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个别流失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鑫海 《环境保护》2001,(11):11-13
本文将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分为个别流失和大规模灭失两大类,重点分析了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个别流失的具体环节,针对这些环节,本文分析了“源控制”、“流控制”和“末端控制”等措施。比较这三种措施的效果,本文发现进行“末端控制”,即减少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消费者,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止野生动植物资源个别流失的方法。在结尾部分,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化的文明古国,对土地和农作物的感情是我们文化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而实际上,我国农业文明发达的基础不光是体现在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形、气候,同时我们也拥有最为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如八大作物的起源地和丰富多样的野生稻米品种。这些生物多样性资源都是成就中国农业大国,养活十几亿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面积的5.54%以上,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饲养场,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等,到80年代我国才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生物多样性迁地和离体保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省境内野生鳖资源的分布区域和范围、品种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分析了野生鳖资源的状况和消长原因,对现存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野生鳖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部分县城见到,一些老百姓大批采挖野生兰花当街兜售,价格甚是低廉.据售者介绍,前几年山上野生兰花很多,但不知道这么值钱,现在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有很多人还在山上挖,有的是专找名贵品种,有的则是见兰就挖.  相似文献   

6.
野生兰花资源亟需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在部分县城见到,一些老百姓大批采挖野生兰花当街兜售,价格甚是低廉。据售者介绍,前几年山上野生兰花很多,但不知道这么值钱,现在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有很多人还在山上挖,有的是专找名贵品种,有的则是见兰就挖。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非洲南部的大象、澳大利亚的大袋鼠到北美的野生动物管理体制、欧洲的野生动物狩猎、新西兰草地牧业的转轨,回顾了世界野生动物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并追溯了我国古代野生动物管理思想,以黄羊、虎两个实例,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濒危的原因与现状。最后,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野生动物利用分为开发初期、过度开发期、保护恢复期及持续利用期,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正处于保护恢复期。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植物是美景、奇妙、快乐和很多人娱乐享受的源泉.在秋季观察叶子变色;闻野花;看驹马喂食;观看鹰在头顶上空翱翔或海豚在水中滑行,仅仅是野生物种为我们提供的快乐经历的少数例子而已.野生狩猎动物可提供狩猎和垂钓式娱乐.涉及野生动物的户外娱乐,不  相似文献   

9.
森林伦理组织(FE)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环境保护组织。成员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FE不仅以保护濒临消失的野生森林、野生动物为己任,同时也积极关注那些依赖这些环境和资源生存的人类的生活状况。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到水质监测,再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FE始终坚信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4,(1):61-61
我国生物物由于认识不足、法规不健全和执法不严,以及缺乏统一种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问题突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为全面加强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尽快遏制生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种类繁多的野生生物资源,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培育品种和动植物养殖经验。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更加频繁,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     
活动小结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口研讨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2001年年会暨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于2001年6月25~29日在西宁召开。会议就以下主题进行了讨论:1、定居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外来物种的引入;3、社区参与和当地能力建设;4、生态旅游;5、植被恢复;6、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7、生物安全;8、野生生物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网站和网络版中国物种信息系统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工作组主要项目之一的《中国物种信息系统》继续得到了充实和更新。除大量的数据录入外,还邀请了分类专家…  相似文献   

13.
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勇 《环境保护》2016,(21):71-74
生物遗传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处理好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国际问题。《名古屋议定书》为解决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确立了基本国际法律框架,但其有效实施仍需各成员国的国家立法提供支撑。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生物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已经通过了本国立法,印度基本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总局和邦生物多样性局分国内外分别审批的管理模式;巴西从出台暂行条例到正式颁布经历了10余年的实践修改完善,并专门成立了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CGEN);澳大利亚除了国家立法外,也开展了地方性立法。建议中国应基于国情,尽快出台"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通过制定实施细则与各类规范使其条款逐步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在不改变现有审批制度的前提下,与现有法律法规协同增效管理好中国的生物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至1993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61.8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概述了自然保护区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驯化物种、野生亲缘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及管理;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以滇西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滇西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的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介绍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本底数据不清,大部分县域调查数据较历史记录数据有较大比例的增加,生物遗传资源丧失流失严重,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定区域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以来,人们对生命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珍视与关爱。当人类遭受到来自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难时,我们体会到人类本身的无力与渺小,而作为大自然的另一种生灵--野生生物,当它们面对来自人类的侵袭、捕杀甚至惨不忍睹的虐待时,它们"情何以堪"?我们也许应该在追逐利益与高贵的人性时多一些悲悯,不断唤起对另一种生命的救援……  相似文献   

18.
王麟 《环境》2004,(1):22
国际社会不理解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中药在国际上却遭到一些质疑和批评。国际上的批评认为,中医药大量消耗野生动植物资源,一些使用方式的利用率却比较低,造成很大浪费。比如汤药,大量药渣被废弃,没有达到物尽其用。另一个焦点意见是中药使用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这是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的原因。典型的如麝香,中药的使用量很大,使这个物种岌岌可危。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野生麝的数量在中国境内已下降了95%,现在乐观的估计大约还有  相似文献   

19.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的投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原因.探究实际生产中施肥方式与磷素流失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合理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2017~2018年度多次降雨产流产沙进行定点监测,研究了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4种不同方案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地表径流和泥沙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产流总量表现为:优化(20 737.23 L)常规(18 513.17 L)CK(18 134.58 L)生物炭(13 594.85 L),各处理的产沙总量表现为:CK(1998kg·hm~(-2))生物炭(1 884 kg·hm~(-2))优化(1 681kg·hm~(-2))常规(910kg·hm~(-2)).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雨季产流的主要类型,占到总产流量的60.14%~87.34%,各处理的产沙总量除常规外,其他处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处理的全磷流失通量均表现为泥沙地表径流壤中流.通过壤中流流失的磷素最少,只占全磷流失通量的2.63%~12.91%,而泥沙磷素流失通量占比可达63.74%~78.74%,是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输出途经.③配施生物炭可以有效减少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的壤中流产流量,以及壤中流的正磷酸盐的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减少49.94%和56.45%.但是对地表径流的截留效果不佳,对颗粒态磷的流失通量无明显影响,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与泥沙中的全磷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显著增加73.28%和123.53%(P0.05).因此,为控制西南地区紫色土坡耕地磷的流失,应着重减少土壤泥沙流失的发生.而生物碳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也应进一步优化与化肥磷素投入配比.  相似文献   

20.
吕明  陈小平  张应扬 《环境》2003,(10):13-13
“久违了,美丽的鸟儿!”记者在采访惠州城乡的一些老人们时,他们都激动地指着身边飞过的乌儿对记者说,并且回忆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鸟儿在四处飞窜的情景。这正是惠州林业主管部门从1998年以来加快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和加大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力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