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船载式河流污水净化装置进行了设计.该装置首先通过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来检测水体的污染程度,然后通过进水闸门的控制开关来决定是否进行水质的净化;在净化的过程中,依次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净化方式,大幅度降低污水中Cd2+、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和含N、P元素有毒有机物的浓度,有效中和污水的酸碱度.设计装置具有净化程度高,灵活性强,利于操作,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的污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摘与国内外动态用藻类治理污水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生物盘绕圈新体系,利用藻类使污水在排入河流时得到净化。生物盘绕圈由8m高的圆筒和缠绕着它的3000m长的透明塑料管道组成。使用前,首先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清除,以防止藻类在河流中迅速繁殖,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域的直接净化法,作为水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国外尤其是在日本颇受注目。在我国也有一些采用该法的原理进行治理的实际成绩。水域的直接净化法,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正逐渐产生积极的作用。一、何谓水域的直接净化法我们这里所讲的水域,泛指河流、湖泊、水库等。由于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4.
城市小型河流水质直接净化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跟不上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时,会使城市内或城市周围的河流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城市景观和市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快速有效地直接改善河流的水质是改善环境的重要课题。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质,根据处理设施的设置方法不同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污染物发生源对策法,它是在污水流入公共水域以前,把水中污染物减少到公共水域可以承受的负荷范围以内,如集中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厂等。另一种方法是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以减少水体污染负荷,即污染物直接净化法。本文就在日本已推广应用的几种河流污染物直接净…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菇菌丝体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测定净化过程中生活污水p H、COD、BOD5、总磷、总氮的变化,探索食用菌菌丝对校园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食用菌菌丝体对校园生活污水净化有一定的效果,生活污水中的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到79. 91%、91. 55%,但对校园生活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平菇菌丝体的接种量对校园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选择菌丝体3个接种量:3%、5%、10%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表现为3% 5% 10%。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早已注意到,水生植物能净化污水,但直到近年才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利用。作者从1959年起,先后用上海地产水葫芦等20种水生植物试图来净化苏州河、日晖港污水,以找出净化力强的植物品种,探索以水生植物净化,结合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染源的治理,对苏州河、黄浦江支流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并试验在氧化塘里种植,以提高污水净化效率,改良水质,发展水产养殖事业等。一、材料和方法污水取自上海日晖港康衢桥、苏州河恒丰路桥。在落潮开始后一小时左右采样。均用四  相似文献   

7.
一 利用自净作用的意义 众所周知,大自然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正由于如此,以致本国在无废水处理的时期,一些接纳污水的河流和湖泊,仍能保持水质洁净。 如今,一些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是其内流进了超出它自身净化能力的污染物和营养成分。为使受污染水域恢复往日状况,单依靠一些设施人为地净化,欲恢复常态是不易的。  相似文献   

8.
新沂河河道稳定塘工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亮  左玉辉 《环境工程》2003,21(2):75-77
为解决新沂河上游污水出路及沿线城镇供水危机 ,按照“清污两制 ,控源导流”的思路 ,利用新沂河北偏泓 ,构建了与供水河流全程立交、与周边水系全程封闭的污水泓道专线 ,结合一定水工设施 ,形成了全长 15 9km的五级串联河道稳定塘工程。近 4a的运行实践表明 ,河道稳定塘对污水的调蓄、净化能力显著 ,净化效率渐趋稳定 ,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具有净化污水的潜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污染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生长、生理生态、红树林沉积物、林区藻类等的影响;二是研究红树林净化污水的效能,包括红树林累积、吸收和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净化效果的研究.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树林净化污水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伏尔库塔煤矿联合公司的矿井与选煤厂的污水,属细分散相、难于沉淀的悬浮液,含煤、岩颗粒的混合物。悬浮液的浓度取决于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因素,随非固定方式而变动。在排至地面的矿井水中,悬浮液浓度为0.04—2g/l;在选煤厂净化污水的沉淀池中为60—120g/l;在沉淀池出水槽及排出水中为5g/l以上。排入乌苏河水系伏尔库塔地区的浅水河流(渔业水体)的污水,最高允许悬浮物浓度为4—12mg/l。在北极圈内的条件下,自然沉淀池不能保证污水所需净化程度;此外,污水沉淀形  相似文献   

11.
刘子俊  范仁超  王美侠 《环境科技》2005,18(Z1):155-157
论述了根治河流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从技术层面上看是要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从政策和管理层面上看是要建立一个防污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和利用.除了要研究实现这一目的而必须采取的技术手段外,还研究如何改革目前不适应河流污染有效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环境与经济政策以及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改革可以使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净化方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表流湿地属于生态治污技术的一种,在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净化和对微污染水体进行治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在安宁车木河水库上游两条河流末端应用表流湿地技术进行生态治污,并取得治污效益明显、生态功能恢复及景观改善显著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已有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三条跨界河流为例,根据饮用水源地功能和交接断面水质目标,研究通过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同时采取流域径流调节、污水资源化、枯季补水增容、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干流河道渠化与生物生态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治理河流水污染问题。利用河流水质模型QUAL-Ⅱ,对多种措施进行论证和优化,使原规划治理方案进一步得到完善。结果表明,在采取90%以上截污率截污、干流渠化和滞留塘技术、枯季补水、污水处理后不排入河流或经深度处理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后排入河流几项措施的情况下,可同时实现河流水污染治理和雨洪资源利用的目标,彻底改善深圳市水环境质量,缓解水资源难以为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河流的自净作用(自然净化作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受到污染的河流在自然过程中,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现象。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统称为广义自净作用。河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而进行的生物化学的分解作用往往称为狭义上的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这一限度内利用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对处理有机污染是经济的。所以通过研究河流的自净规律,掌握其自净能力,为控制、解决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延迟焦化装置排出的冷凝污水毒性较大,无论是排入水库前,或者在生化净化前都要求先进行专门的局部净化。这种污水的毒性大是由于它含有硫化物、酚、氰化物和致癌物(3、4-苯并芘)。这种污水的污染力极强。所以在生化净化前,要按其有机硫化物的含量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简易污水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微生物 ,也不用昂贵的设备 ,只利用废弃的乳酸菌饮料瓶 (聚苯乙烯塑料 ) ,就能够净化污水。第一工业大学教授、医学博士石井勋发明的这种技术被称为“石井方式”。采用“石井方式”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由去掉底部的乳酸菌饮料瓶无序地填充起来形成过滤槽 ,让污水在其中缓慢流动 ,再向水中充入空气 ,使多种微生物在其中得以生存和繁殖 ,并分解有机物 ,从而出现类似河流的自我净化机制。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据报道 ,这一简易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日本越来…  相似文献   

17.
河渠侧畔密生着以球衣菌为主体的生物膜,污水流过这些河段之后,氰化物等污染物质的含量明显下降。了解微生物对河水自净的机制,将对了解河水自净的机理,进而在人为条件下有效地利用这些微生物提高河水自净效率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因为河流自净和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一致,所以研究河流自净对弄清生物处理的机理也有一定作用。本试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对生物膜净化氰化物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制作两种不同材料的混凝土试块,一种由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粗砂制备;另一种由复合硅酸盐水泥与粗砂制备。用这两种混凝土试块分别在厌氧、半好氧与好氧条件下进行污水处理试验。所用的污水采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其成分以生活污水为主。净化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对污水的吸附作用及其固液相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很小,混凝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主要是依靠混凝土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组分的降解作用实现的。含有混凝土试件的反应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都要优于无混凝土试件的反应器,这说明利用生态混凝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好于单纯仅对污水的曝气。试验结果还显示,在充分给氧条件下,由复合水泥所制备的混凝土试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明显优于由普通水泥和粗砂所制备的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栅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斜生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胶珠中。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α含量、光合强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斜生栅藻(悬浮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化提高了斜生栅藻的合成代谢生理活性,延迟衰老,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