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极电位。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电极成分,溶液成分,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因素对电极电位影响的数量级为10~1—10~2毫伏。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与原位实验,研究三维电学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场多渗漏点位置的检测能力,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为设计经济、合理、有效的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膜下电位监测法具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供电电流强弱只影响测量电位值大小,不改变其异常形态,供电强度应以保证测量电位具有较高信噪比为原则;电极系极距大小会影响对相邻漏洞的检测能力,当极距小于相邻漏洞间距时,系统可对漏点位置进行有效反映;供电电极A在填埋场顶层中部布设、B极在膜下多点相连布设的布极方式,有利于漏点检测;漏洞越大,相应位置的测量电位值越高;划痕状漏洞不易被测出。利用膜下电极系测量的电阻率剖面对漏点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并可实现渗滤液在地下扩散过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南京台旧地电场地震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台旧地电场地的十余年电阻率资料 ,讨论了电阻率变化与这一期间江苏发生的中强地震间的可能关系 ,分析了震前电阻率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 ,对该台新、旧地电场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结果也可供其他地电台参考  相似文献   

5.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6.
SF6组合电器设备逐年增多,以及部分设备运行年限较长,SF6组合电器设备发生故障也越来越多。组合电器局部放电故障极其复杂,缺陷的特性、电场分布情况无法被直观观察到,造成检测人员不能准确地分析放电缺陷。通过电场仿真分析悬浮电位放电、绝缘缺陷、电晕放电、自由颗粒缺陷4种典型缺陷,2种结构模型的电场分布情况,进一步阐释局部放电缺陷形成机理,有助于检测人员分析局部放电缺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运行电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运行引起的闪络、电腐蚀性击穿及绝缘屏蔽层断口处击穿三种故障,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对工频电压下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角度与弯曲位置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计算,找出了不同弯曲位置引发故障类型的机理,确定了弯曲角度对电场分布不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故障类型与弯曲位置密切相关,当弯曲角度低于 30°时,电场分布变化较小,可保证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330 kV输电线路安装绝缘护套的防鸟害效果,采用Ansoft对33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的轴向电位和电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330 kV输电线路而言,当绝缘护套厚度为1 cm、导线夹有效长度为50 cm时,防鸟害效果最佳;将导线、金具和均压环都包覆在内时,绝缘子高压端电场分布最优。最后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对输电线路防鸟害绝缘护套的现场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通地震台核旋观测的干扰 ,通过多种试验最终加以排除。这项工作表明 ,地震台站环境改造中要注意监测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铠装电缆的铺设要考虑到对磁、电观测的影响 ,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核旋的观测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北省夏季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嗣荣  张可慧 《灾害学》1999,14(2):23-27
应用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观测资料,NOAA卫星观测积雪面积和美国宇航局微波遥感积雪深度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年际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状况对河北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多雪时,当年河北夏季降水往往偏少;青藏高原冬季少雪时,河北夏季降水往往偏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弶港农场综合地震测报点,在进行微观观测虎皮鹦鹅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到的两次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并对观测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及异常反应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等分别作了介绍和讨论。还对动物的微观观测可能成为监视地震的一种很有希望的短临前兆手段,进行了估评。  相似文献   

12.
<正> 南黄海6.2级地震前,我们根据视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有三个台站资料出现了中短期视电阻率异常。震前几天,又相继出现自然电位不稳的现象。本文主要对上述前兆现象作一些初步总结。一、台站、资料和分析江苏省正常观测的视电阻率台(下简称地电台)有8个,多年来工作状态良好、资料连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导率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各种条件实验,指出排除这些干扰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电导率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下方农田、葡萄田经常发生“电击”现象。通过电场仿真计算、现场实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研究分析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下方地面1.5 m高处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电场仿真计算与现场实测电场效应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基本一致。通过研究输电线路下方电场效应影响因素,为电场效应的抑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地震前兆仪器发展的需要,在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不平衡幅值差动电桥”这种新型变换器电路,用之研制出了高灵敏度高稳定度的电涡流位移变换器。本文讨论了“不平衡幅值差动电桥”的设计理论及变换器性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结构简单,不受非导电介质影响的新型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比较适合地震前兆仪器应用。本文讨论了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位移特性,并讨论了传感器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植入GIS腔体时,会对原有电场产生畸变,从而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对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的不同植入位置进行电场计算,得到了不同植入位置时传感器对原有电场的畸变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置式传感器的植入原则。结果表明:当传感器平面与 GIS 外壳呈水平或处于 GIS 预留腔体内时,传感器对原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综合灵敏度的考虑,可将传感器平面与腔体外壳呈水平布置。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安丘电感法地应力站位于郯芦断裂带上。自1969年9月开始观测以来已有十二年的资料。1978年仪器室改建成恒温室,安装了简易温度调节装置,全年大部份时间室内温度保持在20℃,夏季温度可29.5℃。观测曲线呈现规律的年变化形态。1981年8月中旬深、浅两个井孔三个方向上的六个元件观测值同时出现程度不同的逐渐下降变化,改变了原正常的年变形态。其中尤以灵敏度较高的 NE60°向元件测值下降幅度较大,至9月上旬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50和150微亨(图1)。观测时仪器萤光屏上出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固定铁磁影响环境和无铁磁影响环境中磁变仪的定向问题,并对《地磁台站观测规范》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16,(3)
气溶胶对可见度、人体健康、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基于2014年夏季南京江心洲地区外场观测实验数据,对气溶胶的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粒子密度、混合状态,以及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集中分布在50~120 nm之间,平均粒径79 nm,总数浓度波动较大,范围为2 000~50 000 cm~(-3),平均值在9 000 cm~(-3)左右;在本次观测中,新粒子生成事件较少;气溶胶主要为内混状态,存在少量外混状态(约占1.5%);气溶胶密度主要分布在1.2~1.7 g/cm~3之间,气溶胶粒径越大,密度越大,表明大粒子中无机物含量多,有机物含量低;粒子密度日变化与化学成分日变化相关性较好;70%的气溶胶中含有黑碳,200 nm气溶胶中黑碳质量分数最高为7.07%。气象因素对气溶胶微物理特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