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电梯液压缓冲器复位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准确度差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电梯液压缓冲器动态跟踪检测的方法及仪器。该仪器采用激光测距技术,对激光测距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完成液压缓冲器压缩行程和复位时间的测量,实现了液压缓冲器复位过程的动态监测及结果的自动计算。经现场试验表明,该仪器可以自动显示压缩行程、复位时间和绘制复位过程中的运动曲线,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为液压缓冲器的隐患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GB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在2008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使得液压电梯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并为液压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意义不亚于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电梯缓冲器是减少电梯冲顶或蹲底事故伤害的最后一道关卡,电梯聚氨酯缓冲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绝缘性好、节约空间的优点,在低速电梯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易受环境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吸收冲击的缺点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给出了新的检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时的风险,提出了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维保、监管四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与电梯轿厢、对重关系的论述,说明平衡系数取值影响电梯曳引能力大小,影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及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制动器等安全部件的选择,影响电梯启、制动加速度,说明了电梯平衡系数取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检验理论的发展及检验工作的改革.对重缓冲距项目的检验要求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实际测量变为观察划线。无论哪种检验方式都存在缓冲器越程的取值范围。电梯缓冲器越程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这一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维护保养人员不安全的存在。为此,笔者就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6.
1减行程缓冲器的应用意义 所谓的减行程缓冲器,是指电梯在其行程末端对减速进行监控时,缓冲行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仍能满足GB7588—2003对耗能型缓冲器要求的一种缓冲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相关项目的理解,分别根据对重压缩其缓冲器和轿厢压缩其缓冲器时相关项目的要求,通过推演分析,说明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是关于电梯井道两端空间和电梯具体配置(如电梯额定速度、缓冲器压缩行程、极限开关撞弓有效长度和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等)的函数,而其最小允许值与轿厢上极限开关安装位置有关,结合现场检验实例详解,对如何确定对重越程距离范围和分析判定对重越程距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提供较全面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电梯试验塔用于模拟电梯实际运行环境,对电梯整机及安全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型式试验,如电梯运行速度测试、加减速度测试、振动加速度的测试、运行噪声测试、平衡系数测试、制动能力试验、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等试验。电梯型式试验机构能够试验电梯的最大额定速度是其型式试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核定制造单位试验能力的重要依据。试验电梯的速度与电梯试验塔的提升高度有关,速度越大,需要的试验塔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液压电梯液压缸体偏差的定义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液压缸的偏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已实施六年,但仍有许多制造、安装以及检验人员对检规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的相关要求不明确。本文总结有关电梯缓冲器越程及其相应项目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并讨论如何正确确定电梯缓冲器越程以及相应项目如何正确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施行以来,在3.16项第(5)款中要求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上,施工单位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五花八门,部分检验人员对其不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意义、要求以及如何来设置和验证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电梯高效使用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低速电梯被进行提速改造。本文从电梯提高额定速度涉及的曳引系统、限速器、安全钮、补偿装置、缓冲器、导轨、底坑空间、顶部空间、平衡系数、变频器以及轿厢架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举例EVA625电梯综合性能检测仪测得的电梯提速后的舒适度来进行讨论电梯提速与舒适度的关系。最后就电梯提速在现场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S4加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组成。 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电梯对重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底平面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超出的尺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S1与缓;中器被完全压缩时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以下简称《新检规》)实施以来,检验人员对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的含义差异较大,结合本人检验经历,分析对《新检规》3.16缓冲器第五项的理解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与管理缺陷,对电梯安装质量和乘运安全有较大影响。一旦出现建筑设计与管理缺陷,轻则电梯检验不合格,重则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与管理常见缺陷对电梯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政府规划建设管理、电梯使用管理、电梯检验三个层面就消除建筑设计缺陷、加强应急救援通道的管理与检验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在源头上消除电梯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民群众乘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缓冲器具有良好的弹性、较大的吸振容量、较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在民品、军品上得到广泛使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发现聚氨酯缓冲器剥落破损、老化失效等现象。为此,本研究对聚氨酯缓冲器分别进行高温高湿、日光老化试验以及压缩、撞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可显著影响聚氨酯缓冲器老化性能,随着撞击次数增加,聚氨酯缓冲器的弹性性能逐次降低且影响不可逆。此外,进一步提出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的使用和检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门系统缺陷是载货电梯最常见的缺陷,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门系统缺陷,轻则故障停梯,重则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对载货电梯门系统中常见的缺陷进行分析,从电梯设计制造单位、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监管部门四个主体就确保载货电梯使用安全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避免因门系统缺陷而引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电梯钢丝绳的缺陷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钢丝绳存在故障隐患,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维护保养措施,保证电梯钢丝绳的寿命可以得到有效延长。不仅节约电梯的使用成本,从而大大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以其快速、非接触、检测结果形象直观等优势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电梯传统检测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检测一般方法,并对电梯电气系统元件故障红外热成像缺陷诊断的分析判断方法作了研究。通过电梯电气元件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工作的案例实践证明,红外诊断技术对于及时发现电梯电气设备的外部缺陷和部分内部缺陷非常直观有效,对保障电气设备乃至电梯的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