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找出电梯事故的主要人为因素,并分析其间的关系,首先以53起电梯事故案例为样本,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进行电梯事故分类统计与分析;然后利用卡方检验和比值比分析HFACS上下层人因间的相关性,最后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提出预防电梯事故的对策。结果表明:安全文化缺失、违规、技能差错、监督不充分和监督违规是导致电梯事故的高频人因;精神状态差、个人准备状态、身体/智力缺陷和技术环境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安全文化缺失和资源管理漏洞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梦瑶  刘晓露  严玉琼  张苏 《安全》2023,(11):41-49
为明确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致因,降低事故发生率,基于事故致因24Model对12起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4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人员角度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动作的主要因素是一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和临时拉线不规范,基层和中层管理者未发现和制止员工的违章作业行为,高层管理者未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管理;不安全物态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类别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发生9次,占81.82%。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共计34项,发生104次。根本原因中安全管理程序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发生次数占比最高,达87.50%。根源原因是安全的重要度、一切事故均可预防、安全融入组织管理、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和安全的主体责任等缺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类及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概况,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间的56起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并对各类原因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安全管理体系缺欠7类共62项,其中,无安全技术交底或技术交底不合格、安全组织机构不合格、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方案不合格出现频次位于前三位;得出安全知识不足62项,安全意识不高58项,较管理者而言,一线操作者的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意识不高问题均占多数;得出不安全动作19类共296个,其中,安全培训缺失或不到位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缺乏和不正确使用2类不安全动作发生频率较高;得出不安全物态6类共54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安全防护栏杆缺失或存在缺陷、脚手架或作业平台搭设不规范、安全网缺失或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正相对于其他事故致因链来说,现代事故致因链把管理因素作为事故的根本原因,且将管理因素具体化,便于实践操作。依据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傅贵教授提出了行为安全的"2—4"模型,该模型为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事故的原因首先被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其中,将组织行为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两种,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共四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阶段我国煤矿的安全技术、生产设备都有大幅提高,但事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和存在不安全行为。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和不安全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构建适合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的HFACS框架。按照HFACS框架,采用SPSS13.0对515起煤矿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理分类,运用χ2检验和让步比(OR)分析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情况,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管理文化的缺失和监督不充分,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决策差错和习惯性违规。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潜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从信息认知的视角探讨并丰富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及信息加工过程,采用信息传播方法构建由外部过程和内部过程组成的安全信息认知(SIC)事故致因模型,模型包括3次主要噪声干扰、5个反馈环节、9种时间延迟现象和10次信号衰减现象;分析安全信息传递过程及其内涵,揭示安全信息的缺失和衰减现象和动态反馈机制;从发展事故理论、建立学科、完善体系和指导调查4方面提出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典型事故案例,验证SIC模型的实证效果。结果表明:SIC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为事故致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该类安全事故人因分析复杂问题,提出新的安全事故人因分析模型方法。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建立包括6层24个因素的建设工程强降雨事故(CPHRA)框架模型(HC);联用遗传算法(GA)优化连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ARMA)(GC)分析人为致因关联,绘制事故人为致因链;选取150起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典型案例进行模型验证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人因分析HC-GC模型具有更优的性能与效率;在事故人因链中,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监督不足与企业安全文化缺失是深层次因素,现场违规监管与现场安全管理漏洞是主要连接因素,技能水平低与失误违章会进一步强化事故负反馈,事故上报与响应不及时是强降雨导致建设工程事故扩大蔓延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兵吉 《劳动保护》1994,(11):36-37
改善环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刘兵吉行为学认为,行为安全与本质安全是安全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安全的机制成因,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和部队安全训练的重要前提。事故致因论证明,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相似文献   

9.
改善环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刘兵吉行为学认为,行为安全与本质安全是安全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安全的机制成因,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和部队安全训练的重要前提。事故致因论证明,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导致建筑运维阶段事故的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预防事故发生,收集146份建筑运维阶段事故报告;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进行分析,将建筑运维阶段事故致因归纳为6种事故类型和77项因素;并据此建立建筑运维阶段事故因素网络模型,确定1 769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节点度、网络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中介中心性等网络指标分析整体结构。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因素和安全管理体系因素是最容易导致建筑运维阶段发生事故的主因素,同时子因素中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作业制度缺失、应急救援预案及体系缺失、安全检查制度缺失等因素对于建筑安全运维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琳    傅贵     刘希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48-153
行为安全理论是事故分析和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10起化工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化工事故分析的有效方法。10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一线员工在涉及高温加热工艺、带压设备、有毒有害环境和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未建立或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等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且不安全物态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关;间接原因是一线员工缺乏岗位安全操作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技术等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薄弱,养成不良的安全习惯;根本原因是组织安全教育等管理程序缺失和执行不力;根源原因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的重要度等安全文化元素缺乏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原因规律,使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16—2018年深圳市84起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类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5类,其中未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占比67.86%)最易出现;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7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不安全物态共5类,其中安全保护装置缺失(占比53.57%)最易出现;事故相关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知识不足导致的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的情况;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共4类,并且事故中均存在组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欠的情况,可进一步分为6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  相似文献   

14.
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致因要素及其管理者和员工责任,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分析指出,员工应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机和环的不安全状态负主要责任,其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行为因素;管理者应该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负主要责任,其不良管理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根本行为因素;存在从不良管理者行为、到不安全员工行为、再到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只有优化管理者行为、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并监控机或环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逐渐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事故轨迹交叉论足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的运动轨迹交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玑,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恩胜  王文才  庞文娟 《安全》2020,(2):83-87,93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的事故特性和致因机理,指导人员有效辨识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的典型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事故进行了统计,并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对事故致因进行了分析,改变了传统事故原因的分类方法。将事故致因从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运行行为和指导行为4个方面进行划分,将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为事故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伤害主要来源于气体中毒或窒息,盲目施救是导致受限空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提出从个人行为控制和组织行为控制两个层面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防控措施,对有效预防受限空间作业和救援事故,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威海市的两家商场先后发生的自动扶梯在运行中梯级突然断裂的事故 ,两起事故发生的现象和结果有着十分相似之处。首先 ,这两次事故都是由独自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玩耍的小孩引起 ;其次 ,自动扶梯当时都是从上往下开 ,出事部位均是在下出口将要接近水平移动面处。所幸的是 ,这两起事故突发后由于自动扶梯保护装置动作及时 ,随即停止了运行。两名儿童的脚部被挤伤 ,鞋被挤进梯级里。报废的梯级在三到四节 ,两家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2万元左右。通过对这两起事故的技术分析 ,我们确认这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两名儿童的一只脚当时是…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杨启佳(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安全科,435101)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失误是事故致因的3个要素。而人(指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事故触发因素。从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铁矿建矿30年来发生的398...  相似文献   

20.
石峥  黄旭  杨伟峰  杨自华 《安全》2014,35(4):47-48
正引发事故的因素主要有偶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3种,其中人因则是事故产生的关键原因。据统计,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为主要致因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安全行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导致人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两类,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