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交易为煤层气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市场化融资渠道。目前国际、国内碳市场均只有1个方法学适用于煤层气利用项目。我国共注册了84个煤层气利用CDM项目,年减排量3 577万t(CO_2当量),已有40个项目获得了3 767万t(CO_2当量)减排量的签发,山西占最大比例。宁夏有4座煤层气发电站开展了碳交易工作,其中3个CDM项目实现了134.1万t(CO_2当量)交易。建议依托国际、国内碳市场,从加强政府引导、整体规划布局、探索规划类碳交易等4个方面促进宁夏煤层气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强度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考核指标,通过分析加拿大以碳排放强度为基准的交易机制,笔者认为该机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减少碳排放,在未来GDP相对确定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减排效果的不确定性,从而更适合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兼具节能减排政策市场化手段和低碳转型政策工具的双重职能。顺应节能减排领域对碳交易市场化的法律需求,发挥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创建、交易规则形成、市场规模扩张、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是法律着力碳交易的核心问题。探讨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策,建立碳交易法律促进的市场创造与扩张机制、程序保障机制、技术支持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碳权保护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立法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是当前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我国碳交易法律机制必须建立在现有的国际承诺基础上,服从于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为我国未来国际间的碳金融竞争增添优势。  相似文献   

5.
碳票交易模式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节能减排目标设计的,因此在交易的前中期并不与国际接轨或关联,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碳交易市场建立思路,旨在构建成熟的对我国有利的碳交易标准与体系,从而在国际碳市场上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分配是我国碳交易机制设计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然而,不同初始分配方案对我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尚不明确,成为制约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十三五"时期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为约束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模拟了"祖父分配方案"、"支付能力方案"和"人口规模方案"3种初始排放权分配方案对各省区碳交易策略及其减...  相似文献   

7.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行业基准法进行碳配额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其内部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方面发展的灵活性也不足。笔者对碳交易的起源、发展和全国碳市场中区域平衡与灵活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碳交易、区域协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灵活机制,即: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者(地)与消费者(地)责任共担的原则,适当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再分配;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和碳抵消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通过分析,指出该机制能够帮助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共赢的目的。笔者还提出了构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所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建议,包括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机制的设计、以及试点先行方案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道路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提出同时把上游燃料供应企业、中游汽车生产企业、下游汽车使用者同时作为道路交通碳交易的责任主体,设计了政府-企业-居民协同共治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包括碳配额总量设定、初始碳配额分配、行业基准设定、履约考核、市场交易以及监测报告核查等制度.通过案例与情景分析揭示了道路交通碳交易的多主体协同作用机理:在政府对于碳配额总量和行业基准的调控下,燃料供应企业将通过改变燃料成分来降低燃料排放因子;汽车生产企业将通过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新能源汽车比例来降低汽车能耗强度;汽车使用者将通过减少车辆行驶里程降低交通需求或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本文所提出的政府-企业-居民协同共治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可以分别从上游、中游、下游促进道路交通碳排放的3个关键影响因素——燃料排放因子、汽车能耗强度、交通活动需求协同优化,能够有效控制道路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进而加速“碳达峰”的实现和“碳中和”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中的碳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中的碳补偿制度是一种有助于受控企业灵活履行减排义务的制度,能有效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减排动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制度的发展,并在研究、立法、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碳补偿制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制度的基本架构和交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国际经验,对碳补偿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正在进行的区域碳交易试点以及未来建设全国范围的碳交易市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I0002-I0002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也有望开始启动实际交易,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能源危机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年,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在欧盟发展迅速。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可以分为两部分:节能义务和白色证书交易体系,是指设定节能目标分配给责任主体,并通过市场交易,促进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主要介绍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等,在比较分析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可供中国借鉴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徐新扬  杨扬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860-4870
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构建由地方政府、制造商与物流企业构建的三方随机演化模型,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讨论得到稳态条件,结合数值仿真方法对博弈主体策略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制成本与上级政府的倒查机制是影响地方政府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碳交易价格将促进博弈系统向(积极规制,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理想策略集演化,理想策略集下初始策略选择概率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体演化的速率,即便制造商在博弈初期的绿色生产策略选择概率为0.1,仍能以最快的演化速率向绿色生产稳定策略收敛.联动发展下制造商的绿色生产策略将带动物流企业选择绿色运输策略,物流企业对碳交易价格与碳配额的敏感性要大于制造商,物流企业向绿色运输演化速率与碳配额成负相关,与碳交易价格成正相关.碳交易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规制行为,但当财政收入系数增加至0.3时可能导致物流企业的策略选择不稳定.伴随着随机干扰强度的升高,制造商保持了最高的稳定性,在情形一、二中的波动幅度分别为0.4667~1与0.5618~1,而物流企业的策略选择波动性最强,在情形一、二中得波动幅度分别为0.3856~1与0.4616~1,且在演化初期长期处在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最为重要的举措。本文总结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及其交易机制,并简述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现状,提出改善配额机制、注重碳金融创新、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建议,为我国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碳减排效果质量要求,建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可行性判断框架,结合我国氢氟碳化物(HFCs)相关政策要求、减排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技术实施情况以及HFCs排放分布,分析了原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中HFCs制冷剂相关减排方法学的适用性和开发新的HFCs减排方法学的可行性,建议废止或修订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原有HFCs减排方法学,新开发工商制冷、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制冷剂替代,探讨制冷剂回收利用/销毁以及减少工商制冷HFCs泄漏方法学,并建议将HFCs相关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的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抵消机制,进一步调动对HFCs减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赢机理,首次提出基于节能减排的热交易机制,拟以市场机制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本文提出以热交易机制为平台和桥梁可实现工业节能与建筑节能的高效对接,进而实现余热的深度利用。并从热交易机制体建立的必要性、体系建设、变工况下的调节机制等多方面阐述热交易机制,旨在全面推进热交易机制并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以2005~2017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动态效应检验和三重差分等方法,考察了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工业碳生产率,实现了"降碳促经"效果,且该效果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各试点地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而广东、重庆未能对政策做出充分响应;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激励环境治理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革新效应,进而影响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其中结构优化效应是响应政策最为充分的机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碳市场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介绍了欧盟战略环评制度近期的一些改变,并提供了2006年中期更新的转换,以及2001/42/EC指令在25个欧盟成员国的执行状况(自2007年1月1日,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加入,欧盟变为27个成员国)。成员国应该转换成2004年7月21日颁布的最新指令。重点是新出台的法律要求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环境质量恶化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在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中倾向于末端治理、政府主导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从所占排放负荷、减排措施选取和完善法治建设角度,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均有其必要性,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倡导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欧盟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简称ETS)已经从第一阶段(2005-2007年)过渡到了第二阶段(2008-2012年).这意味着该机制迈向了成熟.在2007年末,我国第一个区域性排放权交易试点出现在浙江省嘉兴市.  相似文献   

20.
以2010~2016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以及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具有显著而持续的推动作用,随着年份的推进,政策效果越发明显.此外,利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的途径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而科研投入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建议应该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并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