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莲花山断裂以东长埔—西岭一带的内生锡矿化在成因上主要与燕山早期(J_3)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矿质主要来自富锡中酸—酸性同熔型混源岩浆。矿带、矿田、矿床定位严格受线形断裂构造及其结点控制。并以火成岩和断裂格局作为主要地质标志,探讨了区内锡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的副矿物(其中包括锆石)是金属元素和挥发组份的主要富集者,也是岩浆杂岩的成矿专属性指示剂之一。但是直到最近对金属元素在副矿物中的存在形式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作者利用MS—46型电子探针,对苏联不同时代(锡和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了早先对于矿化花岗岩成因的论述和金属元素及挥发份元素在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中的分布特点。作者研究了下列各时代的稀有金属和锡矿化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3.
<正> 对南威尔士新英格兰三个地区的锡矿化花岗岩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是否有可用来区分锡矿化花岗岩和无锡矿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准。锡的中子活化分析结果与别处报导的结果一致,锡矿化花岗岩的锡含量为15—30微克/克,而无锡矿化花岗岩一般为5微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世界上的原生锡矿床大部分是产在浅带或中带侵入花岗岩类之中或其附近,只是在比较特殊的地区,次火山酸性侵入岩和熔岩才可能是锡矿化的重要围岩(例如玻利维亚和其它地区),绝大部分矿床都局限于古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岩背锡矿为例,对火山—斑岩型锡矿床中的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作了扼要总结;指出在锡矿床中Sn与F的地球化学异常有“形影关系”,并对其形成的地球化学原因作了分析,揭示了氟异常与锡矿化的内在联系。论证了氟的地球化学异常在火山—斑岩型锡矿床普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年轻的Afu花岗杂岩面积约373公里,在144±2百万年前侵位。它位于尼日利亚年轻花岗杂岩组的最南部,并与早侏罗到晚侏罗世期间侵位的其他年轻花岗岩套非常相似。杂岩体提供了年轻花岗岩区冲积的锡-铌铁矿矿化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北武夷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武夷东部山前铜钹山出露一套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具高硅、富碱、过铝、铁镁含量低及富Rb、Th、Ce、LREE,贫Nb、Hf、Yb、Y,δEu变化较大等特点。区内花岗岩类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具一致性,主要形成于晚燕山造山后期构造回返的类裂谷拉张环境中。该套杂岩是由于壳幔作用促使钙碱性岩浆活动的残留源区再次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混入其中,产生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质花岗岩浆结晶分异形成。  相似文献   

8.
江西会昌锡坑迳锡矿田地处武夷山成矿带,由岩背、淘锡坝、凤凰岽、苦竹岽等4个中-大型矿床组成。本文介绍了该矿田的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岩浆岩的分布、形态及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介绍了查明的数处矿床矿化特点,总结了锡矿的成矿规律,认为密坑山白垩纪花岗岩是锡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受体火山机构及北东、北西向断裂的复合控制下,矿液沿有利构造部位成矿。本文认为锡坑迳矿田锡矿类型主要有四种:斑岩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  相似文献   

9.
<正> 马来西其西部锡矿床存空间分布上与出露的花岗岩密切相关,并显然分成两个主要矿带,其一与曼因山脉伴生,其二与东海岸的花岗岩伴生。矿床多半位于主要酸性侵入体两侧,完全在花岗岩接触带内侧的矿体少而小;沿花岗岩侵入体接触带,矿床分布不稳定,就曼因山脉区而言,其西侧的锡矿化发育程度比东侧强得多。在东带,从经济价值的观点来说,彭亨联合矿山的原生矿床大大超过这里已知的任何其他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头郑火山侵入杂岩为例,针对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侵入岩“三位一体”的成因假说提出质疑和讨论。该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演化并不遵守“三位一体”的演化规律。其证据是:①侵入岩与火山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化学成分间断;②控制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变化的矿物相与侵入岩的矿物相并不吻合;③侵入岩的锶初始值明显小于火山岩。作者认为,导致侵入岩与火山岩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源区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 引言 在中三迭世的上拉丁尼期与下喀尼期之间,在南阿尔卑斯,尤其是在多洛迈茨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从而造成大量火山岩体(主要为水下)的侵位;这些火山岩体充填了安尼塞和拉丁尼碳酸盐建造之间的盆地。普雷达佐火山岩系四周呈环状岩墙产出的二长岩和花岗岩两个侵入杂岩体的侵位,以及蒙  相似文献   

12.
正镶白旗火山杂岩为一不规则的穹丘状地质体,它是由渐变过渡的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碎斑熔岩和次火山岩构成的一个整体.可初步划分出三个近似同心环带.中环的流纹质碎斑熔岩是火山杂岩的主体,它的众多特征反映出初始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在地下经过了较好的结晶分异,在地下——地上某个范围内存在隐爆——侵出区.火山作用是以小规模隐爆伴随缓慢的向上侵出为主.作用时间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火山岩.正镶白旗火山杂岩属太平洋岩系钙碱质系列,原始岩浆由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熔体的混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会昌县淘锡坝大型锡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局部膨大形成厚达数十米的"锡矿包"。通过研究构造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今已积累了各地区花岗岩类中稀有元素和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的大量资料。数据的加工通常在於计算不同地区花岗岩类或某些侵入杂岩和岩体的元素平均含量,然后将计算的平均值与全球性克拉克值,或与其他地区同类侵入岩的含量进行对比,以便查明地块、个别建造、杂岩及岩体的地球化学专属性。在研究少量元素的行为时,很少考虑它们与造岩氧化物的关系,也很少注意成矿元素和稀有元素在侵入杂岩和岩  相似文献   

15.
华南板块北缘(江西萍乡段)伸展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板块北缘江西萍乡武功山地区发育的穹窿状变形变质体属岩浆核杂岩,其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与经典的变质核杂岩有相似之处。但其核部是花岗岩,它主要是花岗岩浆强力底辟侵位引起地壳局部隆升和伸展滑覆,在这些伸展滑覆体系之下。掩盖了大片的含煤岩系地层,因此,该区是寻找隐伏煤田的理想靶区。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各种岩浆建造中,碱性和超基性-碱性杂岩类岩石以明显富含Sr、Nb、Zr、Ti和Ba而显得十分突出。Sr和Ba的最高浓度出现在碳酸岩和钠质火成岩类霞石正长岩中。我们研究了科拉半岛、乌克兰、东萨彦岭、北西伯利亚和阿尔丹以及东非某些火山的碳酸岩杂岩体的超基性、碱性、霓长岩化岩石和围岩中Sr和Ba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 印杜斯特里阿尔矿床分布在奥姆苏克昌凹陷的南部,产于左奥姆苏克昌岩体的淡色花岗岩中。该岩体的花岗岩是白垩纪时代同源岩浆的火山深成杂岩体的组成部分。根据矿床坑道和表面的观察,证实了岩体是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 晚白垩纪的凤翩山花岗杂岩(图1)位于日本西南部山口县城西北约八公里处,由于一些重要原因而引起人们的特别注目。从地质环境上看,它独立地产在山阳花岗岩省与山阴花岗岩省之间,而从地球化学上看,发现该杂岩及其附近具有钴、硼的高度富集。Kato(1912)注意到针状电气石的产状,首先描绘了杂岩范围内的药王寺铜矿床。此后他又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对伴生矿床及花岗杂岩本身的地质和矿物特征几乎未作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叠置在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中生代岩浆岩的时代、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中生代岩浆作用特提斯陆内俯冲和碰撞—古太平洋俯冲走滑的动力学背景。在230-150Ma间,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的水平碰撞缩短,华夏西南部是离散陆块的陆内俯冲,其结果在华夏陆块形成大规模高Isr低εNd(t)的S型花岗岩。145-90Ma间,在特提斯构造域深部构造效应的基础上叠加了古太平洋的俯冲走滑,结果在中下扬子区形成高钾富碱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一侵入杂岩,在华夏陆块形成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两陆块内A型花岗岩类的形成(<92Ma),标志中生代陆内造山岩浆作用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库兹涅茨克山、外贝加尔、东萨彦岭等地的花岗岩类碱性交代岩中的金矿化,揭示出碱性交代岩中新的金矿化类型的特征。这类金矿化产于地壳的造山构造和活化构造中,赋存于花岗岩类石英-钠长石化带,与流体钠-氯或钠-氯-氟专属性的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矿化看作是同一碱质交代作用的最后阶段。矿化以细脉浸染型的金和稀有金属矿化为主。较富的金矿化分布于交代作用带钠长石和硅化的最强地段。在成矿研究中应着重注意这类交代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