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文轩 《环境保护》2013,(16):33-35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积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重视,不少国家相继制定了环境基本法。例如,卢森堡于1965年制定《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日本于1967年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并于1993年修改为《环境基本法》,美国于1969年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加拿大于1988年制定《环境保护法》等。这些国家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无一例外地经过了多次修改,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护需求。对典型国家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经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交通在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同时也是引发大气污染、噪声、排放温室效应气体等各种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日本的环境政策在1993年开始施行的《环境基本法》框架下展开,具体到交通政策,其依据是2013年起施行的《交通政策基本法》。《环境基本法》针对的是源于交通的大气污染、噪声、气候变化问题等整体的环境问题,而《交通政策基本法》在第4条(降低交通造成的环境负荷)中规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科学、严谨地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该计划是日本成功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关键。2003年,日本环境省第一次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实施五年后。又于2008年3月公布了新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称新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4.
汪劲 《环境保护》2006,(12B):68-71
自1993年制定《环境基本法》以后,日本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政策开始针对全球环境问题和国内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问题发生转变。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提出了构建与地球共生的“环之国”的目标,开始在环境立法和政策方面强调将循环、共生、参加和国际合作等四项内容予以法制化。本文介绍了21世纪日本环境立法与环境政策的新动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汪劲 《环境保护》2006,(24):68-71
20世纪90年代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立法背景 1991年12月,日本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和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以"地球村时代环境政策的实况"为题召开了咨询会议.  相似文献   

6.
台湾“环境基本法”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伴随着争议艰辛出台.该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具有明显的特色,它整合了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领域,强调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有所突破,并强化了统一协调的监管体制.但该法内容过于原则,法律责任机制极度缺乏,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偏差.该法对我们修改环境保护法或制定环境基本法的最大启示是,在体现基本法特色的统合性与作为法律的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7.
8月6日,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驻日本使馆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枝野幸男、环境省大臣细野豪志、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等出席论坛并分别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由各种技术操作规范、行政管理制度演绎、发展起来的环境立法,已被世界各国的实践和理论确认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环境立法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与人这一“系统”的辩证的认识。本文试就苏联(《苏俄自然保护法》1960年,《乌克兰自然保护法》1960年)、匈牙利(《匈牙利人类环境保护法》1976年)、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环境保护法》1973年)、美国(《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日本(《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  相似文献   

9.
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等基本理念,强化环境行政的综合调整机能,确立以事前预防为中心的环境政策,并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进行多次修改,为最终实现其立法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韩国环境基本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8,(2):28
1、基本环境计划 规定为了全面、协调地推进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并要求在《基本环境计划》中确定下列事项:综合和长期性的环境保护政策大纲:全面、系统地雕进环境保护政策的必要事项,  相似文献   

11.
乘赴美探亲之便,笔者先后访问了美国环境保护总署第二分署、哈德逊河基金委员会、哈佛大学、美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十五个单位,并参加了在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美国水污染控制联合会(WPCF)第56届年会。一、美国环境保护法美国的环保工业立足于“立法”两个字,一切环保措施均依据国会通过的法律执行。环保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在总统办公室环境质量委员会领导下的国家环境保护署(EPA)。美国第一部有关环保法——《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于1969年制定,并于1975年修订。自1972年至1980年,美国国会又先后通过八部环保法:(1)《净水法》(1972),该法为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依据。(2)《安全饮水法》(1974),该法允许EPA限制公共饮水系统的水质。(3)  相似文献   

12.
<正>第十七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4月3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本环境省大臣望月义夫、韩国环境部部长尹成奎率团出席会议,就各国最新环境政策和全球及区域热点环境问题等深入交换了意见.陈吉宁在介绍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时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过去一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平衡和处理好发  相似文献   

13.
评价溢油处理体系,主要看其方案是否恰当和能否付诸实施,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保证。 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逐步完善了统一在有关法规下的溢油处理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抗溢油处理体系。加拿大的海洋溢油处理机构 加拿大的溢油应急计划由加拿大环境保护部及环境控制处制定。加拿大环保部应急指挥部成立于1970年,于1979年演变为海洋渔业部及环境部。环境应急部就北海溢油事故,请有关专家制定了北海溢油应急计划(AMOP),它包括:(1)溢油回收和容器系统,(2)分散油装置及战略系统;(3)燃烧、焚化系统;(4)遥控装置;(5)沿岸清除计划;(6)溢油去向,迁移及溢油的物理、化学影响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基本法诞生的时代背景 公害事件推动环境立法起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早期时日本对公害并没有警觉而任其发展。而战后的日本也是推行经济增一矢为先导政策,致力于追求经济的高度成长。在此期间,196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8.8%,1965年达9.3%。1970年高达12.9%。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工、道路、港湾等重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和破坏。这一阶段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害事件(熊本水俣病、  相似文献   

15.
周维  赵峰 《环境保护》1994,(1):17-18
环境标志是由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环境标准及规定,向某些产品颁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标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本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在联邦德国诞生,并赋以其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名字——“蓝色天使”计划.加拿大、日本于1988年开始制定环境标志规划,加拿大称其为“环境的选择”,日本称为“生态标志”.近几年,挪威、瑞典、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实施这一制度.1992年,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6.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韩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低碳绿色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把韩国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负责任的、成熟先进的一流国家,并在2010年1月13日制定了《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但是与本来的环境政策基本法、可持续发展法以及大气环境保障法等在法律地位关系以及内容冲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韩国的《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一、适应环境——15年的岁月日本环境厅成立15年来,于1986年发表了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经过了环境管理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开创环境政策新纪元的一年。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其背景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形势发生了可以称为日本的第三次对外开放根本变化的时代。以1970年秋公害特别国会为开端,暴露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形势下的工业公害,直到1975年威胁健康的矿业生产引起公害才基本得以控制。但由于公害而丧生、发生慢性公害病的损害,即使支付了损害赔偿、健康受害补偿,也无法恢复失去的生命和健康。这些事情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教训。197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日本的“环境政策评论”进行了评价,使国际经济有关组织在以后的经济计划中对环境经济的认识有了有益的变化。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时候,环境费用的投入仍达到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包存宽  尚金城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5):214-215,240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法规、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工作程序的三个环节: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实施和评价总结。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战略环境评价的具体步骤及战略环境评价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周胜 《环境导报》2000,(6):37-38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致使工业污染不断加剧。如今30多年过去了,经过政府和各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已由公害大国变成了环保先进国家,其中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尤其是针对大气污染采取的防治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日本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各种公害防止条例,对工厂、事业场实施限制指导,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因机动车尾气、小型燃烧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并着眼于全球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1 对工厂、事业场采取的限制措施日本的SO2污染问题在五六十年代非常严重。1962年日本通过了《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