧试验中,气瓶内流体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及气瓶壁的温度不断升高,导致气瓶破裂。基于分区求解、边界耦合数值解法和流固耦合传热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燃烧火焰模型和气瓶传热(包括气瓶壁及其内部介质)耦合模型并进行计算,得到燃烧火焰的温度场、热流密度分布与气瓶的温度场及其内部介质的温度场、流场和压力场。通过节点插值方法,实现Fluent热边界无缝转化到有限元软件Ansys中继而进行热-结构分析。利用Fluent和Ansys联合仿真模拟预测气瓶爆破时间,对于气瓶的灭火救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WDW-100万能试验机和SAMOS声发射检测仪器搭建试验平台,对车载气瓶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声发射特性研究。对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参数分析,并研究其损伤机理,得到玻璃纤维试件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最终破坏整个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声发射特征,辨别出试件失效过程中不同的损伤模式和损伤阶段,为评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用气瓶检测环节存在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结果不够客观、气瓶漏检等问题,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车用气瓶检测系统。在系统中,赋予每只气瓶一个唯一标识的射频识别标签,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将车用气瓶与具体检测环节相关联,并借助WIFI和蓝牙两种无线通信技术将检测结果自动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实现检测现场与业务报告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气瓶检测效率,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扩大了信息共享范围,提高了气瓶检测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输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综合因素影响,会出现发热、放电等缺陷,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现有的红外测温、紫外电晕检测及可见光成像手段单一。研究放电电信号与紫外成像图像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紫外成像电晕测试模型,实现放电强度的量化,设计光学系统和电子集成电路,联合红外成像技术,实现红外、紫外及可见光三波段共光路检测技术,集成度高,可获得设备检测的多维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及时发现设备的绝缘缺陷。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对车用压缩天然气(CNG)全复合材料气瓶定期检验的实际经验,对检验中发现的该类气瓶塑料内胆向内鼓包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且通过了一定的实验验证。根据鼓包成因分析,从气瓶设计、使用、检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气瓶的安全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长管拖车年增长量达到1000台。长管拖车包括高压气瓶、附件、安全附件、气瓶固定装置、车辆部分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程度热损伤的消防气瓶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检测,获得在306~420℃条件下加热后的样品在0. 2~1. 8 THz范围内的时域信号。通过样品时域幅值最大值、峰峰值与0. 2~1. 8THz范围内的折射率与吸收系数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受热温度对玻璃纤维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赫兹波透过样品后的幅值约为8. 798×10~(-6)~6. 753×10~(-6)V,峰峰值的大小为1. 5031×10~(-5)~1. 1406×10~(-5)V。加热后样品的折射率无明显变化,吸收系数略有上升。结合扫描电镜结果分析认为环氧树脂碳化导致吸收系数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钢板超声波探伤的原理,同时对不同厚度规格钢板用超声波探伤观察到的缺陷反射波波形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几种钢板常见探伤缺陷的波形特征,并从如何定性、定量判定缺陷类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轻量、节能和环保一直是国际汽车工业研究的主题。这既是国际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产业政策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发展适合这一要求,作为汽车零部件的关键部分一车用气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用全复合材料气瓶具有轻质、耐用且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很完善,本文从气瓶定期检验的结果出发,对该气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它的发展前景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在超声端点衍射法测量缺陷自身高度平均精确度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统计数学模型及F分布函数概率分析方法,将试块内危害性缺陷按小、中、大缺陷的二维尺寸特征,以缺陷自身高度为参量划分区间,对超声探伤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探伤系统对危害性缺陷的检测能力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长度>10mm、自身高度≥1.0mm的缺陷,具有90%的检测概率,并绘出了超声探伤检出概率随缺陷自身高度变化的POD/CL-h概率曲线。  相似文献   

17.
特种设备焊接接头常见缺陷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咬边、焊瘤等,焊接缺陷的存在,会严重威胁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检测和识别设备中的焊接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相控阵超声检测的优点和相控阵视图,和对以上典型焊接缺陷相控阵超声检测图谱进行识别和测量,目的是为相控阵超声检测缺陷定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MODIS红外辐射遥感数据在分析了异常热点光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火情监测模型NDTI火点指数,并通过几起较大森林火灾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该监测模型的详细算法.这种双通道比值指数和NDVI一样具有衰减仪器噪声和抵消常规大气影响的优点.研究表明,4 μm火点辐射通道和11 μm背景分量通道的组合突出了火点信息,选择合适的NDTI门限,NDTI指数能够准确检测火点,识别率可达到93%.根据对实时接收轨道的有限实测,由于使用极少的数据集数学运算操作,NDTI模型比MODIS推荐火情算法在计算速度上快两倍以上.EOS MODIS探测器具有多光谱和高光谱以及对热点监测动态范围宽的特点,MODIS的下一代多光谱探测器NPOESS NPP VIIRS同样继承了MODIS的优势,为NDTI算法模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气瓶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有的气瓶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进行挖掘,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从监管角度分别建立了4个模块,构建了气瓶决策分析系统,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决策分析系统的建立为气瓶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是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大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光学PC板、玻璃幕墙等透明构件中存在的气泡、缺胶等先天缺陷严重影响着设备的运维保障。因此,提出了一种透明构件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视觉图像特性分析了透明构件缺陷检测机制;其次,改良了高斯滤波模型,建立了边缘特征检测模型,并确立了缺陷区域分割模型,以降低环境条件的干扰;再次,在进行缺陷区域分级的基础上,建立了依据缺陷特性的强特征参数优选方法,以提高缺陷的精准分类效果;最后,搭建了双通道图像检测试验平台对典型试验对象进行了测试验证,验证了视觉图像学习方法应用于透明构件缺陷检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