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06年1月采自松花江红旗渡口到同江7个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进而探讨了河流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筛选出的8条随机引物扩增的谱带全为多态性带,其中特有条带所占比例最大(30.2%);形态分类共检测到浮游生物66种,且没有检测到7个样点的共有种类;这些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浮游生物群落相似性比较低,环境差异性较大.基于DNA指纹的聚类进一步表明,同江、红旗渡口和佳木斯的浮游生物群落较为相似而聚为一枝,哨口、肇源和哈尔滨为一枝,而松原成为单独的一枝.物种组成则将上游的红旗渡口与哨口,下游的同江与佳木斯分别划为一类,位于中间的3个样点为一类.DNA指纹主要揭示相对优势类群DNA的多态性,因此主要反映的是浮游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而物种组成在这里更多是反映与空间距离的关系,水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上游的部分个体随水流带到了下游.由此可见,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分析在河流生态系统大空间尺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揭示群落与环境关系方面,并能为水环境分子生物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蘑要依据.图4表3参21  相似文献   

2.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向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滤食性鲢鳙鱼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问题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子的DNA指纹计算机化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2个优良玉米自效系的DNA进行了RAPD分析,共筛选了250个Operon引物,其中12个引物共扩增出59个多态性产物,根据这59个多态性RAPD产物,对12个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把它们分为3个群,结果与根据系谱法的聚类结果一致。经过优选,用OPN-11扩增出的11种DNA带,建立了这12个自交系的RAPD-DNA指纹图谱。在该图谱呼弱个自交系都具有特异的DNA指纹,可以与其它自效纱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用同位素标记LZF—1 DNA指纹探针进行人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γ-32P-ATP对LZF-1DNA指纹探针作5'末端标记后,检测成都地区人群中84名随机个体的DNA指纹,获得了清晰易辨的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谱带平均数为17.667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167,探针的鉴别机率为4.862×10-10.表明LZF-1DNA指纹探针完全达到了法医学检验中鉴别个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渭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区域.为了掌握渭河浮游生物组成结构及生态环境现状,于2018—2019年分两个季节在渭河开展4次水生态调查,研究分析了渭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8门53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占比分别为43.4%、33.9%;浮游动物4...  相似文献   

7.
作为黄河下游仅存天然湖泊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枢纽,东平湖生态环境安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国北方供水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为明确东平湖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9月对全湖28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与检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生态多样性指数法、相关性分析法以及冗余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此次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3种(属),浮游甲壳动物2门10种(属),其中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浮游甲壳动物主要以桡足类和枝角类为主.浮游植物中,蓝藻门的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p.)优势度最大(Y=0.205),浮游甲壳动物中则以剑水蚤(Cyclops)优势度最高(Y=0.305).东平湖秋季浮游植物生物密度空间分布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具有较强相关性,高值均分布于湖区东部与东北岸,而湖区中、西部较低.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70、0.75与1.29,其生态多样性污染评价结果分别为清洁水平、轻污染水平与中污染水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  相似文献   

8.
张忠华  胡刚 《生态环境》2011,(8):1209-1213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佛坪三官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得的粪便样品,显现出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认定了三官庙地区有13只大熊猫个体.其中有3个家系.(3)大熊猫粪便样品的DNA指纹图,通过微机识别的个体数,准确可靠,能获得大熊猫在野外的真实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的构效关系及其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量构效关系理论和实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四尾栅藻(S.quadricanda)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生态毒性。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取决于磷原子的电正性,各取代基种类和构象对电荷分布作用显著。根据构效关系原理,磷氧双键(P=O)被磷硫双键(P=S)取代后毒性降低;羟基(-OH)被甲、乙、丙氧基(-CH3O、-CH3CH2O、-CH3CH2CH2O)取代后有机磷农药毒性依次增强;磷氧单键(P-O)毒性高于磷碳单键(P-C)。该实验中毒死蜱、辛硫磷(-CH3CH2O)毒性高于其它四种(-CH3O),敌敌畏和敌百虫(P=O)毒性高于乐果(P=S),敌敌畏(P-O)又高于敌百虫(P-C),甘氨酸异丙胺盐取代羟基(-OH)的草甘膦毒性最低。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草甘膦异丙胺盐对四尾栅藻的96 h EC50分别为6.34、6.62、59.53、82.12、141.37和7.25 mg.L-1。它们对多刺裸腹溞的48 h LC50分别为0.20、0.12、0.28、0.17、1.12和5.03 mg.L-1。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强度结果与QSAR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表征有机磷农药毒性特征的取代基团作用的毒性强弱顺序为:-OH〉=O〉-O;对四尾栅藻毒性试验结果中,由于草甘膦异丙胺盐作用于植物类靶位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对四尾栅藻毒性显著增强。综合以上研究,以构效关系理论和浮游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进行有机磷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将更加便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优势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ni关联指数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别对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柯谷灌丛的10个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优势种间关系较复杂.多物种间里显著的复合正相关关系,45个种对中的7个种对具有显著的正关联,其关联程度较高(Ochiai指数为0.645~0.858),这些关联的种对分别对环境的要求相同;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正协变,它们都是非显著关联的种对,表明在某一具体的植被类型中,种间关联与协变并无明显的内在联系.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与其它优势种间的关联性最广泛,而刺族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则无显著的关联和协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佛坪三官宙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8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作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粪便样品,呈出现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定了三官庙  相似文献   

14.
LZF-1DNA指纹探针经同位素γ^32P-ATP标记后,检测了4个家系13个体血样的DNA指纹,结果表明,父母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无误地确定了4个家系中的亲子血缘关系,LZF-1DNA指纹针在亲权鉴定中的父权概率是0.99964,达到了父权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LZF-1DNA指纹探针经同位素γ-32P-ATP标记后,检测了4个家系13个个体血样的DNA指纹.结果表明,父母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无误地确定了4个家系中的亲子血缘关系.LZF-1DNA指纹探针在亲权鉴定中的父权概率是0.99964,达到了父权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泥湾湿地是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而南泥湾湿地生态恢复对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区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南泥湾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3月、6月、9月、12月,前往南泥湾湿地6种不同干扰程度的湿地(未退化湿地、轻度退化湿地、中度退化湿地、重度退化湿地、已垦湿地-农田、已退耕还湿恢复中湿地)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共获得土壤动物3 285只,土壤样品72份。分析了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与土壤有机质、全氮、pH等6个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蜱螨目、弹尾目、小杆目个体数最多,分布也最广,即中小型土壤动物构成了研究区土壤动物的主要部分。(2)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在0~20 cm土层皆表现为垂直递减且表聚性特征明显。总体上,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湿地类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不明显,但总数差异较大。(3)南泥湾湿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含水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各理化因子与土壤动物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4)南泥湾湿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含水量、pH呈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含水量和pH对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分布而言,是重要的限制性影响因子。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南泥湾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现状,为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以及南泥湾湿地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文山三七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近年来,随着三七连作障碍的加重、道地产区租地成本增加和三七价格的上涨,三七种植区域已由云南文山道地产区向周边区域扩展,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也有一定规模种植。因此,三七产地溯源和保护对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为探讨稳定碳同位素能否作为三七药材产地溯源的指标,基于44个不同产区3年生春三七主根样品、根际土壤样品、地理气候因子数据,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及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法,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等的逐层剖析,研究了地理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主根内营养元素含量——共计49个生态指标与三七主根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7月平均温、1月最低温、纬度、经度、年均温、土壤速效锌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三七主根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主要生态因子。这8个因子的综合影响,共同决定了三七主根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变化的78.07%。对三七主根δ13C直接影响的顺序为:7月平均温1月最低温纬度经度年均温土壤速效锌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1月最低温为三七主根δ13C的最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全磷含量是三七主根δ13C最主要的决策因子,但1月最低温、7月平均温、年均温、经度的决策系数绝对值远高于其他因子,说明三七主根δ13C主要受产地温度状况和经度的影响,这4个因子地域性很强。所以,三七主根δ13C可以作为三七主根和相关产品产地溯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冗余分析(RDA)等方法,研究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泥炭藓类型、水竹类型、垂穗石松类型和灯芯草类型)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层和苔藓枯落物层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28科41属44种,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的物种组成差异性较大,但科属种的分布比较均匀;植物区系分析发现,天宝岩泥炭沼泽植被区系主要由泛热带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2类构成;PCA结果显示,同种类型泥炭藓沼泽各样地的分布较为集中,个别样地分布比较分散,但4种类型泥炭藓沼泽样地之间的差异较大,PCA二维排序图清晰显示了4种类型泥炭藓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而RDA表明,土壤容重、木本层盖度、土壤自然含水量和苔藓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成为影响其植被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显著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小组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泥炭藓沼泽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而环境水分特征是影响其植物组成分异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几种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组成可反映热带区域生物地球化学特点。海南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值,仅个别植物Cd、Hg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20.
寡核苷酸探针LZP—I进行两栖类DNA指纹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LZF-I对两栖类的3属8种28只个体的冷冻和甲醋固定的肝组织作了检测,所获DNA指纹图在个体,种和属间具有特异性,表明该针进行DNA指纹检测可为两栖动物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