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中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威胁三峡水库。本文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提出该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即系统防治,包括三个方面(1)生物防治措施;(2)工程防治措施;(3)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农田养分动态及非点源污染情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农田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通过资料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典型淹水区——开县农田系统的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开县施肥具有氮肥施用量大、粪尿肥在有机肥中比例大的特点;由于农用化学物不断施入,引起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积累,土壤受到污染;养分随水土流失量大,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并指出,在三峡库区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站,筛选有效控制农田养分流失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格尔煤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格尔煤田在开发建设中,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在规划的指导下建设的原则。针对所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初步成就。  相似文献   

4.
就柴达木盆地大煤沟煤矿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合理预测了煤矿建设和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提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全面预防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露天煤矿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所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与重点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重点防治水土流失,须立足于生物措施,推广“两效快速”树种和采用“漏斗覆膜”等技术;有条件开垦耕地的,可采用逐年梯带化等技术,并应由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加以宣传和组织实施,科技机构带头示范,做出样板。  相似文献   

6.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土流失特征和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根据现场实地调查资料,阐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生物工程措施、工程防治措施和农田防治措施,为水库区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滇池水污染日趋严重,致使滇池水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直接威胁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综合整治滇池水污染方案的指导思想应是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以市场经济为机制,以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措施为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入湖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利用治理工程,控制入湖污染负荷和削减湖内污染负荷;外流域引水,增加湖泊环境容量负荷和可用水量;调整滇池水体的最高功能,以利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贵州喀斯特分布面积广;森林覆盖率低;石质荒漠化面积大且集中连片;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以现代林学和生态学的观点,运用人与环境互为促进,互为制约的思想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比较深入地分析探讨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上游流域生态重建措施要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斌 《环境保护》2001,(11):26-28
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及历史生态债务等原因,生态破坏极为严重,长江中上游的生态重建可以结合西部大开发进行,其措施要点是:做好生态环境规划;加强林业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重建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适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发展农村替代能源及其他非木质产业等。就林业的社会定位问题、林水关系,生态补偿、保护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水土流失控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出发,结合大连市地表总体状况,根据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分析原理,模拟计算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地面覆盖类型、地面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等方面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表条件下控制水土流失的理论经济点和理论敏感点;定量分析了不同地表作用因子对控制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地表作用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依次为地面覆盖率、地面覆盖类型和水土流失控制距离;控制水土流失最基本的地表条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78%,地面覆盖率不得低于41%,地面不得裸露,最基本的植被覆盖类型是草地,水土流失控制距离不得低于3 603 m.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控制大连市水土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land-use pattern on rainfall-runoff and runoff-sediment relations in Zichang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From 1986 to 1997, many farmlands changed into grassland or woodland, especially the farmland in steep slope positions or far away from the river. The change of land-use pattern altered the rainfall-runoff and runoff-sediment relationships, and led to higher slope of trend curves(STCs) of annual rainfall-runoff mass curve and runoff-sediment mass curve in 1990s than that in 1980s. It is implied that more soil and water loss yielded in 1990s. In order to reduce soil los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land-use pattern and some grass or other herbaceous filter strips should be built along river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四个问题。第一,黄土高原的面积为 39.1×104km2,不是 56×104或43×104km2,其中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面积是 31.9×104km2。第二,应将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紧密结合,在治理中搞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片面地强调二者中之一,都是不正确的。第三,首先要努力防止水的流失以减少土的流失,保水的方法又主要是改土,提高土的蓄水能力。第四,1971年至1983年黄河泥沙较前减少了36%,其中水土保持的减沙量占48%,由此证明“水土保持是治黄基础”的观点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松华坝库区水污染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中昆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3):46-47,35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人群活动频繁,松花坝库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源量减少,水质下降。应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面源污染、强化水土保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等措施,坚持库区保护的中心、重点、目标和原则,实现库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坡面处理措施及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坡面措施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坏境。论文通过对石匣小流域不同处理的径流试验小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坡面综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坡耕地、开荒地相比,梯田和水平条可以有效地拦蓄地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减沙率可达64.83%~91.81%,并且阴坡上的水平条的蓄水保土作用好于阳坡,有土埂的大水平条的减水拦沙效率好于无土埂的水平条;综合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更高,对径流量的拦蓄率高达96.21%~99.38%,并且进行综合措施处理的坡面的土壤侵蚀模数都小于水利部发布的北方土石山区允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对坡面的自然封禁能够有效地控制坡面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综合水保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碳的淋溶流失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碳沿着水文路径转移到水环境的过程。尽管这些流失量有限,却对陆地碳平衡核算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了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有:对土壤无机碳(SIC)的淋溶流失研究薄弱、缺乏野外实地观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淋溶流失的过程与机制认识不足等。今后除了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外,还要综合利用同位素示踪和在线仪器观测等各种手段,开展"陆地-水生系统连续体"内多界面碳交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断流的态势、成因与科学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70年代以来,黄河持续断流,且断流情势日趋严重,它不仅发生在下游而且也已在源头出现。滔滔黄河缘何断流?70年代以来流域引黄水量剧增、到达下游水量锐减是主因;输沙需水量巨大和中游工程调节能力不足居次。归根结底,断流是人类活动所致,是人类对黄河水土资源过度利用的结果。流域降水量的丰枯波动对断流影响不大。为了缓解黄河断流,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增加生态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黄泥沙;流域外调水是缓解北方省区缺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9.
宁夏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外围草方格固沙,四周乔木林防风,核心发展经济产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五位一体"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同唱一台戏"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宁夏风沙区及周边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同市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土地盐渍化和耕地数量与质量情况动态变化、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的现状调查来分析大同市土地退化的主要成因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