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自动扶梯扶手带入口区域的儿童乘坐安全为研究对象,对扶手带入口保护胶圈与扶手带的间隙设置、扶手带开口与扶手带支架的间隙设置、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触发力设置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自动扶梯扶手带入口安全装置的设置角度避免夹人事故的再次发生,使此危险区域的被动安全防护,转变成主动的危险源控制防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FMEA方法对自动扶梯各系统及部件的失效模式及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自动扶梯驱动主机、梯级链、导轨系统、扶手带等关键部件故障树模型,提出了重要部件故障危害度评估方法,研究了基于RCM的自动扶梯维护与检验技术,有利于实现自动扶梯科学维修,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对提高设备使用安全可靠性和智能运维管理能力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作为人员输送能力较强的特种设备,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被广泛使用,但是相关事故也随之增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设计不同于垂直电梯,其属于敞开式运行,运行的梯级存在梯级与梳齿板、梯级与围裙板、梯级与梯级间"三大危险缝隙"。电梯事故往往对乘梯的老人和儿童产生严重伤害。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好"紧急停止装置",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或终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1999年 ,威海市的两家商场先后发生的自动扶梯在运行中梯级突然断裂的事故 ,两起事故发生的现象和结果有着十分相似之处。首先 ,这两次事故都是由独自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玩耍的小孩引起 ;其次 ,自动扶梯当时都是从上往下开 ,出事部位均是在下出口将要接近水平移动面处。所幸的是 ,这两起事故突发后由于自动扶梯保护装置动作及时 ,随即停止了运行。两名儿童的脚部被挤伤 ,鞋被挤进梯级里。报废的梯级在三到四节 ,两家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2万元左右。通过对这两起事故的技术分析 ,我们确认这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两名儿童的一只脚当时是…  相似文献   

5.
在自动扶梯(人行道)的检验过程中,关于安全距离和尺寸的测量项目众多,特别是针对防夹装置、防护挡板以及扶手带周围距离等项目的检验,烦琐复杂且费时费力.本文简要讨论了国内自动扶梯典型事故、自动扶梯(人行道)安全距离和尺寸的检验难点以及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开发出专用工具箱,从而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偏差在安全技术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新的扶手带运行速度偏差测量方法,它以测量因扶手带速度偏差而造成的其运行距离偏差值为判断依据,不对其实际速度进行测量,从而能够避免如扶手带运行速度变化明显,单纯进行速度测量比对,检验结果符合性难以判定的不足,实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检验判断。  相似文献   

7.
自动扶梯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连续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地铁、机场、商场、写字楼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承担快速输送的运载任务。此类场所人员密集而且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及自动扶梯的正常运行,我国对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能极其重视.并有严格的检验规范。然而,自动扶梯夹人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其中,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之间间隙夹人是较为常见的事故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自动扶梯检验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间隙距离的测量能够验证自动扶梯运行状况安全与否。本文讨论了如何进行自动扶梯间隙距离的检验,分别从出入口相关距离、防护挡板相关距离、扶手装置相关间隙、梯级周围相关间隙、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相关距离等方面,通过图示等方式详细讨论了各项目的检验方法,并提及了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统计,自动扶梯梯级与围裙板之间意外夹人伤害事故在自动扶梯事故中占有最大的比例,本文以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为理论基础,以CAD、Solid Works为辅助设计工具,研究设计一种安全装置,在乘客被夹后阻止其进一步被拖入到过渡区段及水平区段,减小乘客的受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自动扶梯围裙板刚度不足的情况下,梯级与围裙板之间的间隙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扶梯围裙板刚度检测装置,对围裙板进行合适、精确的测量,确保其能承受规定的压力,保证其满足国标要求,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公共交通领域自动扶梯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自动扶梯桁架和梯级结构强度和刚度性能,研究了满载荷条件下重载自动扶梯结构强度特性。在梯级的强度分析中考虑了实际运行情况中不同于国家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载荷形式,分析了极端载荷条件下自动扶梯梯级的强度性能,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重载自动扶梯主要承重部件的强度薄弱环节。研究表明,重载扶梯桁架的最大变形处位于桁架中部,应力较大区域是桁架两端与支撑结构相连的部位,梯级的薄弱部位是主轮附近的支撑结构,梯级在偏载工况下应力最大值升高,安全系数降低。该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为自动扶梯的结构设计和检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动扶梯梯级缺失监测装置是国家安全标准GB 16899—2011的新增内容,主要是为了防止乘客踏入因梯级(踏板)缺失导致的缺口而造成被剪切或挤压的伤害。本文结合一起因梯级缺失引发的人员伤害事故案例,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从风险防控和技术法规两个层级,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电动扶梯伤人事件时有发生,虽然真正造成死亡的事故并不多。但死亡率低也不能忽视它的安全。 1伤人事故频发 2012年1月29日中午12点半左右,一名9岁男孩在北京西单新一代商城独自乘坐自动扶梯时把头探出了扶梯,被夹在扶手和楼板的夹角处身亡。  相似文献   

14.
自动扶梯是机器,即使在非运行状态下,也不能当作固定楼梯使用。本起案例中自动扶梯处于停运状态,由于其出入口处未设置护栏,自动扶梯在被乘客当作楼梯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梯级意外向下移动,造成正在梯级上行走的乘客向后摔倒受伤。本文对此次自动扶梯意外下溜故障的原因进行技术分析,根据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伤害事件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重大危险的界定,对近年自动扶梯发生的216起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发生概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四类自动扶梯事故,并对以上四类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以达到规避事故发生和保护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1.乘扶梯前应系紧鞋带,留心松散、拖曳的服饰(例如长裙、礼服等)不要被梯级边缘、梳齿板、围裙板或内盖板挂拽。2.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入口处,乘客应按顺序依次搭乘,请勿相互推挤。特别是有老年人、儿童及视力较弱者共同乘用时更应注意。3.乘客在自动扶梯梯级入口处踏上梯级水平运行段时,双脚应注意要离开梯级边缘,站在梯级踏板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请勿踩在两个  相似文献   

17.
对某商场一起自动扶梯突然停运故障进行了分析,造成故障的直接原因系该自动扶梯梯级前面的胶带受硬质物体(异物)卡入、硬质物体宽度比胶带两齿间距离宽,引起踏面齿槽变形不能保证与梳齿正确啮合引起;其经验教训可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不同使用年限的20A-2型号自动扶梯双排驱动链及其零部件进行损伤观察、缺陷分析、机械拉伸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研究了在役自动扶梯驱动链表面脱碳和贫碳缺陷、表面磨损、先期微裂纹等损伤模式及其成因。分析了在役自动扶梯驱动链可能存在的失效风险,揭示了在役自动扶梯驱动链及其零部件的主要损伤模式与溜梯事故风险二者的内在联系,提出如何对自动扶梯驱动链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建议,给出防范因驱动链断裂而造成溜梯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国内自动扶梯的事故和常见故障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其分析结果作为自动扶梯危险源识别的重要参考,并用于确定风险情节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扶梯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某型号自动扶梯自带的一种特殊功能的设计原理,根据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资料阐述了该功能的特殊性及其操作方法,通过比对国标和检规的要求论证了该功能对非操作逆转保护功能、超速保护功能和扶手带速度偏离保护功能的不良影响;根据标准、检规的规定及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促进了产品设计和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