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鱼类多样性,于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样采集,使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对该江段进行了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共检测出82种鱼类,包括未鉴别到种水平的罗非鱼属(Oreochromis),隶属7目19科63属,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种、长江上游特有种8种及外来物种8种。鱼类种类数在季节上呈现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的趋势,其中鲤(Cyprinus carpio)、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张氏■(Hemiculter tchangi)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均在4个季度均被检测到且具有较高的序列丰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PCoA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样本间异质性较低,物种组成相似,秋季和冬季鱼类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异质性较高。RDA分析表明水位、水流量...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和10月对椒江口(121.35°E~121.85°E,28.50°N~28.80°N)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鉴定到14大类50种,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为绝对优势种,秋季鉴定到14大类73种,优势种分别为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胸刺水蚤(Centropages sinensi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多样性指数为秋季(2.59)高于春季(1.82),生物量和丰度为春季(972.66 mg/m3和1 743.54 ind/m3)远高于秋季(65.30 mg/m3和31.94 ind/m3).总生物量和丰度的空间分布由优势种决定,春季高值区出现在咸淡水交汇的出海口处;秋季有沿河口向外递增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营养盐、盐度和溶解氧为影响春秋季椒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浮游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异质性;各物种适宜的生态环境不同.与类似河口的现状相比,椒江口的浮游动物种类丰富,可能与影响该河口的水团多样有关;与历史资料相比,椒江口4、10月份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及优势类群保持相对稳定.图9表6参44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08—2015年2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和水质调查数据,比较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变化,并运用相关性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呈现春季夏季秋季的特征,硅藻和甲藻为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硅藻丰度百分比例的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90.24%)夏季(84.25%)春季(77.61%),甲藻丰度为春季(16.83%)夏季(12.33%)秋季(10.91%)。相关性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在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度较高的夏、秋季节,第一、二优势种的Y值偏小,其他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多,均匀度也较高;而春季第一、二优势种的Y值较高,春季多样性和丰度较低。溶解氧是影响春、夏两季圆筛藻(Conscinodiscus)优势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秋季环境条件较好,可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求,种间竞争作用导致优势种Y值偏小,丰度和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丰度变化与水团的关系,以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和优势种丰度对介形类总丰度的贡献;并与东海外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四季多样性指数(H')均低于2,其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共出现浮游介形类20种,春季最多(16种),秋季最少(3种).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有短棒真浮萤(Euconchoecia chierchiae),其它的主要有后圆真浮萤(E.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aculeata)等.春季的后圆真浮萤和冬季的短棒真浮萤对总丰度的贡献最大(β>0.90).短棒真浮萤的分布对总丰度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介形类特有的变化特征.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5.
深圳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深圳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38种和浮游幼体13类,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4种,介形类1种,桡足类22种,软甲类3种,毛颚类3种,被囊类1种,多毛类2种,浮游幼体(包括仔鱼)13类。年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6.7 ind.m-3和764.0 mg.m-3,高峰均位于夏季,低谷分别位于冬、春季。种类数(包括浮游幼虫)秋季最多为43种,夏季次之为30种,冬季最少仅23种。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蔓足类幼体和桡足幼体等。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年均值分别为2.568和0.526。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有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0月)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最多,有20种,毛颚动物门4种,腔肠动物门3种;桡足纲及甲壳纲浮游动物为当地主要种类。海州湾海洋牧场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达16种,大于夏季(10种)和春季(8种)。人工鱼礁区各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丰度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P0.05),春、夏两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种类数无显著区域性差异(P0.05),而秋季对照区浮游动物种类数显著高于人工鱼礁区(P0.05)。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动物夏季种类数显著高于春季(P0.05);秋季浮游动物丰度显著低于春、夏两季(P0.0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71和2.107,春季最小,为0.380和0.554;而均匀度则在秋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14和0.224,且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夏、秋两季相似度较低,夏、秋两季群落结构更复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表温度(SST)、生物需氧量(BOD_5)、叶绿素(Chl-a)、溶解氧浓度(DO)和部分营养盐(SiO_3~(2-)-Si、NO_3~--N和PO_4~(3-)-P),且影响因素存在季节性差异。浮游植物群落丰度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滩涂区主要市地类型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物种丰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3种梯度带8类典型样地下的大型底柄动物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口滩涂区共有大型底柄动物30种,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共7纲24科25属;大型底柄动物种类南多到少为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9.48 g·m-2,平均丰度为679.04 ind·m-2,生物量由多到少为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②随着南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河口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减少趋势,生态优势度有增加的趋势,其生物种类、生物量和丰度表现为芦苇湿地>海防林带>盐碱滩.③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样地类型的物种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夏季比春季高;但生态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不明显,由春季到夏季底柄动物在物种均匀度上表现为减弱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表现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群落特征、动态演替等很大程度上受到水体理化因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对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生态过程、水质状况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长期变化以及水质现状,笔者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草海浮游动物和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两次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水质评价,并通过和以往同季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了30年来草海浮游动物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草海浮游动物种类丰富,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83属151种,其中原生动物31属60种,轮虫26属55种,桡足类15属18种,枝角类11属18种;优势种有5种,主要的优势种为桡足类的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草海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低,年均值分别为1.14和0.47。草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组成上,夏季110种,秋季75种,夏秋共有种有34种,季节更替率达77.5%;数量构成上,夏季丰度为1 505.53 ind·L~(-1),秋季丰度506.66 ind·L~(-1),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动物群落参数对草海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草海水质处于中营养-中污染水平。与历史时期相比,草海浮游动物种类变幅较小,但浮游动物丰度却大幅度降低了,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可能与草海水质的剧烈变化有关,但具体的生态过程和驱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9.
入海河口受到海水、淡水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生境复杂,其区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表征入海河口的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强度.对2010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开展研究,并分别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比较法(ABC曲线)探讨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程度.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3个季节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6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海域的主要类群.季节分布上,春季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以及各项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夏季和秋季.最高丰度(187.11个/m2)和最高生物量(69.82 g/m2)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空间分布上,底栖动物种类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各季均呈现近岸站位明显低于大陈岛附近站位的现象;夏季和秋季,生物量在S7和S8号站附近形成一个明显的高值区,其中S8在秋季生物量达到913.63 g/m2;均匀度指数则分布较均匀.本研究表明,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分布特征与多毛类的分布特点密切相关,多样性指数法和ABC曲线法对群落受污染扰动程度的评价结果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5月21日—12月7日北黄海浮游植物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及其分布、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站位聚类分析手段对北黄海浮游植物做区域划分。结果表明,4个航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2属56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5种,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为12种,其次为角毛藻属9种;甲藻门10种,种类数最多的是角藻属4种;金藻门1种。4个航次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18 103.5×104cells.m-3,平均为542.4×104cells.m-3。浮游植物丰度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2105.1×104cells.m-3)>秋季(29.4×104cells.m-3)>夏季(25.5×104cells.m-3)>春季(9.7×104cells.m-3)。4个航次浮游甲藻细胞丰度介于未检出~80.5×104cells.m-3,平均为6.9×104cells.m-3,浮游甲藻细胞丰度按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13.9×104cells.m-3)>秋季(8.5×104cells.m-3)>冬季(2.8×104cells.m-3)>春季(2.3×104cells.m-3)。北黄海重要优势种是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较为重要优势种有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季节优势种是圆筛藻spp.(Coscinodiscus spp.)、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是2.024和0.636,二者分布共同特征是北黄海南部海域和丹东鸭绿江口外部海域较低。站位聚类分析表明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地区划分主要分为3个区域:鸭绿江口区、中部区和西部区。  相似文献   

11.
滆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滆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对滆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滆湖后生浮游动物为100种,轮虫25属52种,枝角类12属21种,桡足类14属27种.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桡足幼体(copepodid)和长额象鼻潘(Bosmina longirostris).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572 L-1,轮虫数量占后生浮游动物总数的98.7%,后生浮游动物密度以春季为最大.后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为2.34 mg·L-1,生物量以夏季为最大,枝角类生物量与桡足类密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16,P<0.01),轮虫生物量与桡足类生物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5).滆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各季节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后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表明滆湖水体处于轻-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粤北三座典型中型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伟  黄成  江启明  雷腊梅  胡韧 《生态环境》2011,20(5):913-919
于2010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采集粤北地区3座中型水库(沐溪、苍村和赤石迳水库)的水和浮游植物,分析植物群落与水质,以考察季节性温度差异与鱼类养殖对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座水库分别属富营养、中营养和中营养水平,营养盐质量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种(属),群落组成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沐溪水库丰枯两季均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其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余两座水库(p〈0.01);苍村和赤石迳水库丰水期优势门类均为蓝藻,枯水期均为硅藻。3座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生物量则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透明度、总氮和悬浮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沐溪水库的营养盐和悬浮物与浮游植物群落正相关,苍村和赤石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则与水深和透明度正相关;温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类组成的季节差异上。营养盐和优势种类的季节差异造成了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一致。聚类分析将不同季节的3座水库分为2个类区,非养鱼水库苍村和赤石迳水库为第一类区,养鱼的沐溪水库为第二类区。沐溪水库库区内发展鱼类养殖业为浮游植物提供了高质量浓度营养盐(尤其是总磷),即使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仍支持蓝藻种类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红碱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科学保护沙漠湖泊生态健康,于2016—2017年调查了红碱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水质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红碱淖全年共调查到浮游动物30属35种,种类组成以轮虫为主,占比为41.67%,优势种以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唇形叶轮虫(Notholca labis)、虱形大眼溞(Polyphemus pediculu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主,种类数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61.9 L-1,变化范围4.2~326.3 L-1,年平均生物量为0.193 mg·L-1,变化范围为0.001~1.138 mg·L-1,浮游动物现存量存在季节差异,呈现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特点。浮游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  相似文献   

14.
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对澳门直接供水的水库,也是拱北水厂的重要的水源地.于2006年4月到12月,每2月一次调查了竹仙洞水库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分布,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特征.浮游植种类不多,5次采样共检到61种.在丰度上,浮游植物主要以衣藻(Chlamydomonas sp.)、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游丝藻(Planktonema sp.)和隐藻(Cryptomonas sp.)等优势种为主,在生物量上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蓝藻在竹仙洞水库的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竹仙洞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环境因子中的pH值、水位、正磷和水力滞留时间对浮游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而透明度和降雨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种类分布状况看,衣藻、游丝藻、隐藻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种类,这些种类的相对丰度在低温、低水位和较长水力滞留时间的4月份较高;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 spp.)、菱形藻(Nitzchia sp.)和裸藻门的梭裸藻(Euglena acus)3种细胞体积较大的种类分布主要受降雨量和透明度的影响,在6月、8月和12月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与其它热带-亚热带富营养型水库相比,竹仙洞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具有种类相对较少、以绿藻丰度较大的特点;直径在20 μm以上的鞭毛绿藻和丝状绿藻以及细胞较小的硅藻门的小环藻是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短水力滞留时间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的关键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于2017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分别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和50种,种类组成皆以环节动物为主;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87.11 m~(-2),平均生物量为11.13 g·m~(-2);青岛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31.36 m~(-2),平均生物量为1.44 g·m~(-2),体长为0.50~4.45 cm,Ⅱ、Ⅲ龄青岛文昌鱼占优势地位,体重为0.3~109.4 mg,优势体重组为20~40和0~20 mg,昌黎海域青岛文昌鱼个体偏小,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青岛文昌鱼资源量正在逐年减少。春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显示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境一般;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列尺度(MD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可分为5个群组,夏季可分为2个群组,群组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密切相关.为揭示汕头南澳岛环境特征,于2018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在环南澳岛近岸海域设置12个采样站位,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调查.冬季共发现浮游植物74种,以硅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3.45±1.59)×104 cells/L;春季共发现浮游植物80种,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5.23±6.02)×104 cells/L.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物种数较冬季高,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均以青澳湾S11最高,该站位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深澳湾龙须菜栽培区S7浮游植物密度相对较低,说明龙须菜规模栽培对浮游植物生长抑制效应明显.冗余分析表明,冬季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TN)和水温(WT),春季为活性磷酸盐(PO_4~(3-)-P)、亚硝酸盐(NO_2~--N)和铵盐(NH_4~+-N).上述结果表明南澳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且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与水体营养盐关系密切,其中个别样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丰度都较高,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因此,应加强海岛环境和旅游业管理,控制陆源生活污水排放,保护海岛近海环境.(图5表4参41)  相似文献   

17.
连江西牛鱼道是我国华南地区首座在水坝主体加建的过鱼通道。为了解其过鱼效果,于2013年1—12月采用张网法和堵截法对西牛鱼道过鱼种类、数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12次监测,共监测到鱼类41种,属4目9科33属,通过鱼道的鱼类以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乐山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等小型鱼类为优势种群。不同季节鱼道过鱼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4—6月过鱼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对不同月份鱼道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群。过鱼生物多样性指数8月最高、1月最低;丰富度指数5月最高、1月最低。对各月份采集的鱼类群落与水文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流速、流量、上游水位和透明度这4个因子对过鱼效果影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18.
贫营养型水库中罗非鱼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围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9~11月在贫营养型的大型深水水库(流溪河水库)中进行了围隔(体积约为85 m3)实验,分析了罗非鱼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根据水库中现有鱼类的生物量,设置加鱼处理组(2 g/m3)和无鱼对照组两组.每组有3个重复,实验开始后每周采样一次,测定水质与采集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加鱼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氮、可溶性无机氮没有明显差别,实验后期的总磷与正磷有一定差别,处理组略高于对照组.加鱼处理组浮游植物丰度及生物量、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透明度低于对照组,个体小于30μm的浮游植物种类的丰度与生物量较明显增加,浮游动物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来说,在贫营养条件下,低生物量的罗非鱼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有着明显的影响,罗非鱼排泄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摄食产生的下行效应.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浮游植物分布情况及与径流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峰华  伍玉梅  樊伟  沈新强  王云龙 《生态环境》2010,19(12):2934-2940
利用2004—2008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共10个季度月航次调查资料,结合同时期长江口径流量的数据,研究了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受长江径流影响的关系。分布情况的结果显示:同一年中,夏季调查航次鉴定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多于春季的种类数;浮游植物数量的基本趋势逐年增加,其中2008年调查航次的浮游植物数量急剧暴发;同时生物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对浮游植物与长江口径流量的关系分析得到:拟合长江口5、8月平均径流量与对应调查航次的浮游植物数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径流量与浮游植物多样度呈负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径流量与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关系都明显显著。其中长江口径流量的输入对优势种尤其是近岸低盐性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江径流把大量的N、P等无机营养物质携带入海,导致长江口水域严重富营养化,造成长江口海域的局部区域频发赤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质量浓度进行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监测,分析了梅梁湾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RR,MC-YR,MC-LR)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水体中总氮、总磷、CODMn和浮游藻类等富营养化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MCs夏季(8月份)质量浓度最高,为(0.78±0.99)μg.L-1,其次为春季(5月份)和秋季(11月份),分别为(0.43±0.96)和(0.50±1.12)μg.L-1,冬季(2月份)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为(0.14±0.27)μg.L-1;水体中MCs的检出质量浓度与常规水化学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MC-LR的质量浓度与TP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中MCs的检出质量浓度与浮游藻类生物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MCs的检出质量浓度与微囊藻及蓝藻生物量有显著相关关系,太湖梅梁湾的藻毒素主要由微囊藻属(Microcystis)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