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对其今后的研究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湿地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国湿地的现状,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而指出了当前中国对湿地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当前,中国的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区域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中 ,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 ,当前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文章通过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介绍了生态系统满意度在区域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模拟降解去除人工湿地营养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作为净化水质的方法之一,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去污过程,预测处理效果,并为湿地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综合比较了目前常用的4种模型:回归方程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Monod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从分析各模型的原理出发,提出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湿地模型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规划环评和区域开发环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静  戴明忠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2):37-38,52
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当前区域开发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及其保护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论述中国滨海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分析了滨海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红树林湿地和珊瑚礁湿地的作用,并提出了目前滨海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136-136
世界上一些大江大河起源于高山湿地。高山湿地常被视作“世界水塔”,这类湿地是全球湿地保护的重点之一。在“湿地公约”秘书处组织帮助下,近10年来,已对安第斯山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网络和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数学模型模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国外得到了较好应用.综述了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及湿地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外已经成功验证与应用的3种人工湿地模型的开发情况.同时应用某人工湿地的实测数据,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率定,表明模型在评估湿地功能和优化设计上的实用性.最后,对人工湿地模拟模型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142-142
我国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正在受到关注。2005年11月8日,《湿地公约》缔约方常务委员会召开的第九届缔约方大会,授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研究所蔡述明湿地保护科学奖。洪湖生态环境因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曾一度严重恶化。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蔡述明反映的洪湖生态受到破坏的情况,立即采取行动,采纳了蔡的7条建议,投入9000多万元整治洪湖,使洪湖生态面貌较快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湿地植物在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基于对浮萍的有机污染胁迫模拟系统,通过对浮萍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的耐受能力及胁迫去除后浮萍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浮萍对有机污染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胁迫去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COD小于400mg/L时,浮萍并未受到氧化胁迫;当COD达到800 mg/L时,浮萍体内ROS含量上升,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但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浮萍可保持生长,胁迫去除后,抗氧化防御系统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当COD过高(≥1 000mg/L),ROS急剧上升,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受破坏,造成不可逆伤害,胁迫去除后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植物配置对水质净化影响问题,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响应机理,并探索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最佳组合。结合景观生态学,运用7种湿地植物构建4种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CW-G1、CW-G2、CW-G3、CW-G4,HRT为4 d,水力负荷为0.125 m3·(m2·d)−1,分析了各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通过对植物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能力和根际微生物演替情况探究了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CW-G1装置内群落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CW-G1装置内植物的SOD、POD、CAT酶活性较单种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CW-G1装置内植物群落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最高,门水平上各类菌丰度较为均匀。CW-G1装置内植物相互协作,提高抗氧化酶含量,增强了植物群落抗干扰能力,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和均匀度,植物-微生物协同高效净化污水。以上结果可为湿地植物的配置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碳氮比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静态小试装置,考察了低、中、高3组不同进水COD/N(2,5,10)对系统中氮、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平均去除率达到94.6%。TN的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C/N=5时达到63.8%,继续提高COD/N,TN的去除率变化不大。NH4+-N去除率随着COD/N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碳源的增加,释磷菌能够从进水中获得充足的碳源,从而可以比较充分地释磷,因此,磷的去除率随COD/N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曝气及未曝气潜流人工湿地小试实验系统,以NaCl为示踪剂开展示踪实验,研究曝气对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对比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流及死区现象,短流主要发生在床体表层,而死区则存在于床体底层。其中未曝气人工湿地系统的流场分布不均匀现象较为严重,示踪剂滞留在床体底层难以回收,系统水力效率较低(0.56)。比较而言,由于气流对水体的扰动作用,曝气对人工湿地系统水力效率有明显改善作用,减缓了床体表层水流速度,提高了示踪剂回收率,缩小了死区的范围,曝气人工湿地系统的水力效率为0.75。  相似文献   

14.
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间歇进水方式运行,进水水力负荷为0.125m3/(m2.d),进水来自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有显著影响。与底部出水相比,中部出水的TN、SS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01%、8.48%、7.99%,出水NO-3-N质量浓度降低了9.38 mg/L;但NH+4-N去除率则降低了26.25%,TP去除率降低了21.21%。  相似文献   

15.
植物配置对表层流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州市贾鲁河河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表层流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单纯挺水植物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8%、49%和26%;采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组合的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64%、63%和32%,在对NH4+-N和TN的处理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DO含量变化是导致处理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配置上,可从氮循环的角度,通过合理搭配湿地植物,强化硝化反硝化作用,以提高对氮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垂直流和水平潜流2种人工湿地处理混合污水,研究了在气水比(曝气体积/湿地进水体积)为2、4、6、8和10时2种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以气水比为2进行曝气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上行池出水的COD、TN、NH4+-N、NO3--N平均去除率比不曝气时分别提高了16.47%、...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547-547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部黄河岸边的南海湿地,总面积1585hm^2,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较大的一块湿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周边地区农牧民过度放牧,原有的湿地面积日益萎缩。今年,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中的重要保护名录,国家计划投资2875万元用于保护、恢复南海湿地。  相似文献   

18.
间歇式运行对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中试规模人工湿地间歇式运行与连续式运行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场试验采用0.8 m3/m2·d的水力负荷.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增强了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出水溶解氧(DO)含量为2.6~4.5 mg/L,较连续进水方式平均提高了51.06%.间歇式进水对TN和NH4 -N的去除影响较大,与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1.5%和30.5%;而对NO3-N、TP和CODMn的去除影响较小.采用间歇式运行TN的出水浓度较连续式运行稳定,受季节变化和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小,出水浓度<2 mg/L;而间歇式运行对TP和CODMn出水浓度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基质结构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基质填充结构变化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构建2个不同基质结构的对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7 mm石英砂均混填充结构人工湿地系统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5%,40.1%和56.1%;比较而言,1~7 mm石英砂分层填充结构湿地系统对3种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7%,60.4%和68.6%。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石英砂结构的人工湿地对COD、NH4+-N及TP的净化效果差异显著(p<0.05)。此外,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基质填充结构不同的湿地系统对以上3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当HRT为36 h时,各系统均能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进水方式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飞  张乐  杨志  刘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873-3876
序批式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研究考察了序批式人工湿地间歇和连续2种进水方式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水方式对TN去除效能影响显著,对COD、NH4+-N去除影响不显著。在水温18~25℃,负荷38 gCOD/(m2.d)条件下,采用"进水10 min-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间歇进水方式时,可使进水COD、NH4+-N和TN分别为306、65和73 mg/L的生活污水,出水分别为45、7和19 mg/L,去除率分别为85%、89%和74%,与"进水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连续进水方式相比,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和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